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
一、來訪者的一般資料:
胡×,男,初中三年級學生,15歲,家住鄉(xiāng)村,在縣城一所中學復讀,現在學校附近的一家寄宿。小學時學習成績很好,而且學得輕松,同時也很愛玩,師生關系融洽。初中在本鄉(xiāng)中學就讀,起初學習不太用功,較貪玩,學習成績中等,處于班級十幾名之下,初三時曾生病休學在家一學期,待初三中考時,成績考得不理想,但不死心,想復讀,于是就在縣城一所中學復習,決定努力一番,考上一所好高中。進入縣城讀書時,在初三的上學期成績不錯,排在班級前五名,可到第二學期成績下滑嚴重,期中考試在班級排27名。來訪者還經常說頭疼,家人也帶他到幾所醫(yī)院,包括市級醫(yī)院都檢查了,也未查出有什么問題,但還說頭疼,認為自己有病,想回家休息,可班主任不同意。于是第一次與該同學見面,是他的班主任來找我,介紹了他的情況,并說他有心理問題,要我找他談談,就這樣來訪者愉快地接受了班主任的建議,來到我辦公室。
二、來訪者主訴
我是來自農村的一名初三復讀生,上學期我的成績很好,在班級能排到五名,這學期,成績直線下降,特別是期中考試成績滑到班級27名,我現在上課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頭腦中常常會冒出“別人是怎么聽課的?”,而且自己想控制可是總是控制不了。過去是上課時會有這種想法,可現在就是不學習也有這種想法,想擺脫可是怎么也擺脫不了。為此,我很痛苦,我的頭也會疼,我家人也帶我去了幾家醫(yī)院檢查,醫(yī)生都說沒有問題,可是我的頭依然還疼,現在還有不到40天就要中考了,我好像沒有了過去那種學習動力和欲望,我很想回家休息,可班主任就是不同意。
三、問題分析:
據觀察及分析收集的資料,依據判斷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診斷,胡×的心理問題是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又根據常見的心理障礙的主要癥狀表現,他頭腦中總有一定固定觀念反復出現,這些觀念不是他所愿意想的,且伴有被迫感覺和痛苦感覺,而且有泛化現象,病程持續(xù)有半年,因此,可初步判斷屬于強迫性神經癥。
四、咨詢目標:
打消回家休息的念頭,能按時上課;改變自己認為頭疼是因為頭腦有病的認識;改善上課注意不集中的現象,去除強迫觀念;讓來訪這對自己樹立信心,并以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迎接中考復習。
五、咨詢方法與原理:
5.1廣泛收集資料,理清致病線索。要耐心誘導來訪者不只局限在癥狀上,廣泛回憶自己經歷;
5.2以認知治療為基礎,輔以厭惡療法,人格調整。認知治療應掌握三要點:一是分析當前癥狀和以往創(chuàng)傷性體驗及負性生活事件的關系,促使來訪者領悟自己的強迫癥和這些因素的關系;二是指出來訪者的人格弱點,提高來訪者的自我認識,激發(fā)他自我調整的欲望;三是增強來訪者戰(zhàn)勝癥狀的信心和勇氣,耐心解釋本癥狀的性質。
5.3運用談話法和解釋,指導、自我開放及通情達理等技術,做咨詢性談話。
六、咨詢過程:
6.1第一階段:心理診斷階段。
第一次面談:在來訪者的班主任建議下,來訪者來到了“知心屋”?!爸奈荨庇袃砷g,一間是會談室,另一間是活動室,我?guī)谥奈蒉D轉,并讓他打幾下飛標,開始他總是打偏,后幾次打到75檔,打完后,我們來到會談室。這時我發(fā)現他已不像開始那么緊張了。他訴說自己近半年上課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我問是什么事不能讓他集中精力聽課,他說上課時,總冒出這樣的想法,“別人是怎么聽課的?”過去是上課有這種想法,后來只要是學習就會有這種想法,現在是不學習也會有這種想法。我越不想這些卻越控制不了,頭還經常痛,我現在非常痛苦,一點也不想上課就想回家休息,可班主任不讓回家。就這樣,他說了好長時間。
他很能講,也善于講,在講話過程中,來訪者多次提到去年中考中自己是很失敗的。談話中他還經常會說到自己非常感興趣的話題上,如車、看電視、球賽、看雜志、報紙等,談話中透露出自己已不像過去那樣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和動力,自己也不知怎么會這樣。訴說中自己多次提到去年中考中是很失敗的。我勸解,說他因初三一學期生病未上課,而參加中考能考400多分已經很了不起了,我并告訴他我們學校上屆初三有許多同學一節(jié)未少上,但考得不如他的有很多。我們談了近一個小時,但他還執(zhí)意要回家休息,(因當天是周五晚),我就同意讓他回家休息兩天,但我建議他星期天晚上趕回學校上晚自習。臨走時,我給他留了三個作業(yè),一是在家時要安排學習,學習時是否有“別人怎么聽課的”想法出現,如有,有幾次,記錄下來,二是什么時候、什么事自己是最愉快的,三是寫出自己十條優(yōu)點。
在第一次談話后,班主任見到我說:“胡×說‘我與吳老師談完后,心里舒服多了”。通過第一次談話,與一些資料綜合分析,他的這種強迫觀念是因為:自己覺得去年中考很失敗,而現在離中考又快了,因而擔心今年中考再次失敗,于是害怕、焦慮、擔心情緒一起涌來。這種嚴重焦慮癥狀導致了只要學習就出現種強迫觀念,并伴有頭疼感覺。因而他想借口頭疼不上課來逃避中考壓力。
在第一次談話后,星期天晚上,來訪者按時回校了,可當晚并沒有上晚自習,而是在宿舍睡覺了。給他留的作業(yè),他交給了班主任,我看了他的作業(yè)情況,三項作業(yè)都寫了,但在寫自己十條優(yōu)點上,他只寫了三條。
在第一階段,我主要是了解情況,并綜合所了解的情況進行分析判斷。在這一階段,我以來訪者為中心,使來訪者獲得了尊重、信任和理解,因而使來訪者積壓的情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宣泄,起到了助人的價值。
6.2第二階段:心理幫助階段
第二次見面談:在第一次談話中,來訪者曾多次提到去年中考,自己是很失敗的,根據多方面資料分析,這可能是造成強迫觀念的主要根源,因而要解決強迫觀念,就必須改變來訪者錯誤或偏面認識。
首先,采用認知療法,讓來訪者改變過去的偏面認知。于是,第一,我與來訪者一起分析目前癥狀和以前創(chuàng)傷性的體驗的關系,也就是在去年的中考中自己考得不太理想的這一事情,是自己強迫癥狀的誘發(fā)因素。在分析去年中考失敗的原因,來訪者道出兩點:一是有一個學期因生病而未能上課,二是中考考試期間生病。通過這一分析,來訪者認識到如不是這兩點原因,自己的中考成績肯定會更好,但這兩點不是人為的,作為自己是無法避免和克服的,因此是客觀因素造成的,并不是主觀不努力或自己太愚笨造成的:第二,指出來訪者的人格弱點,即缺乏正確的自我評價觀,來訪者總是較低的評價自己,作為輔導者,我讓他寫出自己十條優(yōu)點和長處,以提高他的自我認識,激發(fā)他自我調整的欲望;三是增強來訪者戰(zhàn)勝癥狀的信心和勇氣,告訴來訪者,他的這一情況實屬一種中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只要自己有信心和勇氣就一定能戰(zhàn)勝它,并向來訪者解釋本癥狀的性質,以免來訪者有較大的精神壓力。
其次,采用厭惡療法。最簡單的方法是讓來訪者在手腕上套橡皮圈,當出現無法控制的強迫觀念時,用手拉開橡皮圈彈擊自己的手腕數次,以疼痛刺激來抑制強迫觀念。
通過第二次面談,來訪者基本上了解自己出現了強迫觀念的主要原因,并通過來訪者自我探索、分析原因,使來訪者改變了自我偏面認知,后又通過厭惡療法,使來訪者自己的強迫觀念逐漸減輕直至消失。關于來訪者頭痛一事,我們在交談中,也幫助來訪者認識到,他的頭疼并不是器質性頭痛,而且因為強迫觀念造成的,因而在強迫觀念消失了,他的頭也就不痛了,現在他自己也覺得頭真的不痛了。
6.3第三階段:結束鞏固階段
在兩次面談的過程中,我的所言基本上是得當的,對來訪者及其問題基本上能明確和把握問題所在,在判斷問題所在后,采取了認知療法和厭惡療法,并且經過觀察和反饋效果比較有效。在咨詢中,來訪者也能積極與我配合,能把自己的相關信息能毫無保留地告訴我,來訪者能很好地理解自己這種強迫觀念和頭痛的原因,并能得到很好的幫助,使來訪者能恢復信心,積極投入中考復習。在談話結束時,來訪者覺得自己早該找我咨詢了,臨走時,我們共同協(xié)商,他完成以下作業(yè):一是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長處,正確進行自我評價;二是每天給予自己以積極性的暗示,如:早上起床后心中默念我今天一定會集中精力聽課的等類似的自我激勵的話。
七、咨詢效果評估:
從第一次與來訪者面談到第二次面談,前后共兩周時間,雖然是只有兩次面談,但效果明顯。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
7.1來訪者現在已正常上課了,不再要回家休息了。
7.2上課時常出現的強迫觀念消失,能集中注意力聽課了。
7.3頭痛的癥狀已消失。
7.4班主任說現在的他一切正常,只是晚自習不上,但據來訪者寄宿的房東講,晚上雖未到教室上課,在宿舍非常認真地學習。
7.5作為輔導老師,我從觀察了解到的情況看,來訪者已基本恢復正常,現在又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中考復習中,并對自己中考充滿信心。
北京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學校心理衛(wèi)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