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園園
摘 要:揮霍浪費是目前社會中存在的一大痼疾,它嚴重地侵蝕著社會的肌體,影響著我國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尤其是政府部門和事業(yè)單位凸顯出鋪張浪費嚴重的狀況。當前,媒體對各種浪費行為進行揭露和批評,客觀的實證數(shù)據(jù)讓人們對揮霍浪費的現(xiàn)象感到觸目驚心,并努力尋求緩解和消除浪費現(xiàn)象的途徑。
關鍵詞:揮霍浪費 刑法 入罪
中圖分類號:D917文獻標識碼:A
一、揮霍浪費行為之現(xiàn)象與本質分析
公款吃喝等揮霍浪費現(xiàn)象在全國普遍存在,并且日益嚴重。有學者認為,揮霍浪費行為重點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違反國家財務開支的規(guī)定,以各種名義揮霍公款和公共財產的行為。依筆者之見,公款吃喝等揮霍浪費行為在本質上就是國家工作人員侵占了國家的公共財產和納稅人的勞動成果?!皼]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睓嗬土x務是對等的,國家工作人員在管理公共事業(yè)中付出了勞動,就享有要求公共機構或者公眾為之支付與他們的勞動價值相當?shù)膱蟪辍"俚?勞動與報酬應當成比例,不當?shù)睦馑魅【褪菬o償侵占了納稅人的稅款和國家的財產。當今的中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社會變革激流涌動,公權力的良好運行必不可少,但社會公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是維護社會有效發(fā)展的工具,也可以成為人們謀取個人利益的手段。因此,作為手握公權力的國家工作人員其行使的權力也容易發(fā)生“異化“。加之,權力缺乏必要的制約,政治體制的不完善,監(jiān)督機制的失靈導致權力濫用形成腐敗而引發(fā)鋪張浪費的現(xiàn)象發(fā)生。其實,權力的運行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且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掌握權力的個人也有對自身物質利益的追求,這就要求對公共權力的運作過程進行設定,并對權力進行必要的監(jiān)督與制約。②
基于揮霍浪費行為侵占公共財產、侵害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廉潔性與政府的可信賴性特征,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是否將揮霍浪費行為納入刑法體系并施以刑罰,引發(fā)了一場激烈爭論。然而,我們應當清楚,刑法是保護社會利益的最后一道屏障而非最佳途徑,一個新罪名的創(chuàng)立意味著一個犯罪化過程的開始和刑事責任的歸責,犯罪人的權利和人身自由將由此而被限制甚至剝奪。為此,筆者從刑法原理及理論進行探究與分析,認為揮霍浪費行為入罪并不合理。
二、揮霍浪費入罪的困境
(一)入罪的正當性辨析。
首先,在現(xiàn)代法律體系中,《刑法》屬于對人的行為進行第二次調整的法律。③在刑法對某種行為進行調整前,必須有其他法律部門的預先規(guī)制,在一般危害社會行為與犯罪行為之間進行過渡與銜接。在法律化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制裁措施嚴厲程度由低到高的規(guī)律。然而,揮霍浪費行為的規(guī)制只是出現(xiàn)在黨員紀律條例和國務院的規(guī)章制度中,并沒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進行調整。刑法并不是單純懲罰犯罪的法律,直接對揮霍浪費行為進行犯罪化、刑罰化規(guī)定有違刑法的秩序維持和自由保障的機能。其次,如果其他法律部門對一危害行為的調整方法不恰當,應當立即尋求該部門法律的正確解決路徑而不能匆匆納入刑法。我國行政機關等國家機關的嚴重揮霍浪費行為關鍵在于監(jiān)管制度的缺失和行政體制的弊端,監(jiān)督機制的不到位以及機制不配套,難以形成對權力的有效控制和規(guī)范。如果國家和政府能把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開支待遇貨幣化、制度化,作為調整有關人員的行為規(guī)范,同時建立起完善的監(jiān)督機制和透明的信息共享機制并確保制度的嚴格執(zhí)行,是可以有效遏制這類腐敗現(xiàn)象的。再次,將揮霍浪費入罪有陷入法律庸俗化的危險。法律的觸角不能伸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對生活與權力介入的過于細膩,將導致法律的過度擴張,失去法律應有的張力,并削弱法律的規(guī)范作用。揮霍浪費只是公款私用的一個表現(xiàn)形式,刑法分則的“貪污賄賂罪”一章已經(jīng)對公款私用行為進行了嚴密的規(guī)定,如果再將揮霍浪費入罪則會陷入治標不治本的悖逆之中。
(二)刑罰的效益。
刑罰是有限的,犯罪是無限的,以有限的刑罰對付無限的犯罪,是社會的一種無奈選擇。因此,寬容和節(jié)儉用刑是社會最明智的選擇。④目前的公款吃喝行為雖然沒有上升到刑法等法律制裁的高度,但是對其紀律處分不可謂不嚴厲,近幾年出臺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更是日益嚴密,而現(xiàn)實情況是這種揮霍浪費的風氣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究其原因,最大的問題在于我國現(xiàn)行的公務接待制度和財政預算制度存在較大漏洞,不透明、不完善。那些建議揮霍浪費入罪的人大代表們及時反映民眾的呼聲,使國家立法機關的話語權更多地體現(xiàn)普通民眾的生活信息及體驗,增強刑事立法的民意基礎,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建言揮霍浪費入罪,增加對此種行為的法律威懾力和懲罰的初衷卻因為目前的公務接待制度不能取消而難以達到?!皩τ诜缸镒顝娪辛Φ募s束力量不是刑罰的嚴酷性,而是刑罰的必定性”。⑤公務招待和公款吃喝的界限以及標準的劃定不能良好地確定,這使得刑法罪刑法定的原則不能有效地指導刑罰的施行。同時,再小的既得利益,人們也不會輕易主動放棄。公款吃喝在國家機關普遍存在,身為立法者的國家工作人員們也很難將自己工作中習以為常的“例行公事”寫入刑法條文并配以一定的刑罰作為犯罪處理?!胺ú回煴姟钡姆ㄖV讓我們明白,將禁而不止的行為納入刑法調整范圍是缺乏刑罰效益的。
(三)刑法的確定性與刑法的解釋。
刑法規(guī)范的內容應當明確、安定、語意明晰。法律的安定性是刑法的重要性質。刑法罪名的確定需要注重其認知可能性、操作可能性與時間可能性。⑥根據(jù)法律的明確性要求,揮霍浪費行為不具有入罪的現(xiàn)實可能性。因為,公款的范圍要界定,公款的公務接待數(shù)額與標準也要隨之確定,客觀行為中的“揮霍浪費”的確立基礎和依據(jù)也需明晰,而事實上“揮霍浪費”的生活化語言其含義極為模糊,不能反映特殊的法律價值判斷。
刑法的罪名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因時而定,目前我國刑事立法和司法的重點是將現(xiàn)有的法律具體落實。公款吃喝等揮霍浪費行為本質上是對公共財產的侵占,只不過在形式上是國家工作人員中少數(shù)人或部分集體人員以吃喝、玩樂的方式進行侵占,實際上是特定時間、特定方法的自我享用。對嚴重揮霍浪費行為的規(guī)制可以通過擴大貪污罪的定義和內涵(擴大解釋)的方法來發(fā)揮效用。首先,擴大解釋要求符合“詞語可能包含的意思”,揮霍浪費行為在客觀方面就是侵犯了公共財產,損害了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嚴重的揮霍浪費行為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為了各種公務上的應酬,而包含了一定的個人物質利益的追求,滿足一部分人追逐浮夸和虛榮的心理。其次,將嚴重揮霍浪費納入貪污罪的范疇,符合人們的預測可能性。公款吃喝、玩樂根本上是對納稅人勞動成果的侵占,是腐敗現(xiàn)象之一,與人們對腐敗行為的預測可能相一致。再次,該解釋符合刑法解釋的目的性。貪污罪的法條規(guī)定目的是為了懲罰以侵吞、竊取、騙取或者其他方式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對揮霍浪費的懲治也是為了遏制國家工作人員對公共財產的非法占用情況,從刑法的目的視角看,這兩者具有共同的規(guī)范目的。
三、結語
遏制公款吃喝等揮霍浪費行為不能貿然的加以刑法規(guī)制,與其相比更為重要的是公務、公務接待制度、政府財政預算制度的透明化與完善。推動政府部門的政務公開,讓納稅人享有更多地知情權與監(jiān)督權,建立起完整的制度與加強執(zhí)行力度,這些措施的采納需要與法律的解釋、修改共同進行。
(作者:華東政法大學2009級刑法研究生)
注釋:
①玉品健.揮霍浪費入罪芻議——以公款吃喝為視角.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4月.
②宗劍峰.中西文化與貪污賄賂犯罪學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438頁.
③莊華忠.論我國經(jīng)濟犯罪的刑事政策.政治與法律.2007年第4期.
④邱興隆.刑法理性導論----刑罰的正當性原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3頁.
⑤[意]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
⑥田坤.論刑法的解釋標準.法學論叢.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