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軍 尚志強
摘要:以具有代表性的美國體育電影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美國體育電影所呈現(xiàn)的體育世界和美國體育電影蘊涵的美國文化。美國電影中呈現(xiàn)的體育世界,大多反映運動員在逆境中求勝的過程,美國電影中所反映的文化是國家的民族主義和勝利主義。
關鍵詞:體育電影;文化傳播;美國
中圖分類號:G8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09)01-0043-03
Cultural perspectives of American sports movies
ZHANG Jun1,SHANG Zhi-qiang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Zhejiang Media College,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 By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s in the theory of narration, and by using representative American sports movies as literature sources, the authors probed into the sports world presented in American sports movies and American culture contained in American sports movies. The sports world presented in American sports movies mostly reflects the process of athletes seeking for a victory in a difficult dilatation, while the culture presented in American sports movies is nationalism and victory heroism of the nation.
Key words: sports movie;cultural communication;USA
對于電影而言,體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題材,它提供大熒幕去探索和呈現(xiàn)體育世界中動作、戲劇與角色的機會。美國好萊塢作為全球影視基地自1908年產(chǎn)出第一部以體育為主題的電影以來,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拍攝的體育題材電影上百部。然而,美國體育電影中的體育世界究竟傳達什么樣的信息?如何理解美國體育電影的內(nèi)在文化內(nèi)涵?通過對《洛奇》(Rocky)、《憤怒的公?!?Raging Bull)、《火爆教頭草地兵》(Hoosiers)、《百萬金臂》(Bull Durham)、《夢幻之地》(Field of Dreams)、《籃球夢》(Hoop Dreams)、《颶風》(The Hurricane)、《征服情?!?Jerry MaGuire)和《阿里》(Ali)等9部獲奧斯卡獎項提名的具有代表性的美國好萊塢體育電影進行分析,探討體育電影中所呈現(xiàn)的體育世界及體育電影中反映的美國文化。
1美國體育電影呈現(xiàn)的體育世界
美國體育電影大多采用運動員逆境獲勝的敘事方式。剛開始電影主角或其所屬的團隊總是處于弱勢和沖突的狀態(tài),中間經(jīng)過個人的不斷努力、信任同伴、放棄個人利益、團隊合作與嚴格的訓練等過程,在結束時經(jīng)歷一場盛大的比賽,由原先比賽落后到逆轉(zhuǎn),從而最后獲得勝利。過程中兼有愛情發(fā)展?;旧?,體育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符合古典敘述的典型:先建立事件的正常狀態(tài)秩序,然后秩序遭到破壞再恢復原狀態(tài)。
對美國體育電影的角色分析,可以歸納出如下特點:電影主角(運動員或教練)從事個人運動或帶領整個團隊,面對挑戰(zhàn)。過程中經(jīng)過贊助者(教練、經(jīng)紀人或是另一名選手)在運動技術上或心理上的教導,再通過協(xié)助者(親人或朋友)的幫助,最后獲得勝利。其中,面對真正的對手是運動員自己,突破自我成為運動員最大的挑戰(zhàn)。
體育電影的場景地點呈現(xiàn)兩極化。如果電影呈現(xiàn)的是職業(yè)運動項目,呈現(xiàn)的場景為大都市的地區(qū);另一方面由業(yè)余運動的場景呈現(xiàn),大多為鄉(xiāng)下地區(qū)而且是人口不多的小鎮(zhèn)。整體表現(xiàn)出體育場景的兩極化。
2美國體育電影所反映的文化
2.1國家民族主義與勝利主義的結合
美國體育節(jié)目常常再現(xiàn)國家民族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美國體育電影對于全球、國家與地方關系的表述,是“美國夢”與美國文化的再現(xiàn)。棒球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美國的國球,是美國國民體育娛樂最普及的項目之一。不僅如此,棒球已成為美國文化與社會的一部分。從體育電影的角色口中說出對于棒球的贊美,來強調(diào)美國的偉大。電影中也強調(diào)學習如何參與運動,就等于是學習了美國社會的基本價值觀。
勝利主義是美國社會主流的價值,且在討論體育的意識形態(tài)時特別重要。媒體特別強調(diào)勝利主義,可在對分數(shù)、勝利與冠軍的重視上得到印證。這個以輸贏為底線的做法揭露了體育的商業(yè)特質(zhì)。贏、獎牌、冠軍都是體育的產(chǎn)物,而個人、團隊與國家,最終都是以累積的勝負為評價的標準。體育電影強調(diào)著完美的結局,企圖以最后的勝利來掩蓋整個過程中包括犧牲一切、虛假等偏差行為。在社會功能論學者的眼中,強調(diào)社會是穩(wěn)定、均衡、秩序與合法權威的,體育主要的社會功能在于娛樂與活動,所以可以增進個人對社會的心理調(diào)適,使人在從事體育中更加融合。但這樣的結果忽略了社會沖突與競爭背后所產(chǎn)生的種種問題??傊?,美國體育電影強調(diào)勝利主義,好讓觀眾通過體育的題材,對國家與社會產(chǎn)生認同,進而提高人們向社會某項專業(yè)工作(不一定是體育)去發(fā)展。
2.2由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走向融合與平等
近年來黑人在職業(yè)籃球、美式橄欖球與棒球界的表現(xiàn)十分杰出,以至于長久以來黑人在運動場上所受到的歧視,反而為人們忽略。但是,種族主義并未因這些顯赫成就而消失。種族歧視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xiàn),如配額、教練與管理職位難求、商業(yè)合約機會受限,以及較細微且不易察覺的邊緣歧視,如提高入學標準,如NCAA的第42與48條款等等。在體育電影中最明顯的種族差異應該是在電影中的角色扮演,以白人為主角的電影居多,而黑人較少,更別說其他膚色的運動員角色。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電影媒體在加強對族群方面的“融合”,盡量避免對其他族群運動員的種族偏見。在《颶風》中卡特被白人陷害入獄,有3位加拿大白人與1位黑人青年幫忙找尋證據(jù),進而推翻先前的判決,讓卡特重獲自由;其次,獄中白人警衛(wèi)對卡特幫忙甚多,允許他不用穿囚衣,幫助卡特在寢室檢查中安然過關;再者兩位白人律師義務為卡特服務近20年未收分文;最后有白人鄉(xiāng)村歌手為卡特寫歌譜詞,大唱他是清白的。其實這些安排,希望呈現(xiàn)的電影內(nèi)容是從種族沖突走向種族和諧的。
過去20年間女性從事體育人數(shù)增多,媒體里也出現(xiàn)較多的女性運動和女性運動員。然而與男子運動和男性運動員相比,女性在這方面的出現(xiàn)程度要少很多。在美國體育題材電影中,針對女性運動員所拍攝的電影只有4部。在所分析的9部電影中未出現(xiàn)女性運動員,其中女性的角色扮演只有兩種,即妻子和女朋友。其人格特質(zhì)多為溫柔體貼、善良與善解人意。在體育電影中,當男性運動員要參與比賽時,與女性親近會使比賽落敗。
總之,雖然女性運動員在體育電影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但依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忽略;而女性在電影中大多數(shù)是扮演妻子或女友的角色,這或許反映出傳統(tǒng)對于女性的既定形象。另外,女性被認為不利于男性運動員表現(xiàn)的性別歧視問題,依舊存在于體育電影中。
2.3商業(yè)化對電影內(nèi)容中體育商業(yè)化的抑制
美國體育電影中描述體育商業(yè)化并不是出現(xiàn)在主要描述職業(yè)體育的《征服情海》、《洛奇》或《阿里》等影片中,而以美國青少年為拍攝對象的《籃球夢》記錄得最為詳細。除《籃球夢》之外的體育電影,都未提及體育商業(yè)化的情節(jié),反而崇尚體育中的熱情、親子關系,如《夢幻之地》;或崇尚團隊合作與榮譽感,如《火爆教頭草地兵》。此外,在描述職業(yè)美式橄欖球運動的電影《征服情海》中,探討的主題卻是認為過度的商業(yè)化會造成更多的問題,所以電影主角(體育經(jīng)紀人)愿意減少客戶(運動員)數(shù)量,而增加與客戶的互動與了解。
在追求商業(yè)化的電影制度下,體育電影并不以商業(yè)化為主題,或許是現(xiàn)代體育商業(yè)化中的不良現(xiàn)象已經(jīng)讓觀眾厭惡,所以體育電影從劇情考慮,避免提及商業(yè)化,這樣使電影媒體并未真實描述出體育商業(yè)化。但是有趣的是,作為記錄片的《籃球夢》并不以商業(yè)為出發(fā)點,所以將美國體育中嚴重的商業(yè)化問題詳盡呈現(xiàn)。
2.4劇情中比賽暴力與領導專制的呈現(xiàn)
美國媒體會強調(diào)暴力的場景,甚至剪成預告片,吸引觀眾的注意與期待。而越來越多的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體育暴力是男子漢氣概的再現(xiàn),不管是在運動場上或場外都可以接受。電視轉(zhuǎn)播人員常將體育暗喻成戰(zhàn)爭,而暴力的鏡頭尤其被強調(diào),如特寫、慢動作反復播出。在體育電影中,會將暴力表現(xiàn)合理化,例如棒球場上“暴投”的行為,是為了要威嚇對手,避免離投手板太近;教練希望選手可以更加的兇悍,才能成為更好的選手。
美國知名媒體NBC尊稱美式橄欖球教練Vince Lombardi為“偉大的領導”,而在他嚴格的教導之下,球員們都對他又敬又怕。媒體又形容他每次對球隊的談話,就如同海軍士官對新兵的精神訓話般嚴厲,仿佛他是權威的象征。體育媒體會強調(diào)領導或教練的權威,認為嚴厲的教練風格可以帶領球隊獲勝。在體育電影中教練的領導風格只有專制沒有民主。在球場上大聲的吼叫,在休息室怒罵球員的行為,好像已經(jīng)變?yōu)轶w育電影中教練角色的固定形象。
美國體育電影中呈現(xiàn)的體育世界,多是運動員在逆境中求勝的過程。電影主角積極樂觀、不服輸和意志力驚人的人格特質(zhì),在運動訓練和比賽過程中表現(xiàn)突出,這種特質(zhì)也是獲得最后勝利的關鍵。從美國體育電影中所呈現(xiàn)的文化來看,對于國家民族主義、勝利主義的概念,體現(xiàn)為對“美國夢”和美國文化的再現(xiàn),通過體育電影將這種文化意識形態(tài)傳播出去。其中種族議題、性別歧視依然存在,但種族議題已經(jīng)開始從沖突走向融合。電影媒體的高度商業(yè)化抑制電影劇情的體育商業(yè)化。體育電影將運動員或教練暴力的行為表現(xiàn)合理化,教練的領導風格只有專制沒有民主。
參考文獻:
[1] 章鶯,金一平. 電影、電視、網(wǎng)絡化的奧林匹克運動[J]. 體育文史,2000(6):55-56.
[2] 楊輝,惠弋. 體育電影——不能僅以體育的名義[J].傳媒研究,2006(16):49-50.
[3] 蔣明朗. 中國體育題材電影滯后的原因分析[J]. 電影評介,2006,27(23):25-26.
[4] Wenner L A. MediaSport[M]. New York:Rouledge,2000.
[5] 杰?科克利[美]. 體育社會學——議題與爭論[M].管兵,劉惠琴,等譯.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6] Cashmore E. Sport Culture[M].London:Routledge,2000:132-139.
[7] Rowe David. If you film it,will they come? Sport on film[J]. Journal of Sport & Social Issues,1998,22(4):350-359.
[編輯:鄧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