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少卿
【摘 要】后進生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作為班主任,對這些孩子是不能忽視的。在工作中應該從多個方面入手,促進后進生的轉化。
【關鍵詞】后進生;轉化;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20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1671-1270(2009)6-0096-01
孩子們像快樂的鳥兒,在屬于他們的天空自由飛翔,而有些孩子卻由于各種原因,像折了翅的鳥兒,只能在“被陽光遺忘的角落”里獨自黯然神傷,或破罐子破摔。作為班主任,對這些孩子是不能忽視的,那么,在與后進生接觸中教師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呢?下面,筆者就個人的工作粗淺地談幾點認識。
一、教師應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苯處煈S時隨地幫助學生排憂解難,消除疑惑,最終達到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目標。從這一層面上可看出,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人格和心理發(fā)展的需要。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學家勒溫曾做過一個試驗,他把學生分成幾個班級,各班級學生的作業(yè)相同,但各班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卻不一致,有的表現(xiàn)出一種獨裁的態(tài)度,有的對學生特別友愛。實驗表明,前者都變得精神沮喪,同學互相傾軋,不能合作,并把對教師的怨恨報復到無辜的同學身上;后者則彼此和諧相處,在公平、和藹、正直、互助、合作等社會性品質方面,也獲得充分發(fā)展。所以說,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人格和心理發(fā)展的需要。
二、構建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改進學生學習和思想狀況,改善他們道德品質,促進他們自我教育的“靈丹妙藥”。在認識上,如果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確信教師的指導和影響的正確性,學生對教師的教導和要求,就較容易轉化為自己的需要,從而引發(fā)起積極的自覺行為。在感情上,學生樂于接受教師的影響,教師的精神感召能召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教師的表揚能引起學生自豪的情緒,批評學生能喚起學生的悔悟自責和內疚的心情。如果師生關系不好,教師會處處看學生不順眼 ,時時指責和批評,而學生則會認為老師肯定是討厭自己,處處為難自己,從而引起更多的反感,最終會導致這樣的結果:要么消極“反抗”,要么公開唱對臺戲,時不時的故意制造一些問題出來,甚至是暗地里“報復”。所以,融洽的師生關系,對于轉化后進生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利條件之一。
三、擺正教育心態(tài),重視道德教育
意大利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曾在《幼兒教育》一文中這樣寫道:“道德的營養(yǎng)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對人們心靈的危害,正如身體的營養(yǎng)不良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一樣。”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素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中國人歷來重視道德修養(yǎng)和文明禮貌,對于后進生,應先教會其做人,再在其基礎上提升學習成績。
所以,在分數(shù)的巨大壓力面前,教師應擺正心態(tài),不可為了分數(shù)而把學生變成一個沒有道德的知識容器。而后進生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講,大多數(shù)又是道德觀念上的,所以對于他們尤為重要。教師應重視后進生的思想轉化工作,把道德教育與集體主義教育、尊紀守法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文明禮貌教育相結合,教會后進生知榮辱、懂廉恥、與人為善、尊老愛幼、嚴于律已,加強道德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只有先做好一個合格的人,符合了最起碼的道德要求,才有可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如果他不能成為棟梁,至少,還是個合格的公民,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在分數(shù)和道德之間,教師應更重視后進生的道德教育。
四、關心熱愛后進生,不厭不棄
后進學生的情況分很多種,有的屬于道德缺失,這種學生在其中占相當比重;有的是屬于學習困難。而往往,道德缺失的學生往往學習“困難”,但學習困難的學生卻不一定道德缺失??偠灾?這些后進生有的是受不良社會風氣影響,有的父母不和,不正常的家庭教育,有的是身心發(fā)展中各種消極因素惡性膨脹的結果。由于后進生存在不少的缺點和錯誤,因此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指責、同學的白眼,他們往往在同學中抬不起頭,他們需要的是老師的關心,家庭、集體的溫暖。實踐證明,要轉化后進生,只有消除了后進生對老師、家長、同學的對立情緒,才能開展轉化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該從各方面去關心他們,在學習上熱情地給予指導,遇到困難時給予真誠的幫助,有了點滴進步及時鼓勵,犯了錯誤進行耐心地教育,使他們能時時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愛護和關心,從而逐漸改正錯誤和缺點。
五、因勢利導,一分為二
法國教育學家盧梭在他的《愛彌兒》一文中寫道:“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十二歲,在這段時間中還不采取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手段的話 ,它們就會發(fā)芽滋長,以至于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jīng)扎下了深根,以至于永遠也把它們拔不掉了?!睂τ诖蠖鄶?shù)情況下道德觀念偏差的后進生,教師應因勢利導,一分為二地引導這些學生。后進生的缺點較多,也較突出,容易被大家發(fā)現(xiàn);他們也有優(yōu)點,只不過不太明顯和突出,時常被大家忽視。這點不利于調動后進生自身的積極因素去克服消極因素。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該注意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微小進步,堅持一分為二,優(yōu)點給充分的肯定和表揚,積極引導,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看到希望,增強進步的信心。
班里曾有過這樣一個后進生:學習很差,紀律性更差,動輒犯錯,有時候還會公開頂撞老師。有一次學校組織學生為貧困山區(qū)捐款,沒想到他一下子捐了五十塊錢,遠遠超出了其他的同學,校長在全校大會上表揚了他。我以此為契機,在班里再一次表揚了他,并號召同學們向他學習,此后,他的表現(xiàn)有了進步,再加上對他投入更多的關注和耐心指導,他的進步越來越大,紀律性也強了,第二學期,大家選他為勞動委員,他很樂意的接受了,并且工作起來很賣力。
總之,后進生轉化工作是個永不停息的問題,每年,每個班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幾個后進生,教師不能用要求其他同學的標準去要求他們,而應該付出更多的耐心、愛心、關心來引導他們,擺正自己的教育心態(tài),轉化教育觀念,采用恰當?shù)?、切實可行的方?來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成才。
快樂是孩子的天性,鳥兒有鳥兒的天空,教師應該讓每只鳥兒都有一雙健康有力的翅膀,讓他們都能快樂地在屬于自己的天空自由飛翔,而不是丟下一兩只“折翅”的鳥兒,領著大多數(sh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