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正中
學校的工作主要是學生工作,而學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學生工作雖不能囊括學校的全部工作,但卻道出了班主任工作在整個學校中的重要作用,學生的工作雖千頭萬緒,但一條最基本的原則是遵守紀律。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從“要我遵守紀律”到“我要遵守紀律”?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條:
一、讓學生作班級管理的主人
魏書生說:“管理是集體的骨架?!倍嗉壸鳛閷W校管理的基本單位,也是一個小集體,管理工作當然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頭有序,集體就會像一架機器健康而有序地運轉。對于中學生來說,他們對生活充滿好奇,也渴望介入生活,更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學們的認可,渴望自己獲得成功品嘗到成功后的喜悅。因此,我在工作中特別注意這一點,即在班級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成為管理班級的主人。許多人說班級難于管理,其原因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識。若能讓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作為班級的主人的責任,都能意識到自己是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情形就大不一樣了。要想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就必須讓學生全體參與,構建全方位多層面的集體自我管理機構,體現(xiàn)管理的主體性,使全班同學人人有責任、個個擔擔子。既是管理者、參與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與被管理的相結合,提高了每一個學生對班級管理的參與度,使他們能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責任,也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他們不僅能管別人,而且能自覺地管理自己。
二、培養(yǎng)學生對班級的感情,使學生熱愛班級。
日本研究“感情”的專家、富山醫(yī)藥科大學博士小野武年認為,感情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動物性感情,如在食欲、性欲等本能欲求得到滿足時而產(chǎn)生的快樂的感覺,與這些東西得不到滿足時的不快樂的感覺。另一部分是人類特有的感情,主要是指尊敬、輕蔑、慈愛、憎恨等感情。我們這里討論的是后者在班級教育與管理中的共用。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迸囵B(yǎng)偽君子,相信這是任何一個老師做班主任也不會去做的事。我們要做的是使學生熱愛班級體,以違護本班的榮譽為榮。運動場上,并非體育生的學生奮力拼命的跑著、跳著。腿軟了,咬著牙挺著;心慌了,還是咬著牙挺著。為什么?為了班級榮譽!看臺上觀看的學生叫著他們的名字,喊著“加油!”,叫得聲嘶力竭,喊得歇斯底里。為什么?為了班級榮譽!終點線接跑的同學接住一個個精疲力竭的學生,給他們遞水,給他們檫汗,扶他們放松。為什么?為了班級榮譽!如果一位對班級有著深厚感情的學生認識到我的行為關乎班級的榮譽,認識到班榮我榮,班恥我恥,他們將會自動遵守班規(guī)班紀了。
三、班主任個人的人格魅力
一位老師要能夠象磁鐵一樣牢牢地吸引學生,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要做好班級各項工作必須樹立班主任的權威。這種權威不同于上下級之間形成的行政權力,而是班主任知識豐富、能力超眾、人格高尚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的使人敬服的聲譽和威望,如果我們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質吸引學生,令學生欽佩,那么,我們的教育就已經(jīng)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因為學生對你個人的欽佩能使其對你的信服,你的要求他們自然會樂于接受。如果班主任能夠通過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這種權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學生自然會變成從“要我遵守紀律”到“我要遵守紀律”。
四、良好的激勵機制
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受感情、理智、欲望和需要的支配,未滿足的需要是人的行為起點,是積極的源泉。目標是滿足人們需要的目的物,是引發(fā)積極性的外部條件,同時目標是一種期望,是人類活動所追求的結果。動機是引起、推動并維持人的活動,以實現(xiàn)一定目標的內部原因,它是引起行動,保持行為,把行為指向一個特定目標,滿足人的需要的心理過程。激勵是用誘因來誘發(fā)和激起有目標指向的行為。在管理中,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積極性都離不開激勵。因此,班主任必須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利用學生個人的心理需要來采用目標激勵、物質激勵、精神激勵、榜樣激勵等激勵他們的行為,使其從“要我遵守紀律”到“我要遵守紀律”。
五、以先進的榜樣帶動學生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為是模仿行為,而榜樣則是模仿行為發(fā)生的關鍵。榜樣內在的感染、激勵、號召、啟迪、警醒等功能,榜樣發(fā)揮著重要的示范激勵作用。班主任可以在班級樹立良好守紀學生榜樣,讓學生學習;也可以號召學生人人爭當榜樣來促使學生自覺遵守紀律。
總之,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個體主動性,讓他們自覺自愿的遵守校規(guī)校紀、班規(guī)班紀,使學生們從“要我遵守紀律”轉變?yōu)椤拔乙袷丶o律”,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班主任工作也能這么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