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仁偉
摘 要:課程標準作為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質量要求的重要文件,在教學中起著設計教學內容、規(guī)范并指導課程教學的組織、評價和考核的作用。本文以《會計基礎》課程為例,以工作過程導向為原則,就如何設計高職院校的課程標準,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提出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設計 課程標準 高職教育 思考
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是我國高等普通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普通大學教育,它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在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和專業(yè)能力。學生畢業(yè)后即能上崗,使學生成為具有綜合能力和全面素質的高級技術人才,真正適應社會的需要。為達到此目的,在課程開發(fā)上應與普通大學有較大的差別,不能再因循普通大學的理論教學路子。對理論教學應以“必需夠用”為度,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強調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精神,要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yè)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積極推行訂單培養(yǎng),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為此,筆者對于《會計基礎》課程標準開發(fā)談幾點想法。
一、課程開發(fā)指導思想
《會計基礎》是會計專業(yè)的入門課程,該課程掌握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對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和對專業(yè)的興趣,而目前《會計基礎》的教學效果尚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根據教育部要求和國內高職教育課程專家的研究成果,實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課程的開發(fā)較能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诠ぷ鬟^程的課程觀要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或知識的運用,而不是知識本身的掌握,通過能力的訓練以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因此,筆者認為《會計基礎》課程標準開發(fā)應該體現以下指導思想:
1.不搞繁瑣哲學,以工作實踐需要選擇課程內容。本課程擬以一個小型企業(yè)為會計主體,主要應解決基本的會計核算方法、基本操作技巧和基本業(yè)務流程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核算程序和其它會計方法不作詳細的分類介紹,如記賬憑證只講通用記賬憑證和收、付、轉憑證;會計賬務處理程序只講記賬憑證和科目匯總表兩種處理程序,力求簡單實用,不面面俱到,防止鋪開太廣,重點不清,以體現“必需夠用”的原則。
2.不按課程理論體系,而以模塊搭建課程框架。根據小型企業(yè)會計工作的主要任務,將課程內容以模塊(工作項目)的形式進行組織,每一個模塊均有具體的理論知識、工作任務、操作知識、職業(yè)道德等內容,自成體系,各模塊之間又具備有機聯系,以便于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3.不作過多理論鋪陳,突出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本課程是操作性較強的一門課程,教學中應加強學生操作能力的訓練,主要以會計憑證填制、會計賬簿登記、會計報表編制和會計賬務處理程序的選擇等內容的強化實訓來實現,課程的實訓盡可能拉近與實踐的距離,從原始憑證的識認,記賬憑證的使用,總賬、明細賬、日記賬的登記到科目匯總表、會計報表的編制應全部采用目前企業(yè)實際使用的賬證,以達到仿真的效果。在實訓中掌握會計操作技能,鞏固會計基礎理論知識,為后續(xù)課程的實訓打下堅實的基礎。
4.課程實施采取多樣化形式。對于課程的實施,應按工學結合的要求,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在教學場所上,根據模塊需要,可在教室、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實施主體上,可以是校內教師、也可以是企業(yè)專業(yè)人員,從而使學生所學知識與企業(yè)實際盡量銜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提高知識的實用性。
二、課程開發(fā)具體思路
課程標準作為實施教學的綱領性文件,筆者認為可以分模塊或階段來設計。因為《會計基礎》課程操作性強,前后內容有漸進關系,分模塊設計后,每一個模塊(工作項目),就是會計賬務處理程序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由淺入深,在掌握前一模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后一模塊,一方面,可以循序漸進地掌握各模塊的知識,進而熟悉整個會計賬務處理程序各環(huán)節(jié)的關系,另一方面,逐模塊鞏固知識,邊講邊練,教學過程不會枯燥乏味,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憑證、賬簿和報表模塊,以一個小企業(yè)一個月的簡單業(yè)務作為教學案例貫穿始終;最后,以一個企業(yè)一個月較復雜的業(yè)務作為對前面內容的完整、綜合運用。下面是筆者的設計思路:
1.第一模塊——會計基本理論和方法
這一模塊要求學生了解會計的基本概念、職能、對象和任務,重點掌握借貸記賬法。本模塊主要是理論教學,只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概念,總體把握會計的理論框架,不枝不蔓,不作過多拓展,不過多在各種分類上糾纏,充分體現“必需夠用”的原則,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實現:
(1)會計基本理論。簡略介紹會計的概念、職能、對象,以會計要素作為重點內容。
(2)會計科目和賬戶。重點使學生掌握會計科目和賬戶的含義及設置的原因,要求準確分清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成本類和損益類賬戶及每一類賬戶的結構。
(3)借貸記賬法。掌握借貸記賬法的基本原理,通過大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運用借貸記賬法處理基本經濟業(yè)務,熟練使用會計科目。
(4)本模塊教學中應準備的資料有:較完整的經濟業(yè)務題、會計分錄簿。
2.第二模塊——會計憑證
本模塊以感性教學為主,在辯認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基礎上,重點放在填制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上。對記賬憑證的各種類型不作全面介紹,以通用記賬憑證和收、付、轉憑證為主要內容,以掌握各項填制規(guī)范為目的,讓學生動手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包括以下教學內容:
(1)原始憑證的填制
①認識原始憑證。通過原始憑證的樣本,使學生了解原始憑證包含的內容,感性地識別原始憑證。
②填制原始憑證。以教學案例中經濟業(yè)務為例,邊講邊讓學生動手逐項掌握如下各項基本要素:日期的填寫規(guī)范;經濟內容的填寫規(guī)范;數量金額的填寫規(guī)范;如何簽字蓋章。
(2)記賬憑證。運用借貸記賬法,以教學案例中原始憑證為實例,邊講邊練習,逐項完成以下內容:
①日期的填寫;②憑證編號的填寫;③內容摘要的填寫;④會計科目的填寫;⑤借貸方金額及合計金額的填寫;⑥憑證附件張數的填寫;⑦憑證的簽字蓋章。
(3)本模塊在教學中應準備的資料:各種常用原始憑證樣本,通用記賬憑證,收、付、轉憑證,教學案例資料。
3.第三模塊——會計賬簿的登記
這一模塊教學仍以實際操作為重點,在總體了解各種會計賬簿后,按照企業(yè)實務,使學生掌握建賬和登賬的各種規(guī)范,能根據不同的賬簿選擇使用正確格式的賬頁,可具體分為:
(1)開設賬簿。以開設新賬的形式使學生掌握日記賬、總賬、明細賬賬頁格式的選擇,特別是各種明細賬的賬頁格式如何選定,仍以教學案例資料作為引導案例。
(2)賬簿的登記。結合各種賬頁的內容,分項練習:
①賬簿啟用表的填寫;②記賬日期的填寫;③摘要的填寫;④文字和數字的書寫要求;⑤登賬的一般規(guī)范;⑥每頁金額結計的填寫方法;⑦錯賬的更正方法及規(guī)范;⑧各種賬簿的結賬方法,包括月結、季結和年結。
(3)本模塊應準備的資料: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賬頁、總賬賬頁、三欄式賬頁、數量金額式賬頁、多欄式賬頁和賬簿啟用及經管人員一覽表。
4.第四模塊——會計報表的編制
了解會計報表的種類、作用;一般編制要求;主要掌握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本模塊要求學生熟練地運用教學案例中會計賬簿資料,熟練地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會計資料的能力。
本模塊應準備的資料有: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教學案例資料。
5.第五模塊——綜合應用
本模塊要求學生能根據大、中、小企業(yè)和企業(yè)管理上的要求,準確地選擇賬務處理程序,重點掌握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和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以一個小型工業(yè)企業(yè)一個月的經濟業(yè)務為資料,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熟悉這兩種賬務處理程序的整個處理過程,鞏固前面模塊所學過的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三、課程開發(fā)的實施
為了實施以上的設想,在教學前應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才可保證課程標準的順利實施,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各點:
1.師資的配備。教師作為課程標準的具體實施者,要求既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更應具有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熟悉會計操作的各種規(guī)范,能解答各種復雜的業(yè)務問題。因此,要求配備“雙師型”校內教師,既是講師,又是會計師;同時,有一定數量的校外專業(yè)人員作為兼職教師。
2.業(yè)務題的設計。包括單項的業(yè)務題、小型企業(yè)一個月較簡單和較復雜的經濟業(yè)務。單項業(yè)務題要精心設計,能便于借貸記賬法的教學需要,小型企業(yè)的簡單經濟業(yè)務能滿足各種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填制、賬簿登記和報表的編制的需要,小型企業(yè)的較復雜經濟業(yè)務應全面但不繁瑣,能用來完成賬務處理程序的全過程。
3.原始憑證的準備。各種類型的原始憑證樣本最好齊全,并準備一定的空白原始憑證,主要有:收據、普通發(fā)票、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差旅費報銷單、支票、銀行匯票、銀行本票、商業(yè)匯票、銀行進賬單、收料單、領料單等。
4.憑證賬頁的購置。應購置一定的通用記賬憑證和收付轉憑證、日記賬賬頁、借貸余三欄式賬頁、數量金額式賬頁、多欄式賬頁、橫線登記式賬頁等。
5.教材的編寫?!稌嫽A》教材應能體現有關操作的內容,對理論知識部分應精當,不作繁瑣的介紹,務求體現“必需夠用”的原則,特別是各種分類,以介紹常用分類為主;有關會計操作的內容則應作詳盡的介紹,務求準確、全面。從目前已有的大?!稌嫽A》教材看,大多不適用高職教學的需要,太偏重理論,操作的內容偏少,配套的習題不實用。因此,最好能自編教材,以完全滿足高職教學的需要。
高職教育能否健康發(fā)展,得到社會的承認,培養(yǎng)出社會真正需要的專業(yè)技術人才,關鍵在于教學的改革,在于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更新,要擺脫普通大學的教育思想,突破普通大學的教學框架,確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大膽進行教學改革,以技術應用能力為本位,以關鍵的職業(yè)知識和能力為重點,將實際工作過程作為課程的核心,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一致。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應能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既要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又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指導課程的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核。
參考文獻:
[1]戴士宏.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陳曦萌.行動導向“職業(yè)教育教學的沿革及內涵.職業(yè)技術救育,2006,(22).
[3]吉文麗.高職會計與審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6,(12).
[4]胡蓉珍,謝日星.職業(yè)教育關于制定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計劃的思考.職業(yè)時空,2008,(6).
[5]張俊.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開發(fā)探索.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3).
[6]鄭維.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會計專業(yè)課程設置初探.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