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麗
【摘要】融閱讀策略于年級分層要求之中,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基本途徑之一。本文介紹了閱讀策略的應用價值、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策略 應用
高中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倍受人們的普遍關注。因為,這不僅是學生參與高考的需要,而且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因此,認真探討閱讀策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途徑與方法顯得很有必要。
一、閱讀策略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英語閱讀策略是指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有意識調控閱讀環(huán)節(jié),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一系列閱讀方法或技能,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幫助記憶文章內(nèi)容而進行的思維活動與采取具體行為的方法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恰當?shù)拈喿x策略,對于強化認知能力,豐富語言知識,提高語用水平,培養(yǎng)審美情趣,乃至陶冶學生情操,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們要重視在閱讀訓練的同時進行系統(tǒng)的閱讀策略的指導。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結構、認知能力和情感特征,結合教材內(nèi)容,把對學生閱讀策略的培養(yǎng)細化到每一個教學單元,以加大閱讀教學中策略指導的覆蓋面,從而使閱讀策略在閱讀教學中彰顯出有序推進、高效產(chǎn)生的應用價值。
二、閱讀策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從系統(tǒng)論的觀點來看,高中英語是整個中學時期至為關鍵的階段。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融閱讀策略于年
級分層之中,現(xiàn)簡述于下:
1.高一年級應充分利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的技巧,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以及利用操讀、略讀、細讀、推讀等多種閱讀方式,擷取有關信息,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目的。
方法1:快速辨認詞或詞組。教師可結合教材中的構詞法知識,編寫一些視讀練習(從辨認單詞、詞組到短句,逐漸增加難度),規(guī)定學生在3~5分鐘內(nèi)完成。
方法2: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一篇文章后迅速找出關鍵詞、主旨句和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jù)文章的題目、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每段的第一句或句中的關鍵詞等完成閱讀任務。
方法3:略讀。培養(yǎng)學生在文章中迅速找出所需信息的能力。要求學生首先確定略讀目標,然后確定查找范圍,迅速瀏覽,直到獲得所需的材料。教師也可以自己編寫題目對學生進行略讀訓練。
2.高二年級應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方法1:推讀、根據(jù)上下文推測未直接寫明的含義,用聯(lián)想的方法,猜測生詞的含義,揣摩句序間的語法關系。如識別替代詞,英語中this、that、it、one等代詞常被用來替代上文中已提過或下文即將提及的內(nèi)容??焖僮R別這些替代詞對加快閱讀速度、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幫助。教師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能利用替代詞預測下文,并能講出替代詞的作用。
方法2:細讀。對重點語段、重點句群作精細閱讀。從文章結構、語言要義、語法規(guī)則等方面深化理解。如識別關聯(lián)詞,英語中常用be-cause、while、but、instead of、after等關聯(lián)詞,或表明上下文的因果關系,或表明上下文比較對照關系,或說明時間順序,或表示語氣轉折。教師應指導學生把握這些語篇粘和手段(cohesive deries)或語篇標記(discourse marks)的作用。訓練時可要求學生找出文中的關聯(lián)詞,也可將抽掉關聯(lián)詞的課文打印出來讓學生填寫。
方法3:記筆記。從高二年級起教師可要求學生做閱讀筆記。這需要學生能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排除有關信息的干擾,簡潔、準確地概括出文章的要點。教師應指導學生利用閱讀技能瀏覽全文后,區(qū)分主旨句與論據(jù),然后定出要點。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寫讀書筆記。
3.高三年級的閱讀教學可分為新課講授和復習兩個階段。
(1)新課講授階段:高三年級課文中的生詞和語法難點相對較少,但閱讀信息量驟增。教師可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按不同層次對各種載體和題材的課文進行分析。
方法1:排序。給學生一篇段落順序被打亂的文章,要求學生重新排列段落順序,組成一篇連貫的文章?;驅δ硞€語段內(nèi)的句序,或以時間為序,或以空間變換為序,或以邏輯為序重新排列。閱讀課上,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明排序的方法,讓學生利用教材做一些適量的排序練習,然后讓學生對照閱讀課文,檢查自己的閱讀理解效果。
方法2:文字信息與表格、圖片信息的轉換。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所讀內(nèi)容填寫各種表格,訓練其歸類、排序、概括等能力。將圖片內(nèi)容或表格信息轉換成文字或與所給的文字進行比較、搭配等屬于閱讀能力的范疇。教師可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表中的內(nèi)容,并讓學生就其內(nèi)容展開討論,然后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邏輯順序或句子結構將其描述出來。
方法3:利用所讀信息解決問題。例如,根據(jù)所讀的信息作簡短的概括等。這些活動或任務為學生提供了接觸真實語言素材的機會。學生通過閱讀不但可以獲取信息,還可以利用信息解決問題。另外,教師還應培養(yǎng)學生通過分析各類題材和體裁的文章,辨別其功能的能力。例如,警示、勸說、邀請和請求等,讓學生明確文章功能對理解作者意圖的重要性。
(2)復習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對閱讀策略進行歸類,并通過練習加以強化和鞏固。教師應要求學生有意識、有針對性地選擇并運用閱讀策略,同時對所運用的策略進行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估,調整閱讀速度和策略,評價閱讀材料,補救理解失誤,評估理解水平。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作者使用的語言的語氣、遣詞造句的方式和修辭技巧,正確體會和認識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以便更加準確地理解文章,盡可能多地擷取所需要的信息。
三、閱讀策略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1.要因材施教。學生的發(fā)展受先天遺傳和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在學習英語知識、培養(yǎng)技能的過程中存在著認識上的差異是正常的。認知差異既體現(xiàn)于認知能力方面,也體現(xiàn)于認知風格上。因此,學生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特點。而因材施教,既體現(xiàn)了差異的客觀性,也體現(xiàn)了差異的可補性。
2.要注意對學生閱讀積極性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及時排除心理障礙,樹立信心,改進閱讀策略。同時,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組織好課內(nèi)外各種閱讀活動,為學生精選閱讀材料,設計閱讀要點。從而使教師的導向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生和諧“共振”。
3.要作好適度指點。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與學生的思維品質、智力水平、學習策略、閱讀技巧密切相關的。針對學生在閱讀理解中存在的能力障礙,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運用不同方法指點迷津。另外,對閱讀策略的指點,要注意策略內(nèi)部的轉換與交叉關系。閱讀策略只有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才能彰顯出旺盛的活力。
綜上所述,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英語教學是輸入型的教學,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因此,由“學會”到“會學”,既是方法上的改進,也是認知上的提升。人們都知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這主要是強調策略的重要性,并不否定“授之以魚”的必要性。而以學生實踐為基礎的閱讀策略正是“授之以漁”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