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保勝
一、數學教育是一個文化過程
數學本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由于數學在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的很多分支中越來越有用,更由于數學自身的發(fā)展,于是人們進一步提出,數學已超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領域,獨立地成為現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鄭毓信教授指出:“就基礎教育而言,數學的文化價值主要是指數學學習對于人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乃至世界觀等方面的重要影響?!边@說明了數學對于人類文化的影響不僅顯示在現代科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一種理性主義的探索精神,對人類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數學對人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國數學家克萊因說過音樂能激發(fā)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生活,但數學卻能提供以上的一切。關注數學的人文價值,提高受教育者的數學素養(yǎng)乃至人文素養(yǎng),使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能和諧地統(tǒng)一。
三、數學文化應討論的主要問題
對于西方數學而言,古希臘的柏拉圖把數學看做是一種哲學的理性,中世紀基督教與數學的結合使數學具有了宗教的情感。西方文化一直把數學作為一種深層的文化理性,今天西方把數學看做是一種文化系統(tǒng)正是這種西方數學觀的一種發(fā)展。對于我國古代數學而言,數學從來沒有以一種宗教或哲學的情感進入文化系統(tǒng)的理性層面。我國歷史上的諸子百家從來沒有一個人是數學家,他們也沒有一位從數學的意義上展開對世界的理解和解釋。中西方數學在各自文化系統(tǒng)中存在的差異,為中國數學文化史和中國數學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文化學(文化傳統(tǒng))方面的獨特的思考空間。在數學教育的歷史中,由于中西方數學文化存在的差異,客觀上就形成了不同的數學文化心理和數學價值取向。
四、數學的人文價值在數學教學中的策略
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課上練習、課后作業(yè)。這種方式在我國有相當大的普遍性。學生付出的精力主要用于消化理解教師所講,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對有關課題做形象化的處理,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例如,有一道行程問題:“一輛汽車以50km/h時的速度從甲地開往乙地,15min后,由于有一項緊急任務必須立即傳達給汽車司機,卡車司機以70km/h時的速度從甲地出發(fā)追趕汽車。問卡車需要多長時間追上汽車?”我在兩個班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第一種:采用講授法,把這道題的數量關系及追及問題的內在特征講給學生聽,然后再做幾道相關的追及問題加以鞏固。第二種:采用實驗法,讓兩位學生分別拿著一輛玩具小車,用秒表計算時間,模擬事情發(fā)展的全過程。在實驗中,由學生發(fā)現該題的數量關系及追及問題的特點。第二種方法取得了好的效果,是因為它更多地尊重了學生,尊重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權利,尊重了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權利,尊重了學生對數學的人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