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公主
初中之前,“長壽路”三字對我來說是陌生的,但如果同學說“去大自鳴鐘逛逛”,我們會立刻登上校門口的16路電車,從燎原電影院開始,一路轉(zhuǎn)悠至江寧路。后來才知道,“大自鳴鐘”其實是“長壽路”的代言詞,是很多市民的習慣性稱呼。
長壽路,是上海市西區(qū)的一條主要干道,全長3公里左右,東起蘇州河長壽路橋,經(jīng)昌化路、江寧路、陜西北路、西康路、常德路、膠州路、葉家宅路、安遠路、武寧路、武寧南路,西南迄萬航渡路、萬航渡后路口(接長寧路)。
以前“大自鳴鐘”的大致范圍東自今陜西北路,西靠常德路,南近安遠路,北達普陀路。1926年,今長壽路、西康路口的道路中央,建起一座鐘塔,四面嵌有鐘面的大時鐘,每隔一刻鐘,即叮咚自動報時,人們因此稱它為大自鳴鐘。久而久之,“大自鳴鐘”也就成了這一帶的地名。盡管1959年8月,為改善長壽路、西康路口的交通狀況拆除了鐘塔,但生活中,“大自鳴鐘”依然被人們習慣成自然地使用著。
初中同桌就住在當時上海有名的“藥水弄”里,我經(jīng)常去她家做作業(yè)、玩耍,那兒的平房簡屋居多,住的大多是附近多家紡織廠上班的職工。由于居民大多為工薪階層,長壽路自然地成為一條大眾化的商業(yè)街。
買衣服、剪料子,都去上海市第四百貨商店、嘉羚時裝商店、恒大綢布商店;買日用品或文具,一定到長江日用雜品商店、紅花家用電器商店、同大昌文化用品商店;會到悅來節(jié)食品店、魁元齋清真食品店買零食、秤干果;偶爾去西園點心店和白玉蘭小籠館吃點心;做頭發(fā)自然是金剛美發(fā)廳,拍照一定進天真照相館……記得那時陜西北路還沒有開通到長壽路,那里有個小商品市場,放學后,我倆會去兜一圈,買個頭花,配幾粒紐扣……
1996年,長壽路拓寬改建,危房、簡屋被拆除,上述商店也大都動遷他處,代之而起是一大批大型樓宇,如萬航渡路口的第一百貨滬西商廈,鄰近膠州路的亞新生活廣場,不斷擴建的華園新四百店,原“大自鳴鐘”附近的有維多利廣場、光明城市公寓、常德大廈、新南華酒樓等等,昌化路周邊的音樂廣場、秋水云廬精裝公寓樓,還有多幢中環(huán)、世紀、富麗等商務大廈,餐飲娛樂業(yè)和金融、通信業(yè),紛紛興起。
按照“邁向21世紀綠色商住街”的要求,長壽路進行了總體構思,沿路擴建綠地面積10萬平方米,有12座雕塑佇立街頭。2000年占地4萬平方米的綠地在昔日“大自鳴鐘”區(qū)域建成,人稱長壽綠地,胡延照題詞的“普陀春潮”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閃亮。尤其東南角的“水鋼琴”景區(qū), 300組組合式燈光噴泉,演奏出美妙的“琴音枕流”,流光溢彩,引人入勝。從此,這里成了居民鍛煉、休憩、閑暇散步的綠野仙境。
高二那年,站在長壽路橋目送初戀遠去,坐上南歸的火車回家高考。從此,長壽路橋在我眼里,就是一條由上海通向遠方的通道,盡管當年很狹窄破舊,卻是我最難忘的橋梁。如今,改建后的長壽路橋在原橋的兩邊新建了南北復橋,各寬12.25米,形成三橋并列的獨特景觀,現(xiàn)在,通向遠方的路更寬闊暢通。
長壽路將以“綠、美、亮、暢、潔”的清麗形象展現(xiàn)在大眾面前,尤以綠、商、住取勝,“商住長廊、文明綠洲”,使它成為上海一條綠色的商住特色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