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 中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技術不斷普及和進步,多媒體的應用已成為人們?nèi)諠u習慣并信賴的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手段。多媒體教學以生動、新穎、富有童趣的畫面,直觀動態(tài)的演示,強有力地吸引著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活潑、生動的獲取知識、信息的氛圍。它對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nèi)容,使教學活動立體化,幫助學生引思解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提供了新的路徑。下面筆者就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的運用談一些看法。
一、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數(shù)學的興趣
多媒體技術將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通過文字、圖形、圖像、音頻、動畫等手段融于一體,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腦、眼、耳、手、口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使教學內(nèi)容更直觀、更形象,教學活動過程更生動、更活潑,從而大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妙用,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在“無意”中喚醒他們的有意注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執(zhí)教“認識時、分”這一課時。老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巧妙地將鐘面與飛行棋糅合起來,設計出一種“特殊的飛行棋”。在課的一開始,老師問學生玩過飛行棋嗎?學生們不以為然地回答:玩過。老師接著說:今天我給大家也帶來了一種“特殊的飛行棋”,與你們過去玩的飛行棋可不一樣哦,想玩嗎?學生們的欲望很快被調(diào)動起來。接著老師將多媒體課件——“特殊飛行棋”展示在投影屏幕上:棋盤外形為圓形,可在屏幕上玩(如同撒骰子),棋子如果走得不正確,棋子還回到原位。多媒體課件還通過文字和話外音描述了游戲規(guī)則。老師將全班男女同學分成兩大組開展游戲活動,_在游戲活動過程中,學生們興趣盎然。通過按骰子上的點數(shù)走棋,讓學生認識大格和小格,弄清棋盤上共有多少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多少個小格,棋盤上共有多少個小格。游戲活動結束后。學生知道了這“特殊飛行棋”上共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中有5個小格,棋盤上共有60個小格。老師接著又問同學們:如果老師在這“特殊飛行棋”的中心添上一根長長的針和一根短短的針,并且在每一個大格上添上1-12的數(shù),就像我們生活中的什么啦?這時,老師通過對多媒體課件的操作,“特殊飛行棋”就演變成鐘面圖,通過游戲激趣引出課題——認識時分。整堂課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興趣濃厚,很快地掌握了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1時等于60分等知識。
發(fā)揮圖、文、聲、像等豐富的多媒體技術表現(xiàn)功能,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甚至把知識的學習融入新穎別致的娛樂形式之中,發(fā)揮寓教于樂的學習優(yōu)勢,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把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表現(xiàn)有機地統(tǒng)一于教學過程之中。
二、運用多媒體。激活教與學的思維
我們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呈現(xiàn)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語言描述去再現(xiàn)數(shù)學知識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過程的整體優(yōu)化為目的,最終著眼于發(fā)掘?qū)W生的潛能,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更加強有力的認識手段。這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變難為易,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巧用多媒體既能將教師用語言和教具演示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形象化處理,又能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nèi)容,從而使學生更易體會到事物的本質(zhì)。由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zhèn)?,所以恰當?shù)丶右赃\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diào)動學生各種感官協(xié)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nèi)容,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執(zhí)教“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一課時,教師首先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曹沖稱象”這一歷史故事,通過形象直觀的演示,學生知道曹沖用石頭代替大象,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讓學生初步感悟到“替換”的思想,引出課題,引入問題。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曹操接著又來考他的兒子,請曹沖幫他解決這樣一個困難。即:將軍獲勝喝美酒,“把720毫升的酒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倒?jié)M。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學生隨即感到不好解題,只有根據(jù)問題來補充條件后,才能解題。學生補充出:(1)倍數(shù)關系: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或大杯是小杯的3倍;(2)差數(shù)關系:每個大杯比小杯多裝()毫升或每個小杯比大杯少裝()毫升。接著,老師根據(jù)倍數(shù)關系補充的條件,讓學生討論,如何來解決問題?在學生廣泛討論的基礎上,通過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替換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的含義,即1個大杯可以替換成3個小杯,也可以把3個小杯替換成1個大杯的容量。教師同時提醒學生,替換必須是等量替換,讓學生體驗到“替換”的策略很重要。老師接著讓學生根據(jù)差數(shù)關系補充的“每個大杯比小杯多裝160毫升”這一條件,用“替換”的策略來解決問題。這道題,如果用教具演示“每個大杯比小杯多裝160毫升”,并且演示替換的全過程,教師是比較難以進行的,而巧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的“倒酒”、“替換”等動態(tài)過程,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替換后原來的總量發(fā)生了變化,要使用“替換”的策略。就必須在原來的總量上進行增加或減少,才能符合“替換”必須遵循的等量原則。將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的本質(zhì)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結合實際情況。合理使用多媒體
多媒體只能作為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而不應是唯一手段。當前一部分教師片面地認為,只要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技術,教學理念就先進了,于是出現(xiàn)了為用課件而用課件,造成了教學上運用多媒體過多、過濫的現(xiàn)象。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并不意味著教學理念的現(xiàn)代化,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是一把雙刃劍,用好它,能促進數(shù)學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片面地理解多媒體技術的功能,不根據(jù)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使用,就會偏離教學目標,得不償失。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要慎用多媒體。
一要淡化“教學表演”的功能。教師若不從教學內(nèi)容、教學效率的角度出發(fā),一味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不考慮使用多媒體技術的必要性,把它當成師生表演的一個場景、一種工具,在某種程度上會弱化學生對數(shù)學本質(zhì)的思考。不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嚴密性和敏捷性等品質(zhì)。不少教師用課件代替學生的親手操作、實驗和感悟,學生得不到親歷親為的探究和享受成功的快樂心情。如在一年級教學加減法時,本應由學生自主探索出多樣化的計算方法,有些教師在教學該內(nèi)容時,為了使用“好”多媒體課件,不經(jīng)學生思考便展示出所有的計算方法。這種強加于學生的做法無異于一種“填鴨”,只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被動地學習,創(chuàng)新思維從何而來?這樣使用多媒體課件真的有利于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嗎?由是觀之。對于多媒體,該使用的時候要用,不該使用時不用,避免教師急于向?qū)W生展示自己高超的制作技巧,一下子把多媒體課件從頭到尾演示給學生,學生因此而發(fā)生注意轉(zhuǎn)向,而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
二要講究適用性和有效性。多媒體技術使用不僅是為教師教學提供演示性支持,更重要的是給學生的學習提供直接支持。因此,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要從適用性和有效性角度出發(fā),充分體現(xiàn)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既要研究多媒體使用在什么地方最為恰當,又要研究如何把多媒體技術與其他多種教學手段有機整合,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多媒體教學還應注意把探索的“權利”還給學生,不能一味地為降低學習的難度,降低教學的要求,而采取無思考價值的演示。應當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探究水平,在課件制作上,設計出適用的流程,把探索思維的空間適度地留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中自我感悟。另外,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對學生探索過程中的表現(xiàn),要給予適度的評價。可以說,適度的評價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探索能力。只有這樣,多媒體技術才能真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展現(xiàn)教學手段的獨特魅力,真正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
三要根據(jù)校情、師情、學情,科學地使用。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僅要克服盲目性、隨意性、低效性甚至無效性。更要防止多媒體替代黑板的使用價值,替代學生學習過程中必需的操作活動。因為,多媒體僅僅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不可能取代一般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更不可能取代學生的自我體驗、生生間的交流以及師生間的溝通和交往,所以,多媒體的使用要根據(jù)校情、師情、學情。慎用和科學地用,只有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完美結合,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