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峰
摘 要:由于我國現(xiàn)階段的社會環(huán)境及警察職業(yè)的特殊性,警察在工作實踐中面臨著空前的壓力,警察工作壓力問題隨之突顯,越來越多的受到社會的關注。
關鍵詞:警察 壓力 特殊性
首先警察工作高責任性,作為警察,首先要完成國家對警察職業(yè)所賦予的職責,必須有忠于職守的責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感以及頑強的意志品質,這是對警察最起碼的要求。作為一名警察,從他們穿上警服那天起就開始培養(yǎng)對公安工作強烈的責任感,而強烈的責任感使警察時時刻刻都在為自己能否好工作而擔優(yōu),產生心理上的焦慮。這種焦慮可能會導致兩個結果:一是強烈的責任感使其一直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工作,處于持續(xù)的焦慮狀態(tài),產生心理壓力;二是強烈的責任感使其在工作中遇到障礙而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時,會進一步加重原來的心理焦慮,產生心理壓力。而事實上,由于經濟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發(fā)達,犯罪手段不斷升級,新問題、新情況不斷出現(xiàn),警察工作經常遇到很大的障礙。他們不得不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危險與責任感的伴隨下完成自己的工作,常常需要調動自己身心的巨大潛力,必然會給他們帶來過度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在精神上時時刻刻處于高度緊張而又疲憊的狀態(tài).
第二警察工作高負荷性,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法律的不斷完善,法律賦予人民警察的職責也會越來越多,涉足的領域也會越來越寬。特別是基層公安機關常常是事無巨細,一應包攬,工作范圍之寬,內容之復雜、繁瑣,是其它工作無法相比的。公安工作的繁雜性使公安基層民警既要對付嚴重危害社會和人民生活的重大犯罪,又要耐心地處理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我國警察一年的工作量相當于其他公務員兩年半的工作量,因此,加班加點成為警察的家常便飯,節(jié)假日休息成為眾多警察的奢望。除了維護社會治安、打擊刑事犯罪,警察還要為公民提供各種社會服務,一些突發(fā)性事件更讓警察的生物鐘遭到破壞。工作負擔過重已成為警察工作壓力源中最主要的一個因素。與警察任務的廣泛和繁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警力的捉襟見肘,警力不足導致民警長期超負荷工作。據(jù)調查,一線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個小時,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而在美國,警察年休假必須達到137天,否則違法。長年勞累,積勞成疾,也是導致我國警察傷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據(jù)統(tǒng)計,2001年我國犧牲的458位民警中因積勞成疾犧牲在工作崗位上的共有148人,占全年犧牲民警總數(shù)的33.4%。2003年全國犧牲476名民警,其中212名是因積勞成疾犧牲在工作崗位上的,平均年齡只有三十幾歲。
第三警察工作高危險,在和平時期,警察工作是一個風險系數(shù)大、極富挑戰(zhàn)性而又高度緊張的職業(yè),警察工作常常使民警處在眾多的矛盾和煩惱之中,有時甚至是在危險之中。警察職業(yè)是一項充滿危險性的職業(yè),這是由于公安工作的性質決定了的,身為一名人民警察本身就帶有被害性因素。人民警察承擔著打擊各種類型的違法犯罪活動,各類違法犯罪分子為了逃避打擊,保護自己,往往把人民警察作為自己的敵人,公安民警隨時處在一種潛在的被害狀態(tài)中,他們常常會面臨危險,隨時都有受傷、犧牲的可能?!疤焯煊袪奚?,時時在流血”是對公安隊伍的真實寫照。根據(jù)公安部統(tǒng)計,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全國先后有9000多名民警為國捐軀,有十幾萬名民警負傷。近年來,全國公安民警在對敵斗爭、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工作中遭受暴力襲擊傷亡事件始終居高不下,1993年以來,全國公安民警平均每年犧牲300多人,平均每天就有一名民警犧牲。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知,因為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警察工作壓力主要來源于工作的高責任性、高危險性、高負荷性及警察執(zhí)法環(huán)境的欠缺,要解決警察隊伍工作壓力較大的問題,需要社會、組織以及警察個體多管齊下。在當前條件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
一、落實從優(yōu)待警
從優(yōu)待警政策的落實,是關系到公安隊伍長遠建設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對于解警察實際困難,緩解警察壓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是各級財政要逐步加大對公安機關的經費投入,確保各項經費安排到位,確保公安機關的所有支出不再與其行政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掛鉤,徹底改變一些地方只給政策不給經費,由公安部門自己“找米下鍋”的情況,最大限度地減少警民沖突。二是按照“權責利相對等”的原則,努力提高公安民警待遇,特別是要加大對欠發(fā)達地區(qū)的扶持力度。逐步制定保障民警休息的制度,因偵察辦案、專項行動和突擊性工作加班的,有條件的地方應給予補休。對因完成特殊任務造成傷痛的,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盡量安排一些旅游、療養(yǎng)等活動。有關部門應著手修改提高現(xiàn)行的撫恤金標準,并建立特殊的人身保險制度,同時,充分發(fā)揮市場手段的彌補作用。三是,重視和加強警營文化建設,營造警察的精神家園。通過進一步建立警官俱樂部、圖書館、健身房及舉辦各種文體活動,組建各類社團組織,豐富警察業(yè)余生活,大力營造健康向上、生動活潑、團結和諧的氛圍,使警察在精神上、身體上、心理上得到休整和放松,緩解警察職業(yè)壓力。四是切實保障民警的執(zhí)法權。在我國,可以借鑒上海、浙江、陜西、杭州等地的做法,在重點地區(qū),成立民警執(zhí)法權益保護委員會。
二、強化管理工作
一是科學用警。警力不足的問題,短期內不可能根本解決。為了更好的保障民警的合法權益,各級公安機關要樹立科學用警的觀念,堅持科技強警的方針,向管理要警力,向科技要警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民警的勞動強度,減少無謂的傷亡。二是增強管理中的人性色彩。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正確處理“嚴管”與“厚愛”的關系,改進工作方式方法,為民警營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激發(fā)隊伍的活力和潛能,及時化解容易對民警心理健康造成損害的負面影響。三是注重日常的心理素質培訓。從增強免疫力入手,公安機關要有目的地對警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yǎng)和訓練。如運用實際案例、典型事例、影視等形式,以模擬、交談、訓導、疏導等諸多方式,對警員進行受挫、應變、意志考驗等等,培養(yǎng)其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
一要加強公安隊伍建設。深化職業(yè)道德教育,嚴格依法行政,同時,繼續(xù)整頓公安隊伍,清除害群之馬,提高整體形象。從改變作風入手,切實解決一些地方存在的“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問題,改變人們對警察職業(yè)“冷、橫、硬”的心理定勢。二要加大宣傳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宣傳公安工作和警察職業(yè)的崇高性,提高公眾對警察群體恪盡職守、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認知度,為公安民警特別是基層民警嚴格執(zhí)法、熱情服務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四、加強自我修養(yǎng)
人民警察的職業(yè)特點決定了其必須具有特殊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品質。這不僅要求在選拔公安民警時,將心理素質測試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而且要求在職的公安民警不滿足現(xiàn)有的心理素質,在實踐中強化培養(yǎng),強化鍛煉:一是提高心理免疫力。結合建設學習型機關,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榮譽感,做到頂?shù)米≌T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經得起考驗。二是學會自我調適。在實踐中,注意嘗試運用心理學上的成功做法,如回避法、輕視法、自慰法、幽默法、低調法、宣泄法、補償法、升華法等,進行自我調節(jié)。既保證工作上的盡職盡責,又做到心理上的健康向上。
參考文獻:
于俊杰. 蘇州地區(qū)警察心理壓力研究 【D】.蘇州大學 ,2004.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