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茹
【摘要】習不是老師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學習者被動吸收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自己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的過程。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fā)現(xiàn)和探究,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的接受、記憶的過程,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學生的這種學習狀態(tài)。
【關鍵詞】學生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一、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關鍵在于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改變,是學生歷史與社會學習方式改變的一個前提。教師要深入學生的學習過程以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chuàng)造性,及時了解學生中學習隨時可能發(fā)現(xiàn)的教學意外,以適時、適當?shù)亟o予引導,有效地調控教學。正如富蘭所說的那樣,雖然十幾歲的孩子有很多很好的思想,但是沒有人愿意聽取他們的意見,“我們總認為學生們什么都不懂,總想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告訴他們,甚至想替他們解決問題,但是事實證明孩子們能行?!币虼?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清楚自己在學生歷史與社會學習方式轉變中的作用和責任,并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首先,要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教師要從“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下解放出來,正確認識和處理與學生的關系,建立民主型的師生關系,將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讓教學課堂充滿民主和諧的氣氛。其次,樹立新的歷史與社會教學理念。改革教學,觀念必須先行。教師要運用教學策略,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一句話,要真正讓學生自己學習歷史與社會,而不是讓他們等待老師來灌輸知識。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和客觀有效的的評價。這種及時的反饋和有效的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與社會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因而,教師要努力改進歷史與社會教學,講究教學效果,真正“能夠把少年拴在你的思路上,引著他們通過一個個階梯走向知識,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重要特征”。
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學生是用什么樣的方法獲得知識的,是死記硬背的,還是大量做題練會的,還是通過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在解決問題中學會的,無論是用哪種方法學會的,從試卷上看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但是,由于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不一樣,導致了學生真正意義上的收獲是不一樣的,而且對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影響也是極不一樣的。因而,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與時代發(fā)展相適應的歷史學習觀,以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和堅韌的毅力,主動參與歷史與社會知識的學習,將身心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合理地安排學習程序,采取適合自己特點的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形式和方法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形成科學的學習方式,并不斷改進和完善。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根據(jù)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學習概括地說,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它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學習者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學習者積極發(fā)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學習過程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jiān)控,并做出相應的調適。這里所說的自主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所有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大量的觀察和研究充分證明,只有在以下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才會是真正有效的學習:感覺到別人在關心他們,對他們正在學習的內容很好奇,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任務完成后得到適當?shù)姆答?看到了成功的機會,對正在學習的東西感興趣并覺得富有挑戰(zhàn)性,感覺到他們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chuàng)設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
四、組織學生開展經常性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如果學生長期處于個體的、競爭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久而久之,學生就很可能變得冷漠、自私、狹隘和孤僻。合作學習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此外,合作學習還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xiàn)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目標。在合作學習中由于有學習者的積極參與,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積極的自我概念,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在合作式的小組學習活動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領導意識、社會技能和民主價值觀。
五、養(yǎng)成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習慣
所謂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fā)展情感與態(tài)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探究學習相對的是接受學習。接受學習將學習內容直接呈現(xiàn)給學習者,而探究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xiàn)的。與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經歷探究過程以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探究學習要達到的二個目標?!坝涗浽诩埳系乃枷刖腿缤橙肆粼谏成系哪_印,我們也許能看到他走過的路徑,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么東西,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钡聡軐W家叔本華的這番話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學習的重要價值。探究學習也有助于發(fā)展學生優(yōu)秀的智慧品質,如熱愛和珍惜學習的機會,尊重事實,客觀、審慎地對待批判性思維,理解、謙虛地接受自己的不足,關注好的事物等。當然,這些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只有能夠激發(fā)孩子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睘榇偈箤W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學習的習慣,教師應經常設計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讓學生動手查找相關資料,分析解決問題,學生之間展開討論。通過這一過程,改變以前按照老師的答案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改用自己的新的學習方式去尋找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