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煦陽
摘要: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愛是基礎,愛是本質,愛是師德的核心,愛是教師最基本的行為準則。那么作為德育工作者該怎樣詮釋對學生的愛呢?筆者從五個方面闡釋了這個主題:愛是關懷;愛是理解;愛是欣賞;愛是寬容;愛是理智的處罰。
關鍵詞:愛;關懷;理解;欣賞;寬容;處罰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有個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說:“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創(chuàng)造心靈,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倍加呵護?!边@種呵護就是愛。
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愛是基礎,愛是本質,愛是師德的核心,愛是教師最基本的行為準則,愛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梢哉f: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學生的一切。
那么,教師要怎樣關愛學生呢?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從學生終身發(fā)展的角度考慮,注重從育人的高度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去磨礪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提升學生健全的人格力量。
一、愛是關懷
關懷每一個學生,向學生無私奉獻自己的愛。一旦學生這種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就可能喚醒學生的理智,增進師生之間的友誼,使師生之間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高三117班的嚴××同學應征入伍了,他到我這轉團員關系時說出了心里話:“我能當兵多虧了班主任方平老師,她對我的關懷讓我痛改前非,是她讓我實現(xiàn)了我從小的愿望——做一名光榮的軍人?!痹瓉?嚴××同學高一、高二時表現(xiàn)不好,與社會上的人來往密切,經(jīng)常違紀且有抽煙的不良習氣。進入高三后,班主任方平老師經(jīng)過對其細心觀察,多次跟他談話才了解到,他父母常在外承包工程,對他關心少,疏于管教。從此方平老師對他關懷備至,天冷了叫他加衣,感冒了給他送藥,及時解決他學習中的問題,違反了紀律也是耐心找他談話,有了進步就馬上鼓勵他。他說:“這半年來是我十幾年讀書生涯中得到表揚最多的。也許超過了前十一年的總和?!痹谒漳翘旆狡嚼蠋熇冒鄨F活動課給他開了個生日party,并多次與家長聯(lián)系,要他們多關心孩子的生活。嚴××漸漸地變了,違紀現(xiàn)象沒了,不良習氣改了,學習成績進步了。今年十一月份順利應征入伍,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磥碇挥嘘P懷學生,才會得到學生的愛,才會贏得學生的心,學生才會“樂其師”。
二、愛是理解
用理解筑起師生溝通的橋梁?!皭凼抢斫獾膭e名,是溝通師生之間的一座堅韌的橋梁?!盋122班班主任李陽岳老師說:“理解學生首先要放下班主任的架子,接觸學生,了解學生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痹诠ぷ髦?李老師充分利用三大空間去接觸學生:一是星期日下午學生回校時到教室與學生坐在一起,拉家常、談學習,詢問他們回家的感覺,了解他們學習上的困難;二是三餐飯時,他到宿舍看望學生;三是晚休時深入學生宿舍,不僅僅是看紀律,更多的是坐到床沿與他們促膝談心。寒風凜冽的夜晚,當他走到宿舍,看到宿舍因違紀被扣分,他不會馬上責備他們。而是輕輕地步入宿舍,問學生“晚上睡得暖嗎?”然后用手拉一拉被子,叮囑幾句“要注意身體”之類的話,雖為“蜻蜓點水”般的關懷,但學生往往感動不已,宿舍紀律在愛的感化下日益好轉。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是全國師德標兵黃靜華老師教育的出發(fā)點和座右銘。它包含著教師只有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從學生出發(fā),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理解學生,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從而獲得教育的成功。
三、愛是欣賞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是教師送給學生最好的禮物,擦亮我們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哪怕只有一點點。
有些老師常說:優(yōu)點不說跑不了,缺點不說不得了。而“賞識教育”的觀點恰恰相反:優(yōu)點不說不得了,缺點不說逐漸少。盯著優(yōu)點做工作可以使一個人身上的積極因素得到衍射與張揚,消極因素被壓縮以至消滅,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我們在教師中大力倡導賞識教育:賞識學生學習成績的一點點進步,賞識學生行為習慣的一點點改進,賞識學生道德水平的一點點提高,從而達到從根本上轉變學生、提高學生的目的。C123班一個叫杜××的學生,初中時就是一個電游迷,由于迷戀電游,成績一瀉千里,成了七中一名擇校生。高一期間,仍是執(zhí)迷不悟,各方面無一點起色。進入高二,班主任郭心靈老師將他定為實施賞識教育的實驗典型。首先從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入手,肯定他書寫認真,記憶力不錯,特別適于讀文科;然后指導他制定了奮斗目標。段考成績揭曉后,我們發(fā)現(xiàn)他語文、政治、歷史、地理都有了進步。為了強化這種進步,班主任又安排他在段考總結會上作為進步的代表發(fā)言,當全班師生用欣賞、羨慕的目光望著他時,他當即定下了下次考試英語、數(shù)學都提高十分的計劃,這個計劃對成績好的同學來說,的確不算什么,但對他卻是一種挑戰(zhàn)。在老師同學的共同欣賞與鼓勵下,他接下來的成績果然達到了預定目標。且上網(wǎng)惡習沒了,違紀行為消失了。類似的情況高一高二還有不少,這些同學無不由衷地說:“我們的進步,就是因為老師還看得起我們!”多么樸實的話,道出了賞識教育的真諦。用放大鏡來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學生的進步,這必將成為學生不斷進步的動力。
四、愛是寬容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印度人看見一只蝎子掉進水中團團轉,他立即決定幫它。他伸出手去想把它撈到岸上來,可就在他手指剛碰到蝎子時,蝎子猛然蜇了他??蛇@人還是想救它,他又伸出手去,蝎子又蜇了他。這時,旁邊有人對他說:“它老是蜇你,你還救他干什么?”這個印度人說“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愛是我的天性。我怎能因為蝎子要蜇人的天性就放棄了我愛的天性呢?”我被這個印度人的話深深打動了。“愛是我的天性”,說得多好!作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多么需要這種精神。我們德育處正是大力倡導以這種寬容之心對待學生,特別是對問題學生,對待犯了錯誤的學生。一方面提倡老師以寬容之心做學生工作;另一方面德育處在處理學生的問題上真正做到了寬容再寬容,慎之又慎。這樣做,有時能使學生的一次重大違紀成為教育和轉變學生、樹立教師崇高形象的最佳教材。高二一男學生叫陳××,高一時多次違紀,不聽老師勸告,受到德育處處分,產(chǎn)生了較強的逆反心理。進入高二,班主任多次做工作仍無進展。有一天上數(shù)學課不認真聽,課后老師要他把上課講的原題做一遍,他不但不做,反而與老師爭吵,最后發(fā)展到用指甲抓破了老師的手。當時,老師非常傷心,所有在場的學生和其他老師都非常氣憤。認為非把他送回去不可。事后,我們沒有對此事輕率處理,而是協(xié)同家長、年級組做了多方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得到數(shù)學老師諒解后,德育處對陳××作出以下處理:讓陳××同學在班上向老師公開道歉。聽到這一處理結果后,陳××及其家長都淚流滿面,意想不到的處理決定,讓陳××深深地自責,他寫了一份三千多字,十分誠懇的道歉書,在班上真誠地向數(shù)學老師道歉。最后,當陳××向老師深深鞠躬時,老師慈愛地攬住他,并向全體同學表示:“老師也有做得不夠的地方,批評學生時沒有注意到學生的感受,以后我要多和學生溝通……”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全都熱淚盈眶,全體起立為老師的寬宏大量鼓掌。班主任適時地號召同學們以最高的學習熱情回報老師的寬容。接下來的日子里,該班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高漲,數(shù)學老師在同學心中的形象也愈加高大了。這就是寬容樹上結出的善果。由于寬容,我們不僅可以挽救一個學生,還能挽救一個班級、一個家庭。試想,陳××被退學,他勢必成為家庭沉重的心理負擔,甚至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一個因素。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們用寬容挽救了一個學生,實際上是為家庭分憂,為國家出力呀!
五、愛是理智的處罰
《家庭教育報》登載這樣一則啟示錄:《聰明的懲罰》:英國皮亞丹博物館收藏了兩幅圖,一幅是人體骨骼圖,一幅是人體血液循環(huán)圖。這是當年一名叫麥克勞德的小學生的作品。這個孩子有一顆特強的好奇心,老想看看狗的內(nèi)臟是什么樣的。有一天,他終于殺了一條狗。這條狗恰恰是校長的寵物,校長知道了,決定給他以懲罰,罰他畫兩幅畫。這就是該博物館收藏的兩幅畫。麥克勞德后來成了一位有名的解剖學家,這就得益于校長對他小時候好奇心的保護和引導。這種給予麥克勞德的懲罰實在是高明!
在當前的教育大氣候下,老師們談“罰”色變,忌提“體罰”。但是我這里所說的“處罰”教育并不是大家口中的“體罰”,它完全不同于“體罰”,兩者不可以畫上“=”。什么是“處罰”教育?一言以蔽之:是指在關愛前提下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糾正、矯治的強制措施。這種教育方式是愛心關懷的另一種教育方式,說得時髦點,“處罰”教育也是愛心教育。沒有處罰的教育是殘缺的教育!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不應該忽視“處罰”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而且感到是一種責任。一個能承擔責任的人,才是現(xiàn)代人。他認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藝,表揚、批評、獎勵、處罰,什么都應該有。
我們學校的德育工作者都深諳“處罰”教育。紀檢組的體育教師谷臣彪老師對處罰教育有更深的詮釋。例如,學生犯了錯,他就會處罰學生,讓他們投10個籃,或者是往返運球上籃。通過這種措施,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了,學習打籃球的興趣也提高了,學校的籃球水平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盡管我們學校只有一個簡陋的籃球場,但在連續(xù)兩年的縣中學生籃球賽上,我們學校拿到了兩個第一。
我們認為,只要“處罰”教育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寄之以望、使之受益,那我們的“處罰”教育就是成功的。
回顧我們學校近些年的德育工作的點點滴滴,我發(fā)現(xiàn)學生工作唯有以愛心來感化學生,以恒心來管理學生,以誠心來對待學生。懷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態(tài)度來從事德育工作,這樣才能達到“育人”的目的。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