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冬萍 李世全
【摘要】 閩楠為樟科楠屬常綠大喬木,是我國特有的珍貴用材樹種,屬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其材質(zhì)致密堅韌,不易反翹開裂,且加工容易,削面光滑,紋理美觀,經(jīng)久不腐,是優(yōu)良的建筑家具、工藝雕刻及造船用材。由于人為砍伐,自身的生物學特性及自然環(huán)境等綜合因素的影響,致使閩楠資源接近枯竭。因此發(fā)展閩楠人工林,擴大種群規(guī)模的意義重大。本文對栽培中的各項技術要點作出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 特性 采集 處理 栽培技術
1.閩楠的生物特性
閩楠為樟科常綠喬木,高可達40多米,胸徑達1.5米,樹干通直,樹皮灰黃色或淡黃褐色,呈不規(guī)則縱裂,片狀剝落,為我國珍貴用材樹種,別稱閩楠(福建)、禎楠(四川)、滇楠(云南),也是江西省著名的鄉(xiāng)土樹種之一,屬國家二級珍稀瀕危樹種。素以材質(zhì)優(yōu)良而聞名,在古老的建筑中,如北京十三陵有2人合抱的閩楠柱,經(jīng)久不腐。閩楠木干形通直,木材芳香耐久,淡黃色,有香氣,材質(zhì)致密堅韌,不易反翹開裂,削面光滑,紋理美觀,為上等建筑家具、工藝雕刻及造船之良材。武夷山白巖的閩楠船棺,其年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仍保存完好不朽。閩楠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種,喜濕耐陰,其前期生長很慢,而到后期生長迅速。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和福建等地,海拔1000米以下的溝谷、山洼、山坡部及河邊臺地。壽命長、病蟲害相對較少。閩楠的生長要求溫暖、濕度大、風小、雨水充沛的氣候條件和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能耐間隙性的短期水浸。在其自然分布區(qū),大都生長在坡脊或母質(zhì)發(fā)育的、肥力較高的紅壤、黃紅壤和山地黃壤區(qū)。小地形對閩楠生長影響較小,如峽谷、山洼、和河流兩岸的臺地,土壤一般都較肥沃,水利條件好,空氣濕度大,風小,日照較短。閩楠在山坡、山脊、山頂生長不良,難以成材。
2.種子的采集和處理
閩楠種子的外種皮變?yōu)樽虾稚珪r為成熟,時間約為11月底—12月初。種子采回后用清水浸漬5—10d,洗去外種皮后陰干,再采用沙藏法進行貯藏。沙的濕度不能太干或太濕,以手捏成團,手松即散為宜。在地面鋪上一層約7cm厚的細沙,按一層種子一層沙的方法進行層積,沙的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整個沙床層積的高度一般以30—40cm為好,使空氣、水分的通透性好,沙床容易管理。
播前應充分整好苗床,苗床底肥以餅肥(粉末狀)為主,冬季翻好后經(jīng)冬凌備用。床土要整細,床寬以1—1.2米為宜,苗床田要開好圍溝、腰溝、廂溝。播前種子、床土都要消毒,以多菌靈為主。苗床殺蟲用呋喃丹,每畝用量3—4公斤,播前撒于床面。播種時一定要搶墑播種,播深以1cm為宜。播后床面鋪一薄層經(jīng)發(fā)酵處理過的稻草,一是保墑,二是防床土板結和水土流失。最后床面蓋好保溫膜,并壓實壓牢,以防刮風吹跑。待50%的種子幼芽破土后,即可揭除保溫膜,除去床面雜草。待芽苗二葉一心時,逢雨天便可追施尿素催苗,每畝用量8—10斤/次。整個春、夏時節(jié),凡逢雨過天晴,都應全田噴灑多菌靈、或甲托、或立枯克靈、或銅大師,以防立枯病蔓延。每年八月份過后即應控制好苗床田水肥,使當年生幼苗盡早木質(zhì)化,以便安全越冬。
3.栽培地的選擇
江西省贛南樹木園地處北緯25°50′—25°51′,東經(jīng)114°02′—114°04′,湘贛邊界羅霄山脈的東側,崇義和上猶兩縣交界的陡水湖境內(nèi)。東西相連呈南北走向,低山高丘地貌,地勢東南低、西北高。園內(nèi)氣候為亞熱帶季風區(qū)山地濕潤類型,年平均氣溫18.5℃,年降雨量1612.3mm(主要集中在4—6月),年蒸發(fā)量1031.5mm,相對濕度大于80%,年無霜期302.5天,少積雪。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其主要的氣候特征,是亞熱帶樹種的適生條件。
4.育苗
閩楠幼苗初期生長緩慢,耐陰濕,宜選擇日照時間短、排灌方便、肥沃濕潤的土壤作圃地。播種從“大寒”至“雨水”均可進行。種子播種時間2月初至3月下旬均可,最遲可到4月上、中旬。播種前,圃地要施足基肥,整地筑床要細致。一般用條播,條距15—20cm,條寬6—10cm。每公頃播種量225—300噸。播后覆蓋火燒土1—2cm,再蓋草、鋸屑或谷殼,以保持濕潤。出苗時,要適時揭去圃地上的覆蓋物。適時澆水、施肥是苗木生長管理過程中的關鍵措施。7—8月份是干、熱季節(jié),也是苗木生長高峰,也是木質(zhì)化程度低、抗逆能力較差的時期,因此晴天需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以維持苗木生長和抵抗外界干熱氣候?qū)λ值男枰?。為了滿足苗木生長高峰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6月下旬至7月份,我們還給苗木追施尿素一次,施撒火土灰一次。此外,隨時除去雜草,以減少雜草對土壤養(yǎng)分的消耗,共拔草、除草3次。由于種子發(fā)芽率高,播種時局部區(qū)域種子撒播不均,出現(xiàn)苗木過密的現(xiàn)象。我們在雨后將過密的苗木移栽到空地或苗木較少的苗圃地上,這樣既不浪費苗木,又不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
5.幾種豐產(chǎn)栽培技術
5.1造林技術
5.1.1林地準備閩楠喜濕耐陰,選擇低山丘陵陰坡、半陰坡,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下坡、山谷兩側或河邊臺地。楠木深根性,根系較發(fā)達,根部有較強的萌生力。整地要求細致,一般林地采用帶狀深翻,肥沃林地可穴墾。穴直徑50cm,深30cm以上。土壤回坑時,土塊粉碎,表土歸穴,填滿為止。
5.1.2苗木規(guī)格采用1年生苗,苗高40cm,地徑大于0.4cm。
5.1.3種植方法用裸根苗造林,時間選在l月份前后,選擇陰雨天定植。株行距1.2—1.8m,造林密度每公頃3000株。苗木放入預先挖好的穴中扶正,使根系舒展伸直,覆土后將苗稍稍提起,防止窩根,然后分層回土,踩實,再蓋上一層松土。
5.2撫育管理方面
閩楠初期生長慢,易受雜草競爭而影響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長。因此在造林后3—5年內(nèi),應加強撫育管理,幼林郁閉前每年全面鋤草塊狀松土兩次,撫育時間應安排在楠木生長高峰季節(jié)到來之前,即第1次撫育在4—5月,第2次在8—9月。造林當年撫育宜安排在下半年。在閩楠的幼年時期嚴禁打枝,撫育時不得損傷樹皮。在樹冠完全郁閉,林下雜草稀少,出現(xiàn)較多被壓木時,應進行撫育間伐。間伐強度可控制在30%左右。
6.蟲害防治
6.1蛀梢象鼻蟲
以幼蟲鉆蛀嫩梢危害,使被害梢枯死,嚴重時達69.1%,影響高生長和干形發(fā)育。化學防治用40%樂果乳劑400—600倍液于4月上旬噴灑新梢,可滅幼蟲;也可在3月份成蟲產(chǎn)卵期及5月中下旬成蟲盛發(fā)期用621煙劑殺成蟲,每公頃用藥7.5—14kg。
6.2鱗毛葉甲
啃食嫩葉枝梢,可致嫩梢枯萎,嚴重時被害株率達80%以上,防治方法,在4月中、下旬用621煙劑熏劑熏殺成蟲,用藥7.5kg每公頃。
6.3銹病病原為真菌
危害葉片及嫩莖,出現(xiàn)鐵銹狀紅斑,引起落葉、落蕾,在高濕多雨季節(jié)發(fā)生較多。防治方法同白粉病。
6.4天牛
天牛其幼蟲蛀食莖和根,使枝干枯萎;2年發(fā)生1代,以卵或蛹越冬。
防治方法:剪除病蟲枝,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除草清園;保護其天敵喙蝽及螞蟻。
7.結語
目前對于保護和發(fā)展閩楠樹種資源,擴大栽培范圍,主要是通過生物或化學措施,如從苗期開始進行抗寒、抗熱和抗旱等性能的培育或應用矮化素(CCC)藥劑噴灑植株等。改善并增強其生態(tài)適應性,同樣有可能使閩楠在某些相對極端的環(huán)境中栽培成功,從而使這一珍稀特種得以繁衍生息。
【參考文獻】
[1]中國樹木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樹木志[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6.
[2]陳鼎源. 福安市林業(yè)志[M]. 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3]林細平. 福安市瓜溪桫欏自然保護區(qū)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J]. 林業(yè)調(diào)查規(guī)劃,2005,30(1):44—45.
歐陽冬萍 (1976. 12—),女,漢族,助理工程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林業(yè)栽培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