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晴
【摘要】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體會,緊扣農村小學教學特點,圍繞舞蹈校本課程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陶冶學生藝術情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降低家長投資成本等五個方面展開論述,對在農村小學開設舞蹈校本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了充分肯定,對其發(fā)展前景充滿信心。
【關鍵詞】農村小學;舞蹈;校本課程;重要性
舞蹈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xiàn)而逐步產生,并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斷發(fā)展。根據《尚書·堯典》的記載,我國早在上古時期的舜帝時代,就有了“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的舞蹈場景。在人類社會高度發(fā)達的今天,舞蹈無論是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還是在藝術的繁榮和進步中,都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獨特作用。校本課程是學校結合實際情況,為體現(xiàn)學校特色和辦學宗旨,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要而自行開發(fā)、設計和實施的課程。作為一名自幼熱愛舞蹈、學習舞蹈,如今又教授舞蹈校本課程的普通農村小學教師,我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體會和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越來越強烈地感到了在農村小學中開設舞蹈校本課程的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我認為其重要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增強學生身體素質
舞蹈是一種活動,舞蹈課程主要是通過學生身體的活動來完成學習過程的。小學時期正是長身體的重要時期,通過學習舞蹈、練習舞蹈,學生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柔韌性和協(xié)調性,增加身體的肌肉強度和肢體力量,經常練習還可以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體形,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增強身體素質的良好效果。在當今全社會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體育成績在中考、高考分數(shù)中的比重越來越受到學校、學生及其家長的重視,而體形進入中考并作為評判學生體育成績的因素這一考試制度的改革,無疑更加刺激了社會各界的神經,從而引導并促使學校、學生及其家長在一味關心學習成績的基礎上,要同時加大對身體素質和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我認為,在學生鍛煉身體方面,相對于體育課程而言,尤其是對于普通農村小學來說,在校園建設和配套設施如操場、健身器材、體育用品等方面都難以達標的情況下,舞蹈課程由于其在內容和形式上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對于學生們來說會更有吸引力,對于增強學生的體質也不無裨益。
二、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小學階段是義務教育階段,也是基礎教育階段。在長達六年的時間里,學生除了完成學業(yè)之外,還要學會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如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熱愛集體、助人為樂。在此期間,受遺傳因素、家庭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等內外因素的共同影響,學生的身心和個性,包括興趣愛好、優(yōu)點特長等會逐漸萌芽并得到充分發(fā)展。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藝術園丁,一定要肩負起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諄諄教導,循循善誘,為學生身心和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校本課程設置的初衷,就是結合學校實際,展現(xiàn)教學特色,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要。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們來說,尤其是對于來自農村貧困家庭的女同學來說,開設舞蹈校本課程,無疑正好滿足了他們從小就夢想著穿紅舞鞋、當大明星的美好愿望。對于天生熱愛舞蹈、天真無邪的孩子們來說,從這時起就開始有意識地學習舞蹈、練習舞蹈,或許無意中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她們的個性在這片土壤上萌芽,讓她們的夢想在片天空中起飛。對于這些孩子們來說,舞蹈校本課程雖然只是起到了一個啟蒙的作用,但從長遠來看,或許會對她們的成長成才產生重要影響。
三、陶冶學生藝術情操
英國詩人培根說過:“舞蹈是有節(jié)拍的步調,就像詩歌是有韻律的文體一樣?!边@句話與《毛詩序》中關于詩歌的說法“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倍贾v到了藝術的相通性,可謂是異曲同工,殊途同歸。由此可見,舞蹈不僅是一門形體藝術,而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舞蹈與音樂、詩歌之間的聯(lián)系,可謂如影隨形、密不可分,可以說,舞蹈是活現(xiàn)了的音樂,舞蹈是流淌著的詩歌。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和感悟,對動作的理解與把握,能夠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不知不覺地提高審美能力。同時,學生還能夠在練習舞蹈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了解祖國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了解不同民族在服飾搭配、舞蹈風格和風土人情方面的不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舞蹈,熱愛藝術的情懷。尤其是一些內容清新、健康向上的少兒舞蹈,具有十分豐富且符合少兒思想特點和心理特點的思想教育內涵,可以培養(yǎng)孩子辨別美與丑的能力,讓學生在感受悅耳動聽、旋律流暢的舞蹈音樂的同時,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增強對音樂的感性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喚起他們對美的向往,從而達到對藝術性情和良好品格的陶冶。
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舞蹈課程是一種集教學、訓練、排練、表演為一體的教育活動,有著嚴格的統(tǒng)一性、規(guī)范性和強制性,從練習最基本的肢體動作開始,由零碎到連貫,從生硬至流暢,無不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與辛勤的汗水,無時無刻不考驗著孩子的吃苦能力,磨練著孩子們的堅強意志。在經常的排練和登臺表演的過程中,孩子的膽量得到了鍛煉,在人前表現(xiàn)會變得更加勇敢和大方,孩子的信心得到了增強,在舞臺上的表演會更加自信和完美,孩子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得到了展現(xiàn),在學習活動中的集體榮譽感會更加強烈。目前,全國中小學中廣泛開展了校園集體舞比賽,我認為,這項活動無論是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著眼,還是從提倡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fā),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全體學生通過學習校園集體舞,通過接觸舞曲音樂和舞步,不僅可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可以在藝術鑒賞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校舞蹈校本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尤其是對于農村小學來說,孩子們通過學習校園集體舞以及參加比賽,不僅可以學到一些關于舞蹈的基本知識,增強集體意識,還可以在男女生手拉手、肩并肩的相互接觸、相互幫助中,拋棄男女有別的羞澀心理,建立起良好的友誼和信任關系,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五、降低家長投資成本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位于城鄉(xiāng)結合部的普通農村小學,學生大部分來自周邊農村,或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在當前每位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現(xiàn)實生活中,我校許多學生的家長卻因忙于生計而難以對孩子的學習起到應有的督導和輔導作用,再加上收入有限,要是再拿出一部分錢來讓孩子像其他有條件家庭的孩子一樣在課外學習特長班,就更是顯得捉襟見肘、力不從心了。針對這一問題,我校結合學校特點和生源情況,大力開發(fā)并實施了舞蹈校本課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家長心頭的這個大難題,有效降低了家長的投資成本,節(jié)約了家庭開支。作為我校的音樂與舞蹈校本課程老師,我對此感受頗深。自我校開設舞蹈校本課程以來,盡管學生人數(shù)和課時有時偏少,課程設置和內容較為簡單,但足以讓那些熱愛舞蹈的孩子滿足自己的舞蹈夢想了。每次上舞蹈校本課時,看到那一張張充滿稚氣的笑臉,那一雙雙純凈明亮的眼神,那一個個充滿活力的身體,我都感到心中充滿了責任感和自豪感。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從全市范圍來看,類似我校這種情況或情況更差的學校應該不在少數(shù)。由此可以說,在農村小學開設舞蹈校本課程,不僅是關系學校教學內容的大事,而且是對學生、對家長、對社會負責的大事。
校本課程開發(fā)是我國基礎教育三級課程管理的重要內容,不僅是學校一己之事,更需要有領導、專家以及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評價。在此,我真誠地希望社會各界都來關心農村小學教育,關注在農村小學開設舞蹈校本課程的重要意義,加大投入,搞好宣傳,為共同推動農村小學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全面提高農村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創(chuàng)造條件,為孩子們身心的健康成長,為孩子們的美好明天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頁、第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