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曉菲
摘 要:法學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法律實用型人才,培養(yǎng)法律人才的法律知識、法律技能與法律職業(yè)倫理。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活動與法學教育目標相適應,是實現(xiàn)法學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模擬法庭 實踐教學實務訓練
法學從本質上來說是實踐性學科,法學教育培養(yǎng)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法律實用型人才,培養(yǎng)法律人才的法律知識、法律技能與法律職業(yè)倫理。但是,現(xiàn)階段的法學教育側重于傳授知識,忽視了對學生法律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其結果必然導致大量法科畢業(yè)生進入法律實務界以后難以勝任和適應具體的法律實務,使學生的能力與社會的實際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法學教育的使命不僅應當傳授知識而且應當進行實務訓練,培養(yǎng)學生法律職業(yè)技能。
模擬法庭教學的開展是有其科學的理論依據為基礎的,即活動教學理論。所謂活動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建構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習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xiàn)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fā)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形式。
作為理論和實踐相聯(lián)系的一種科學的實踐教學方式,當前許多高校法學專業(yè)教學都采取了模擬法庭實踐教學。但由于許多高校法學專業(yè)對模擬法庭教學都處于摸索階段,或者認識不清、投入不足、組織不力等原因,使當前模擬法庭教學在法學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據筆者對在京高校法學專業(yè)辦學情況的考察,發(fā)現(xiàn)在模擬法庭實際操作中存在下列問題:
1.沒有完善的制度,缺乏對模擬法庭教學的統(tǒng)一安排
模擬法庭教學被認為是訴訟法任課教師或其他實體法實踐教學教師的課內任務,由某個教師獨立組織和操作,學生只按照教師的授課要求進行實踐,沒有制度加以約束和保障,以至于模擬法庭的運用范圍較小,運用時間較短。而沒有教師周密的授課計劃,學生很難自己組織模擬法庭,在操作中隨意性較大,缺乏適當的約束。
2.教學目的單一,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模擬法庭教學常常由訴訟法專業(yè)教師自行組織,受教學目的、授課時間、人員設備等限制,教師只關注審判程序“走”得如何,訴訟理論掌握得如何,而并不注重學生如何組織,怎樣適用實體法,如何全面總結,因而,整個活動雖然能達到熟悉掌握訴訟程序的目的,但對學生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嚴重不足。而學生也因此孤立地看待模擬法庭教學,重程序輕實體、重專業(yè)輕素質培養(yǎng)的思想普遍存在。相反,單獨由某些實體法教師組織模擬法庭教學,又會出現(xiàn)重實體輕程序的問題。
3.教學指導中只注重庭審環(huán)節(jié)的偏差傾向使教學效果折損
教師對模擬法庭的庭前準備不加以指導或指導很少,對庭后的總結形式單一,范圍狹窄,把絕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開庭審理這一環(huán)節(jié)上。而在司法實務中,法庭審理階段僅僅是案件審理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大量的庭前準備工作、具體的庭審技巧對司法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庭后的總結對于提高審判的質量也非常重要。因此,借鑒司法實際,模擬法庭教學也應注重庭前準備和庭后總結,用多種形式完成教學環(huán)節(jié),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
4.對模擬法庭的價值認識不足,阻礙了模擬法庭功能的發(fā)揮
模擬法庭活動每個法學院、系都開展了很多年,但是在實踐中卻缺乏對模擬法庭的認真研究與探討,嚴重制約了模擬法庭功能的展現(xiàn)。筆者認為,目前各高校對模擬法庭的基本問題的研究與探討存在著不足。例如,模擬法庭教學在法學教學的地位和作用;模擬法庭在課程體系中的體現(xiàn)與課時安排等。
那么,怎樣解決以上問題,模擬法庭教學如何進行有效地組織和實施呢?作為法學實踐教學的重要方式,在模擬法庭教學中要著重體現(xiàn)“規(guī)范化管理、全方位投入、高素質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才能有效地組織實施模擬法庭實踐教學,解決以上典型問題,增強實踐教學效果。
1.制定制度,定位定責
為實現(xiàn)對模擬法庭教學的規(guī)范管理,必須制定一套較為完備的制度使模擬法庭教學更為成熟和高效,因此,要制定《模擬法庭教學實驗規(guī)程》、《模擬法庭管理辦法》、《模擬法庭指導要求》等制度,對模擬法庭的具體操作進行指導。
2.全程指導,全面鍛煉
在模擬法庭教學中進行恰如其分的指導,往往會取得令學生茅塞頓開或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指導絕不是不分情況的灌輸和包辦,張馳有度才能既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又實現(xiàn)師者解惑的職責。
第一,由學生自行選擇案例,教師在選擇方向上給予指導。由學生自行選擇案例,發(fā)揮主動性,對社會問題從法律角度進行思考,以期找到社會生活的“焦點”問題。教師只需對他們選擇案例進行方向性指引,使學生在模擬法庭案例選擇的過程中學會揚棄。
第二,將模擬法庭的庭審格式選擇權賦予學生,教師對個別疑難問題給予指導。研習操練什么樣的庭審方式,是選擇國內庭還是國外庭,是普通庭還是簡易庭均由學生自己決定。確定程序格式后,由小組成員自己學習法律,準備素材,分配角色,組織演練。在臨近開庭時,安排答疑時間,解答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疑難問題,法庭調查中舉證質證等難以處理的問題,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法理的領悟,又能彌補教師授課時間有限、知識深度不夠的缺陷。
第三,把握學生模擬法庭活動進程,解決在準備過程中遇到的亟需克服的客觀困難,如對難以查到相關法律資料,如外國法律條文和訴訟文書格式,比較特殊的實驗設備的配備等各方面提供盡可能的幫助。充分的物質投入、豐富的法律資料準備才能為模擬法庭的成功運作奠定基礎。
3.注重總結,鞏固理論
深入的思考和科學的總結才能使實踐教學推向深入。在實踐中,將總結的形式多樣化,讓它成為師生溝通和進一步展示自我的機會。做好庭后總結與評價是學生個體能力和素質改善和提高的重要方面,建立一個真實反映學生能力的評價體系,也是模擬法庭作為一門實踐課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評價的標準主要包括:(1)程序是否合法,操作是否規(guī)范;(2)法律運用是否準確,說理是否透徹;(3)語言表達是否流暢、精彩;(4)臨場應變能力如何;(5)法律文書的寫作能力。評價的標準應明確、具體、合理,可能分解與量化的應分解量化,并應事先為全體學生所知。
4.整體測評,督促改進
一種教學方法是否成功,最終是由教學效果來評判的。對整個模擬法庭教學效果的測評解決的是教學方法本身的評價和改進。常見的測評方法主要是民意測驗和調查,包括對學生的民意測驗、教師對學習氛圍變化的感受比較報告、實施模擬法庭教學方法前后學生綜合能力的比較調查等。通過這些測評,了解和評價模擬法庭教學的成功和不足之處,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予以相應的改進,這樣,模擬法庭教學才能走上良性發(fā)展之路。
總之,模擬法庭教學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方法,要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必須有好的制度來予以保障和規(guī)范,這些制度也應在實踐中得到不斷修正和充實。
參考文獻:
[1]廖永安.模擬民事審判庭.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2]甄貞.診所法律教育在中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