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勁
一、研究背景
(一)現(xiàn)實背景
中學作文教與學的問題,長期困擾著廣大師生。有人這樣概括當前中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學生不愛寫、不會寫,勉強寫來往往寫得糟;老師的指導無趣、無序,最終結果往往是無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初中現(xiàn)行教材沒有專門的、系統(tǒng)的寫作教學內容,而是融合在附屬于各單元的綜合學習活動中,導致教師的指導顯得盲目隨意,另一方面是因為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使得他們大多數(shù)既沒有細膩的生活體驗,又沒有廣泛的閱讀體驗,更遑論梳理寫作方法和感悟生命內涵,導致寫起作文總是筆下猶如懸冰之凍。
(二)學術背景
針對此,教育專家和一線的教師都在苦苦尋找良方,他們有的提出新的作文理論,有的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近些年來,作文教學的形式異彩紛呈,如:研究性作文、生活化作文、體驗式作文、文化作文、快樂作文等不一而足,先寫后評、學生互評、集體評改等評價方式也頗多嘗試者。遍觀這些理論或方法,基本上都是在實踐新課程的寫作理念,即“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課程標準對寫作內涵的界定,強調學生表現(xiàn)生活的實際狀態(tài),表達個體的獨特感受,同時,強調寫作教學必須使學生達到的基本寫作能力。依據(jù)以上三點,我們選擇著眼于體驗生活、對話文本、感悟生命的作文教學實踐研究。
二、內容概述
為改變目前令人憂慮的寫作教學現(xiàn)狀,體現(xiàn)新課程寫作理念,我們選擇開展初中作文中長期指導訓練的實踐研究。它貫穿初中學段始終,每一學年各有側重,逐步遞進深入。它依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而設計,與教材學習同步進行,能激發(fā)教師研究的興趣,而帶給學生更多的收益和樂趣。具體實施基本依循初中學段三個年級展開,其序列為:
(一)七年級:“基于生活體驗”的作文教學研究
生活是學生作文取用不盡的源頭活水,是學生作文最生動的教材(而不僅是素材庫),是涵養(yǎng)學生真善美情懷的根基。而體驗是作文動機的誘發(fā)點,提煉生活素材的橋梁,體驗是連接生活世界與內心世界的紐帶,體驗使一個人成為豐富的人、細膩的人、感恩的人、有情趣的人、有情味的人、關注他人的人、高尚的人。
本階段研究主要解決學生作文內容的問題。教師的視點集中在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引導關注自我在其中的獨特體驗,并在作文中真實地表達。教師主要思考的是如何把生活納入課堂教學,如何引導學生提取生活素材,如何引導學生去體驗和感悟。
就七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剛剛踏入初中,稚氣未脫的他們經歷著全新的生活,內心必然產生變化和振蕩。把這些鮮活的事件和情感引人作文課堂,在這一階段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生活體驗不僅僅是以往常說的觀察生活,它更強調過程,強調學生的身心投入。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活動等手段,使學生投人真實生活圈,在過程中有所歷練,激發(fā)其表達的欲望,這樣的作文即使幼稚也珍貴,即使簡單卻真實。
(二)八年級:“基于文本對話”的作文教學研究
文本對話本屬閱讀教學的范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所謂“基于文本對話”的作文教學研究,主要是指教師在學生與文本(主要是教材文本)充分對話的基礎上,設計適宜寫作活動的一種寫作教學研究形式。它既能增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本階段的研究主要解決學生作文表達的問題。教師的視點集中在如何引導學生準確解讀文本,進而與文本充分對話,如何挖掘利用文本的寫作價值,如何勾連閱讀與寫作教學,如何使文本對話效益最大化。
就八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思維逐步發(fā)展,與文本對話并有所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是完全有可能的。理想的文本對話是開放的、多元的;既是歷史的,又是現(xiàn)實的;既有預設性,又不乏生成性,這些閱讀教學中的精彩應該通過寫作的文本形式固定下來,這本就應該是初中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對其寫作技巧也會有潛移默化的吸收運用,教師可以不講寫作而使得學生悄然形成寫作能力。
(三)九年級:“基于生命感悟”的作文教學研究
感悟是個體在認識活動中,感受和體驗所產生的情感和認識上的飛躍。是有所感觸而領悟,是對事物的理性分析。其前提是感,只有接觸形形色色的事物,有充分的感受后才會有所領悟。感悟生命,就是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有所領悟。
本階段研究主要解決作文的靈魂問題。教師的視點集中在如何引導學生抒寫生命話題,讓學生探究生命的規(guī)律、內涵和本質,對自然界生命和人類自身的生命現(xiàn)象進行深入的思考,敬畏和珍愛生命,進而培養(yǎng)積極進取地生命意識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質量。
就九年級學生而言,此時已完全進入青春期,他們的青春開始覺醒,逐漸開始關注自身個體生命,乃至開始關注宇宙、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現(xiàn)象。同時,在前面兩年的訓練中,于生活,于文本,都有了較多體驗。教師在此基礎上開展的生命感悟層級的作文指導,表層意義上是對文章主題和立意方面的升華,但其實已具備了塑造學生健康心靈的更大作用。在這種境界中,“寫作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作文”是學生人生的“史記”。每一篇都烙上了個體鮮明的精神印記,學生在文章中表現(xiàn)出的對生命的點滴感悟都折射著其靈魂的色彩。
三、實踐策略
(一)身心參與,全程體驗。
無論是對生活還是文本包括生命,“體驗”都是必須強調的關鍵詞。因為體驗就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這個“體”字,說的就是親身經歷。實踐的全程中,教師都要善于將學生故在過程之中。身與心都投入其中,借助經驗、運用直覺,通過感悟、理解所感受到的無窮意味的心靈戰(zhàn)栗。體驗是起點,同時貫穿始終,它的核心在于開放身心喚醒靈魂,它的價值在于主體意識的提升和個性解放。
(二)準確解讀,多重對話。
以讀促寫的作文指導,對文本的解讀首先要保證準確,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多重對話: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文本的作者之間、學生和他的聽者或讀者之間、學生和教材文本編寫者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等。多重對話的對話者之間相互碰撞、相互推動、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不斷激發(fā)師生雙方的創(chuàng)造意識,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精神境界。在這種對話中,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語感,鍛煉思維,獲得寫作需要的表達能力。
(三)催生感悟,鍛造精神。
通過厚實的生活體驗和足夠的文本體驗積累促進學生對生命的感悟,在活動中感悟,在涵詠中感悟。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以鮮活的環(huán)境、新穎的內容、富有啟發(fā)
性的情感刺激,催生學生對生命現(xiàn)象和本質的感悟。喚起其強烈的表達欲望,在寫作的過程中抒發(fā)其對生命的理解,感悟生命的真諦,謳歌生命的美好。并在這一過程中發(fā)展其健康人格,養(yǎng)成其獨特的作文精神氣質。
四、實踐推進
(一)思想發(fā)動,整體研究方案發(fā)布。
教研室延請有關教研專家介紹目前國內中語界作文教學方面的新動向,闡釋本次作文教學研究的三個基本點,即生活體驗、文本對話和生命感悟的具體內涵,鋪排統(tǒng)一的作文教研的粗線條方案。
(二)校本教研,作文指導課例探究。
以學校教研組為單位,針對學年作文研究課題,設計相應作文研究課型,選擇實驗班級,教師根據(jù)執(zhí)教實際撰寫說課稿,組內集體備課并修訂,根據(jù)修改案再上研究課,最終形成較為成熟可行的作文課設計。
(三)校際交流,作文課例觀摩研討。
教研室組織各校觀摩各教研組設計的作文指導課,教師現(xiàn)場說課,會后以學科博客為平臺反復評說研討,就整體設計和教學得失充分交流,鼓勵教師提出創(chuàng)見。
(四)集中歸納。梳理年度研究選題。
教研室組織中心備課組,討論梳理出年度研究的指導選題目錄。這是對最初發(fā)布的粗線條方案的細化,但仍給教師自主研究留下較大空間。如,已經實施一年的“基于生活體驗的作文教學指導”,教師們設計出了許多新穎的體驗情境,在此基礎上,可以依據(jù)七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從“學校、家庭、社會、自然和自我”等多方面交叉布點。
(五)自主創(chuàng)新,共享作文教研成果。
這種推薦選題僅代表一種設計思路,也可以說提供了一些例子,各年級教研組可依據(jù)學生實際自主創(chuàng)新加以增刪,然后交由下一屆師生展開新一輪的作文教與學實踐研究,并逐步加以完善,以形成學校內部乃至縣市區(qū)共同的作文教研成果。如在以上“基于生活體驗的作文教學指導”研究中,農村學??梢栽黾印绑w驗農活”、“秋到農家”等內容。而每月僅指定一項,意在讓教師隨機增加當月新鮮的、重要的體驗內容。例如,不同尋常的2008年就有許多重大事件被老師們及時納入了引導學生體驗的視野中,春節(jié)雪災中親人歸家受阻的擔憂、火炬境外傳遞激發(fā)起愛國情緒、汶川大地震體會到的大災大愛、親歷火炬到荊州的激動與驕傲、北京奧運會期間種種第一次經歷的精彩與輝煌等。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鮮活的寫作資源,在語文生活化的今天,每一個語文教師都不應該將其摒棄在作文教學課程之外。
五、階段成效
目前,“基于生活體驗的作文教學指導”研究已開展一年,“基于文本對話的作文教學指導”研究也在今秋啟動,明年將循序開展“基于生命感悟的作文教學指導”研究。一年來的實踐研究,使得教師對作文教學的認識日漸深刻,作文教學也開始逐步走上較為系統(tǒng)有序的軌道。今春“走進文本,擁抱生活”活動的開展,也較好地實現(xiàn)了中長期作文訓練的年段與年段之間研討主題的勾連。一批在先期研究中涌現(xiàn)出來的作文課例帶動了更多教師的研究熱情,他們在此基礎上的補充與完善給本學期執(zhí)教起始年級的教師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而一些頗有研究能力的教師已經自覺開展了“生命化作文教學”的研究。
可以相信,三年一輪的中長期作文實踐研究將使教師專業(yè)素質進一步發(fā)展,學生語文能力增強、身心健康發(fā)展,為高中學年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長期以來,重閱讀、輕寫作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糾正,“惟楚有才”的古譽將在不遠的明天由荊楚大地的莘莘學子再次向世人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