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摘要介紹了大蔥的生物學特性,從選擇良種、培育壯苗、適時移栽與合理密植、田間管理等方面總結了道孚縣大蔥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以期促進道孚縣大蔥產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大蔥;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四川道孚
中圖分類號S633.10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5739(2009)01-0049-02
道孚縣位于甘孜州東北部,是甘孜州的北大門,海拔3000~3800m,年均氣溫4~7℃,無霜期70~150d,年降雨量578.6~926.3mm,平均日照時數2318.5h,日照率52%,年總輻射581.16KJ/cm2,耕地面積8760hm2,常年蔬菜種植面積逾80hm2。全年四季無明顯區(qū)分,兩季區(qū)分明顯,冬春寒冷,夏秋火熱,晝夜溫差大,為一年一熟地區(qū)。據多年來的氣象數據資料和生產實踐表明,道孚縣的土溫比氣溫平均高2.5~4.0℃,耕地適宜于多種作物生長,具有高寒、立體、旱作、高產高效農業(yè)所必備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道孚縣大蔥播面占蔬菜播面的10%左右;自古以來種植方式傳統(tǒng)、品種少且品質差。隨著西部的開發(fā),大蔥逐漸形成生產規(guī)模,由原來的13.33m2菜園種植,發(fā)展到現在533.33~666.67m2,品種也有本地大蔥、章丘大梧桐等3~4種;產量52.5~60.0t/hm2,以市場價格3~4元/kg,扣除成本,純收入5.10~6.75萬元/hm2。同時,2004年道孚縣農牧局與一欣河公司一起開展了大蔥無公害農產品的推廣,在省、州都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很受各地人士的喜愛。
1生物學特性
1.1形態(tài)特征
大蔥屬百合科植物、植株直立;根系屬須根系,土壤分布較淺;葉簇生,管狀,圓筒形而中空,先端尖,葉表面披蠟粉;葉鞘為多層的環(huán)狀排列抱合形成假莖,假莖經培土軟化栽培后就是蔥白,它是養(yǎng)分的貯藏器官和食用部分,也是大蔥的主要經濟產物。
1.2生育周期
大蔥的生育周期可分為發(fā)芽期、幼苗期、假莖(蔥白)形成期、貯藏越冬休眠期、抽薹開花期和種子成熟期。因為大蔥的主要經濟產物是假莖(蔥白),所以生產上應主攻營養(yǎng)生長,防止抽薹開花。
1.3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1.3.1溫度。大蔥是耐寒作物,種子在2~5℃條件下能正常發(fā)芽,在7~20℃內,隨溫度升高而種子萌芽時間縮短。生長最適溫度為15~25℃,氣溫超過30℃則生長緩慢。大蔥3葉以上的植株在0~3℃持續(xù)7d或3~5℃持續(xù)15d,就可通過春化階段進入花芽分化。
1.3.2光照。大蔥為短日照作物,對光照強度要求不嚴格。但若光照強度過低,日照時間過短,光合作用弱,光合產物積累少,生長不良;光照過強,時間過長,葉片容易老化。大蔥只要在低溫條件下通過了春化,不論在長日照或短日照條件下都能正常抽薹開花。
1.3.3水分。大蔥葉片管狀,表面多蠟質,能減少水分蒸發(fā),較耐旱,但根系無根毛,吸水能力差,因此大蔥在各生長發(fā)育期都要供應必需的水分。但大蔥不耐澇,炎夏高溫多雨季節(jié)應注意排水防澇,以免爛根死苗。
1.3.4土壤。大蔥對土壤適應性廣,但根群小,吸肥能力差,因此要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種植大蔥。大蔥對土壤酸堿度要求以pH值7.0~7.5為宜,pH值低于6.5或高于8.0時,對種子發(fā)芽及植株生長有抑制作用。大蔥對土壤中氮肥較敏感,但仍需與磷、鉀肥合理配合施用,才能獲得高產。大蔥在砂質土壤中栽培,假莖潔白美觀,但質地松散,耐貯藏性差;在黏質土中栽培,假莖質地緊密,耐貯藏性好,但色澤灰暗;在砂壤土中栽培則產量高,品質好。
2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
2.1選擇良種
要因地制宜選擇抗病蟲、抗逆性強、高產耐貯、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的大蔥品種。經過幾年來的試種,篩選出分化期要求溫度較低、適應性強、適宜道孚縣種植的優(yōu)良品種,如本地大蔥、山東章丘大梧桐等品種。
2.2培育壯苗
2.2.1苗床準備。苗床應選避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旱能澆澇能排、3年內未種過蔥蒜類作物的砂質壤土做苗床。播種前結合整地潑澆腐熟人畜糞尿15.0~22.5t/hm2、尿素75kg/hm2、過磷酸鈣750kg/hm2、氯化鉀150kg/hm2。經翻耕細耙,整平做成畦寬1.2m的苗床。同時要進行苗床消毒,用樂斯本乳油3000倍液加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潑施苗床,可有效殺滅地下害蟲和預防苗期病害。
2.2.2種子處理。可采用干籽直播,也可先催芽后播種。催芽方法是用30℃溫水浸種24h,除去秕粒和雜質,將種子上的黏液沖洗干凈后,用濕布包好,放在16~20℃的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1~2次,待60%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2.2.3適時適量播種。要根據品種特性及定植時間確定育苗期。在道孚縣適宜播種時間以3~4月為宜,在這段時間內,一般在定植前40~50d播種。本地大蔥、山東章丘大梧桐品種播種期選擇在3~4月;苗床播種量15.0~22.5kg/hm2,種子要混入2~3倍的細砂均勻撒播。播種后覆蓋厚1cm左右細土,然后蓋上稻草,澆水保濕。在7月中旬開始移栽。
2.2.4苗期管理。播種后1d澆1次水,苗床應保持濕潤,澆水量不宜過多,防止蔥苗徒長及土壤板結,妨礙出苗或幼苗發(fā)根。一般播后10d左右出苗,出苗后,在傍晚時揭掉稻草。若遇烈日強光,可用遮陽網遮蔭,以改善田間小氣候,防止蔥苗燒傷。當苗長至2~3片葉時,要做好間苗、除草工作,并結合澆水用10%腐熟人糞尿或0.3%硫酸鉀復合肥液追肥2~3次,以促進幼苗成長健壯。
2.3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當幼苗長到20cm高時就可起苗移栽,大蔥最適移栽時間為7月中旬。定植前將地耕翻曬白,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一般施腐熟人畜糞尿45t/hm2、尿素300kg/hm2、過磷酸鈣750kg/hm2、氯化鉀300kg/hm2,整成畦帶溝寬1.2m、深25cm的畦。在畦上縱向開2條種植溝,溝距50~60cm,深20~25cm。起苗前2~3d要澆透水,以利起苗。定植前按蔥苗大小分級,分別栽植,便于管理。定植溝要灌足水,水下滲后按株距5~6cm排苗栽植,栽植30~45萬株/hm2。栽植深度以不埋到心葉為宜,蔥葉著生方向需與行向垂直,有利密植和管理。
2.4田間管理
2.4.1追肥。秋栽大蔥前期追施肥少,抑制地上部分生長;至越冬前追施1次糞水,促使根系生長良好,安全越冬;翌年開春后蔥葉迅速生長,應連續(xù)追肥2~3次,施人畜糞尿22.5~30.0t/hm2。
2.4.2培土軟化。大蔥一般都進行軟化栽培,在產品器官(蔥白)生長期間,隨假莖(蔥白)伸長可培土4次,一般15d1次。第1次培土是在生長盛期之前,培土約為溝深的1/2;第2次培土是在生長盛期開始以后,培土與地面相平;第3次培土成淺壟;第4次培土成高壟。每次培土以不埋沒蔥心(即葉片與葉鞘連接的地方)為度。
2.4.3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有紫斑病、蔥銹病,蟲害有蔥薊馬。防治紫斑病用75%的百菌清500~600倍液,或70%的代森錳鋅500倍液噴霧;蔥銹病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噴霧,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噴霧防治;蔥薊馬用40%樂果乳油1200倍液,或50%馬拉松乳油1000倍液噴霧,5~7d噴1次,連續(xù)噴2~3次。
3參考文獻
[1]鄭玉蘭,王秀蘭,馬占輝.西北地區(qū)無公害大蔥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8(12):64.
[2]張偉,張貴誠.大蔥畝超萬斤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