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鈺華
【摘要】本文結合筆者近幾年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經驗,淺談了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以達到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教學;教學手段;審美價值;主觀能動性
Exertive strength avoid weakness, usage multimedia excellent turn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Li Yu-hua
【Abstract】This text combine writer an usage for the last few years multimedia teaching of practice experience, shallow talk how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usage multimedia teaching with attain excellent turn language classroom the effect of the teaching.
【Key words】Multimedia;Language teaching;Teaching means;Appreciate beauty value;The subjective ability move sex
所謂多媒體教學就是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把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體綜合起來輔助教學。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發(fā)展和普及,多媒體的運用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以其直觀、生動、高效的特點,多角度調動學生的興趣、情緒和注意力,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但多媒體并不能包辦、代替一切教學手段,使用不當,反而有損于教學,達不到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結合近幾年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經驗,下面粗淺地談談運用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 運用多媒體教學應明確教學手段與目的的關系 在語文教學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之間,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后者是為前者服務的;前者是主,后者是次。在具體的教學操作中,必須始終堅持和體現(xiàn)這一思想。
教學目的分為終極目的和次目的。終極目的是精神成長,即培養(yǎng)學生能自由地思想,具有獨立的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并塑造學生崇高的人格。次目的是打開學生思路,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而不是給學生設置思想圍墻。聲音和圖像既是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也是它們與常規(guī)教學手段相比較而言的優(yōu)勢所在。它不僅能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而且可以使教學目標多樣化,從面提高學習效率。但不少課件對兩者的關系處理得不夠恰當。有的手段與目的沒有服務關系,互相脫節(jié);有的為手段而手段,音像的使用沒有必然性,更沒有帶來教學效益的提高;有的喧賓奪主,手段成了主體。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例如,有一位老師在上《故都的秋》時,制作的課件內容基本上是北京秋景的大展覽。那些貌合神離的秋景照片根本無法體現(xiàn)作者的情緒,文章的格調破壞殆盡。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是作為一個被動的觀賞者存在。學生與教師、與文本的對話無從談起,根本沒能調動學生去積極地思維。長時間濫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容易使學生的思考力下降,因為大多數(shù)多媒體課件中的知識點與知識點的網(wǎng)狀連接,會讓學生目不暇接,而缺乏足夠的思考時間。有的甚至一點思考時間也沒留,而只顧讓學生去欣賞“生動”的畫面。利用多媒體教學目的是為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所以,如果教師講授內容需要,而且運用多媒體后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這樣的前提下就可以而且必須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授課。而不要一味追求形式,不考慮客觀實際。事實上,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必須使用多媒體課件才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多媒體教學也并不是上好優(yōu)質課的唯一手段。
2. 運用多媒體教學應明確語文教學自身的審美價值 語文教學是最具有審美價值和審美教育意義的教學。其審美價值和審美教育意義來自于它所選用的,作為聽說讀寫教學對象的語言材料,以及整個教學操作過程,而多媒體課件的審美價值則有其自身的特點,如構思新穎、巧妙,設計合理,行動形象,畫面清晰,文字醒目,節(jié)奏合理,聲音悅耳,色彩適宜,動畫逼真等等,這些都是構成課件自身美的要素。我們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時候必須十分注意,不能把語文教學的審美價值混同于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本身的審美價值,更不能以后者代替前者。實踐中有些語文課件過分注重手段本身的審美效果,而弱化了語文教學的審美價值。比如,有位老師在講授《荷塘月色》這一課時,先放了長達10分鐘的“夏日美景”欣賞,接著又是一首詩,一支曲子,許多幅美麗圖片,把一篇課文割得七零八落,把學生搞得個眼花繚亂,然后是對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精巧的結構來不及品味,便匆匆下課,其結果是“課堂上熱熱鬧鬧,課后卻空空洞洞”。上這樣的課,學生又怎能體會到語文的審美價值呢?
3. 運用多媒體教學應重視師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有的教師在一 些課文中從頭到尾都采用多媒體,老師成了電腦操作員或課件的講解 員,學生則成了多媒體的奴隸,在課堂上根本無暇思考和練習。因此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在素材的組織上應是靈活的,準備的素材要多,可將它用菜單的形式提供出來。在上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適時調整,確定哪些該用,哪些可以不用。在問題的設計上,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設計得開放一 點,讓學生有充分發(fā)表自己見解的空間,同時要舍棄那些凝滯的、呆板的所謂標準答案。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上,應該著重考慮留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注意與學生的交流。同時,要能根據(jù)課堂教學需要隨時調整教學進程。總之,不能把課件制作成呆板的機械的模式,非那么講不可。從而真正做到課件為人所用,而不是人為課件所役。
多媒體教學改變了以往那種“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生動活潑的新局面。我們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它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而不是目的,對于多媒體,我們既要使用它,又要慎用它,揚長避短,更好地為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服務。
收稿日期:200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