章 新
本人愚頓,但自幼酷愛讀書,尤其文學讀物,當維他命一般不可或缺。然而,讀了今年第4期《文學自由談》上的一篇“美文”之后,忽然發(fā)現(xiàn)找不著北了。因為我從頭讀到尾也沒有明白這篇文章究竟要說的是一件什么事,作者又為什么聲淚俱下地如此絕望?仿佛一個悲痛欲絕的女人卻被膠條封著嘴,她被憋著不要緊,可真把讀者憋得夠嗆,不禁要問:她為什么如此絕望?為什么淚流滿面,卻又最終不說出來冤屈所在?
也許是因為作者的頭像上了封面,便想知道這個名叫嚴英秀的女子寫了什么如此被編者青睞。果然,標題就充滿悲情——“怎樣的絕望,我叫不出它的名字”。那么究竟是怎樣的絕望?讀者當然想要一睹為快了。
開篇倒是簡要地說了一下,大意是她“被損害,被掠奪”了,然后是“絕望”、“洞穴”、“洞穴之底”、“拯救”、“靈魂”等等,上來就扔出了這樣一枚枚文字炸彈,并把杜拉斯拉出來坐鎮(zhèn)。試圖把讀者拉入洞中,與之一起孤獨并滿懷悲愴。而這樣的文字,應該說是具有這種魅惑力的。
那么,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災難讓作者墜入悲愴之深淵呢?跟著她的文字走下去便陷入了一片泥濘之中,當她把你引入到她的“洞底”之后,便開始與你“繞”起來。筆鋒依然悲愴,卻忽然間從“小我”走向了“大我”,談起了“5·12”地震與地震中的文學,詩歌和震災中的故事,綿綿不絕的淚水從作者的眼中流向了那片災難的土地,忽而又描述起兩個親戚的孩子,并且不厭其煩地細細道來,把一開始用眼淚吸引進來的讀者完全扔進了她設置的“悲慘洞底”,而自顧自地講起了另外的故事,用詩一樣的語言真誠地叫喊著她的疼痛。然后,由地震到余震,作者又去了“丈夫的老家”,詳盡地描述其老家震后的場景,分到的救災衣物,并對分到的高跟靴子和時髦T恤大加評論,還有“公公的笑”,“感動與刺痛”。之后,又是一大段的人生詠嘆,生命與尊重,平凡與偉大,激情與榮耀,文學與殘渣……不知道是不是她被某件嚴重的事情刺激得精神有些失常,還是成心要造成迷霧繚繞的狀態(tài),總之是以花腔女高音開了頭之后便不再唱歌,而是跳起了街舞,你想聽歌嗎?繼續(xù)等著吧。
終于,文章回到了她悲愴的主題:“我不明白在今年的五月,我為什么陷入如此更為深重的困惑和絕望?”
寫到這,總算露出了冰山一角,原來是“走進一場有關文學的是非漩渦。”那么,是什么樣的漩渦呢?答案是:“我的名字和一個抄襲者的名字糾結在一起?!苯酉聛砜吹降氖且恍╅W著刀光劍影的敘述,顯然是寫給知情者看的,沒有事件的來龍去脈,只有作者的一腔悲情。有如孟姜女哭長城般地淚濤洶涌,卻又對無法撼動的長城心存畏懼……如泣如訴,自怨自艾,似乎作者發(fā)表此文就是為了吐一口惡氣,而并不想把事情說清楚。也許在她眼里,《文學自由談》不過是圈內人一場大Party的節(jié)目單,根本不用報幕,便能彼此心照不宣、心領神會?;蛘呤且槐P圈內人常吃的菜,不用說菜名也清楚是用什么材料配的什么作料……
如果僅僅是作者這么想也便罷了,不能理解的是《文學自由談》的編者,難道你們也是這樣想的嗎?果真如此,倒是我們圈外人的錯了,這頓飯“蹭“得實在不值,傻了吧嘰地嚼了半天都不知道吃的是什么,白白跟著悲愴又疼痛。
作者說:“真相多么簡單,難的是把它說出來?!?/p>
為什么?難道孟姜女哭泣的長城上滿是暗藏著的黑洞洞的槍口?弱女子的她惟有冤屈與詛咒:文壇的污濁,黑暗與無恥,于是決定“自絕于它”……
究竟令作者“淬心礪骨的文學遭遇”是什么?作者近萬言的文字直到結束也沒有說清楚。這篇文章像是《文學自由談》為讀者打開的一扇假窗,窗內似乎閃爍著燈光,卻被一層又一層的紗簾包裹,每一層都只寫著兩個字:委屈。再往里看,其實是一堵墻,留給讀者的也是兩個字:絕望。
印象中,直來直去的《文學自由談》,不像是發(fā)這種語焉不詳?shù)奈恼碌目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