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健
摘要:本文主要從故事選材、情節(jié)構造、電影構造層次及敘事風格、人物的設置安排等幾個方面簡單論述了電影《李米的猜想》的編導藝術特色。
關鍵詞:《李米的猜想》編導構造藝術特色
編導是從事精神產品生產的,精神產品往往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和一定的社會性,因此電影編創(chuàng)人員應當能夠透過事物的現象看本質,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使得其作品具有較為厚重的歷史內涵和社會容量。由新銳導演曹保平自編自導的影片《李米的猜想》自上映以來,取得了業(yè)內外人士的一致好評。從該片的本質上看,它之所以能得到商業(yè)上的預期,主要還是得益于影片的藝術造詣。這其中,尤為重要的就是其主創(chuàng)人員高超的編導藝術。
下面,本文就從如下幾個方面對該片的編導特色做一簡要分析:
一、巧妙的故事選材與合理的情節(jié)構造
電影是敘事的藝術。一部優(yōu)秀的、能夠使人有所思考、產生啟迪并最終給人們帶來益處的電影,它首先應該是一個在合適情境下發(fā)生的合理故事?!独蠲椎牟孪搿繁阒v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出租車司機李米(的姐)與方文本是一對感情深篤的戀人,無奈李米父母反對,于是方文憤怒之下離開了李米。也許是因為經??梢允盏椒轿膩硇诺木壒剩蠲姿坪蹩偸歉杏X到方文一直躲在自己身邊的某個角落,可方文來信并無寄件人地址,李米就在不停的等待與尋找中晃過了整整四年。
裘水天是一個來自云南農村的善良、樸實的孩子,跟隨同鄉(xiāng)裘永貴來省城昆明闖蕩,一來希望能賺點錢,二來則希望見到早已幾年杳無音訊的女朋友小香,并帶其回家。
白粉妹艾菲菲,在情人馬冰支持下正要嘗試戒毒,二人開車回家的路上卻遭遇了一次“意外的事件”。
三個看似毫無關系的故事卻聯(lián)系在了一起,然而其背后竟然隱藏著一個更大的秘密……
導演曹保平說,《李米的猜想》的靈感來源于幾年前他和陶虹的一次聊天,當時說到了一個故事:一個的姐被兩個歹徒綁架,在隨后與歹徒的交談中,兩綁匪受到感化決定放了的姐,但要求她不許報警。的姐答應了其要求,待到的姐被放后又感覺這兩人可能還會去綁架別人,出于對社會安全的考慮,的姐最終報了警。綁匪被警察抓到后,的姐多次去監(jiān)獄探望,最終他們彼此間成為了朋友。正是這個生活中的真實故事給曹保平以啟發(fā),但他又始終覺得這樣一個故事不足夠感人,不能完全深入地調動觀眾的思維去思考些什么。于是乎,在經歷了多次錘煉與改動之后,一個新的故事便展現在了大家的面前。這里要說的是整個影片故事取自現實生活,這就充分保證了影片的真實性與現實性,從而也達到了一個很好的故事選材效果。
然而,僅有了一個故事模本對于電影這門表達藝術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眾所周知,一切藝術都是源自生活卻高于生活的。這里如何使得影片的深度與意義“高”上去,便是擺在編劇面前的又一難題了。然而,科班出身的曹保平導演又豈會被之所難倒呢。兩個農民工的故事與一起看似離奇的車禍事件便使得整個影片的故事性更加合理了。之所以說它合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處于社會底層人員,他們身上往往都有著很多的辛酸。裘水天是一個淳樸農民,為了尋找離鄉(xiāng)多年的女友小香而來到省城,其背后折射出了多少進城打工人員的現實狀況。裘永貴也本是個體格健壯、老實憨厚的農家漢子,為了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能快速致富,不惜鋌而走險去販運毒品,最終客死異鄉(xiāng)。馬冰組織販毒的故事又代表著社會的另類邊緣群體。將民工、毒販和的姐這三類人的故事進行展開,從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和認知感上就符合大眾的潛意識見解,再加上故事的人物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人物的生活環(huán)境都比較艱辛,而一個層次上的人接觸到的幾率相對來說也比較大,這樣才有發(fā)生故事的可能。二是編劇將“李米——裘永貴、裘水天——馬冰”這樣一個人物組合所發(fā)展出的故事情節(jié)貫穿得很巧妙。李米和方文是男女朋友關系,裘永貴、裘水天搭乘了李米的出租車并試圖綁架她,而裘永貴此行的目的是販毒,指使這件事的人是馬冰。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就是馬冰竟然是方文!至此,經過了優(yōu)良的故事選材與巧妙的情節(jié)構思,一個曲折的集愛情、懸疑、警匪等元素為一體的“中國式”狂想電影誕生了。
二、深厚的電影藝術創(chuàng)造力
“劇作者深入生活,提煉生活,通過語言文字的方式塑造出文學形象,以此反映生活、提煉生活,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與感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度創(chuàng)作。而導演則是在深入生活、感受生活的基礎上,重新讀解和闡釋文學劇本,遵循影視藝術的特性,運用影視導演藝術手段將文學劇本中的文字形象轉換成視聽結合的銀幕形象或銀屏形象,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把劇作的情感、思想及哲學思考或哲理內涵傳遞給觀眾。就是人們常說的導演的二度創(chuàng)作?!倍鼙F綄а莶焕樾落J導演,他依舊以其一貫的節(jié)奏明快、情節(jié)離奇的創(chuàng)作風格將導演的“二度創(chuàng)作”概念進行了完美的詮釋。我想從兩個方面來闡述該片導演深厚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
(一)獨特的電影結構層次及敘事風格
從電影結構層次方面上講,一般國產愛情電影都具有_定的模式性,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單線敘事模式,該類型電影通常以展現三角戀、婚外戀、忘年戀等情節(jié)為內容,情節(jié)相對刻板單調,敘事方法也略顯陳舊,且多數平淡無奇。縱觀愛情系列電影,此類影片比比皆是;二是,惡意煽情媚俗類情節(jié)類型的愛情電影,其往往注重情節(jié)的過分煽動,企圖以過分的情節(jié)催發(fā)觀眾的眼淚,此類影片也早為觀眾所厭惡;三是,情節(jié)胡編濫造,內容東拼西湊;妄圖標新立異,但往往適得其反。但《李米的猜想》一片卻突破了以上影片中所描述的種種現象,而是獨具匠心地將李米在尋找方文過程中那種女性矢志不移的個性、堅忍不拔的意志以及對弱者的同情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并恰當、自然地運用在了這一部愛情劇中。其中多處懸疑以及部分的警匪內容的穿插運用,使得整個影片無論從可視性還是感染力上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不單單是為了愛情而愛情。而這種的電影結構層次構造在愛情類影片中還是頗為少見的。同時,該片的敘事風格類似于墨西哥導演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的《愛情是狗娘》、《通天塔》等影片,即,使用多線索交叉敘事方法,把千絲萬縷并無太大關系的人與事,最終牽連在一起,既現實又理想。但影片中李米、裘永貴、艾菲菲、馬冰,這些個看似并無關聯(lián)的人與事,恰恰竟能在一起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正如該片李米飾演者周迅所說:“電影開始沒幾分鐘就‘砰地摔死了一個人,然后故事再往回講。導演是在畫一個圓,不是直線,所有的事從開頭到結尾都是有原因的,最后畫成一個圓?!边@種鏈條型的敘事風格是該片的一道亮點。
(二)人物設置安排的獨到特點
正如前面所說,怎樣將一個的姐、兩個農民工和一個毒販這三個各自獨立的故事連接起來呢?為了順暢地解決這個問題,導演在人物設置上使用了“雙重身份”法,即一個人有兩重身份。很明顯,方文(馬冰)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馬冰表面上是艾菲菲的情人,實際上他是販毒人員的組織者,更為令人驚訝的身份是,他竟然就是李米苦苦追尋、耐心等待了長達四年之久的那個讓她難以忘懷的男朋友方文。正是有了這樣一個“雙重身份”的人,才使得故事得以如此順暢、如此真實般地展開。在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編導讓觀眾恍然大悟——哦,原來馬冰就是方文!自此,一切似乎都明白了。李米的猜想對么?她猜對了方文就在自己身邊的某個角落,卻怎么也猜不出自己的男友竟然會組織販毒,也許她還會猜方文為什么要這樣呢?合理的人物設置轉合承接了故事的進程,而本片方文的“雙重身份”這一設置讓人在驚訝之余卻又感到是那么的貼切、自然,絲毫未有刻意雕琢之跡。
從以上兩點足可看出:影片編劇兼導演曹保平在電影獨特結構層次及敘事風格的運用以及其在特殊人物身份設置應用上的電影藝術創(chuàng)造功力不可謂不深。
影片最后,編導并沒有簡單地把方文送進法庭接受審判,而是讓之選擇縱身一躍從高架橋上摔下,而這一幕又讓恰巧路過的李米看到。方文的死法的確讓觀眾感到震驚,然而影片并未結束,在當觀眾和李米共同看到方文所拍攝錄像帶內容的時候,想那一刻,觀眾們會一同把心境自比于李米,此刻才真正體會到那四年的苦苦等待終究還是值得的,因為她等到了愛……
影片至此戛然而止,給人們留下一個巨大的審美空間,在這個包含了巨大藝術張力的結尾中,我們不難看到編導的睿智。而那種最貼近生活,不盲目沉湎于“大制作”、“大場面”,也許是本片編導給我們的最重要啟示。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