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梅
【摘 要】本文淺析了當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輕視情商的現(xiàn)象,并提出了培養(yǎng)情商的幾點建議:教師要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在學校教育中注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提高教師的情商水平,熱愛、關心激勵學生。
【關鍵詞】情商;教育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30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671-1270(2009)6-0047-01
中國古代的方仲永年少時,才華出眾,及十幾歲時“泯然眾人矣”;現(xiàn)代的陳景潤小學時,數(shù)學成績很差但后來卻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數(shù)學家。為什么人在一生中表現(xiàn)得不一致呢?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最先出現(xiàn)在西方國家。心理學家們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成功還與人的情緒、情感等方面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據(jù)此美國心理學家彼德· 塞拉維和約翰·梅耶1990年首次提出了“情商”這一概念?!扒樯獭本褪钦J識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在這里我僅對情商與中學教育之間的關系作一些初探。
一、我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重智商,輕情商
重視智力的培養(yǎng),忽視情商的教育。認為智力提高了,情商也就跟上來了。這其實是成人的理想化,對照情商的五個內容,我們成人又能做到其中的幾點呢?來看日本著名教育家、醫(yī)學博士平井信義先生在《心靈的成長》一書中描繪的“人格構造圖”:
他認為,體諒他人、意欲、適應能力和智性是孩子心靈成長的四根支柱。這四根支柱按其重要程度自下而上依次排列,如果只一味的開發(fā)孩子的智力,而忽視對孩子心靈要素的培養(yǎng),那么,正三角形就將變成倒三角形——這是一個稍遇挫折就會跌倒在地的脆弱人格構造。他的這一觀點恰恰與近幾年興起的“情商大于智商”的觀點不謀而合。
2.重結果性評價,輕過程性評價
教育改革喊了這么多年,但我們在教學中仍然還是沿用著傳統(tǒng)的教育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評價,往往只是注重結果,即考試成績的評價。這樣就慢慢扼殺了學生對自己情商方面的認識,變得只注重成績。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沒有愛心、不能體諒他人心情、不能與人合作的學生,試想能為社會作什么樣的、多大的貢獻?美國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認為,個人的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心理學家們研究發(fā)現(xiàn),富有愛心的人更有創(chuàng)造性。
3.重靜態(tài),輕動態(tài)
中國農(nóng)村范圍大于城市,在這里以中小城市及其以下的中學為例來說,中學的教育多是在課堂中,教師講授,學生接受。一天的時間,學校全部排滿了課,學生自由的時間除了吃飯和睡覺,所剩無幾。這所剩無幾的時間各年級還要再具體規(guī)定,把時間都安排滿,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一是爭取了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學習,二是避免了學生在課外時間的自由活動可以少出安全問題。這樣培養(yǎng)出的學生除了課本知識,他的人際關系、同學之情就可能淡漠。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多數(shù)意志薄弱,耐受挫折的能力差。
二、改進的幾點建議
1.教師要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這是情商教育的核心。這并不是人生來具有的,而是后天不斷習得的。同情和關心他人,表達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緒;獨立性;受人喜歡,友愛善良,尊重他人,解決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能力;堅持不懈,樂觀向上,耐受挫折……這些都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能否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品質。教師在教學中要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求知、做事、共處的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自信、樂觀向上的人。具備了較高的情商,學生才會有自我調節(jié)、自我控制、自我激勵、保持激情的能力。
2.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學生是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的,也是在不斷進步的。重視反映學生發(fā)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xiàn)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的多樣化,不能只看見成績,否定其它。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相結合。一個學生取得的哪怕是一點點成功我們都要給以肯定,以此保持學生的學習激情,促使學生形成自我激勵機制,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信的品質。
3.在學校教育中注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
一是在教學中我們應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率,保證學生的活動時間;二是采用其他措施保障學生的安全而不是減少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讓學生從活動中發(fā)展情商,從同伴相處中學會生存,樹立信心,發(fā)展特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行為習慣、社會公德意識和堅強的意志以及吃苦耐勞、勇于進取、富有開創(chuàng)性的精神。
4、提高教師的情商水平,熱愛、關心、激勵學生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知、情、意、行一個也不能偏廢,學生情商的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對我們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自身的情商,才能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使學生掌握的知識盡可能地轉化為能力。教師要善于而且要有技術地和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善于與他人相處,善于自我控制和激勵。學生自我約束增強,學習動機增強,目標明確,成績也會上升,這就是情商對智商的影響。
現(xiàn)在,人們已越來越認識到情商因素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它已成為智力因素運用與發(fā)揮的前提和保障,是學生學習和今后事業(yè)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智力教育的同時,應該重視情商的教育。21世紀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高智商與高情商的復合性人才。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所掌握的各種知識得以充分發(fā)揮,并富有創(chuàng)造性;才能讓他們取得更高層的成功,實現(xiàn)最佳價值。
參考文獻:
[1]王輝青,《開啟心靈的另一扇門》[J],勝利油田師范專科學報,
2001年12月15卷第4期.
[2]劉健、徐東衛(wèi),《情商與智商》.
[3]王子萍,《班級管理中培養(yǎng)學生情智的探索》[J],鎮(zhèn)江高專學報,1998年3月第一期.
[4]李鳳艷,《情商與教學》[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1999年第二期.
[5]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師大出版社,200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