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公利 劉慧明 邊偉軍
[摘要]慈善捐贈在救助弱勢群體、構建和諧社會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借鑒國外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包括公民自身、慈善機構、政府和社會環(huán)境四個方面的18項因素假設,并以調查數(shù)據為基礎,運用統(tǒng)計分析工具SPSS建立了山東省私人慈善捐贈影響因素模型。分析發(fā)現(xiàn),公民的月收入、文化程度和親朋好友的鼓動等九項因素與私人慈善捐贈呈正相關,財稅政策和慈善機構的知名度對私人慈善捐贈具有負面影響。
[關鍵詞]慈善捐贈;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372(2009)03-0056-06
慈善捐贈正在成為一項引人注目的社會公益事業(yè),作為社會第三次分配的—種表現(xiàn)形式,它在扶助社會弱勢群體、縮小貧富差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私人捐贈作為慈善捐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解決嚴峻的“貧困”和“不平等”及其所導致的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穩(wěn)定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無論是在企業(yè)捐贈方面,還是在私人捐贈方面,我國與發(fā)達國家都存在巨大差距,2002年我國人均善款只有0.92元,而在美國1998年1750億美元的慈善捐贈中,3/4來自個人,85%的家庭參與捐贈,每戶家庭年捐贈數(shù)額占稅后年收入的1.5%-3%(P.Greene,R.McCleland,2002)。本文以山東省內居民為調查對象,辨識影響私人慈善捐贈的主要因素,進而分析存在上述差距的原因。
一、山東省私人慈善捐贈影響因素假設
國外對慈善捐贈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影響慈善捐贈因素的一般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諸如捐贈者個人或家庭收入(Grant&Lindauer1986;StephanMeier,2006)、捐贈者年齡(Olsen et al1984)、捐贈價格(Reece,1979;Smith et al,1995)、提高捐贈者綜合能力的各種教育培訓、學位對捐贈者經歷的重要程度、捐贈者的畢業(yè)時間(Bobby,1997)、捐贈回報(Harrison et al,1995)、稅務信貸和抵扣(Roberts,1984)等因素對慈善捐贈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二是對影響慈善捐贈個別因素的研究。圍繞稅收因素(Boatsman & Gupta,1996),許多學者從靜態(tài)、動態(tài)、遺產稅等角度進行了研究。有的學者研究了收入彈性、年齡、宗教、義工、企業(yè)重組和經濟體制等因素對慈善捐贈的影響。我國學者對于慈善捐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慈善組織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方面(楊團,2001;楊方方,2004;黃丹,2003;賀力平,2004;田凱,2004;靳東升,2004;何蘭萍、陳通,2005;王成軍,2005),而對于影響私人捐贈因素的研究較少。
本文在借鑒國內外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山東省實際,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影響私人慈善捐贈的因素假設。
(一)捐贈者自身方面
1.收入水平(X)
收入是指捐贈者個人的月(年)均收入。收入水平具有強約束特征,從根本上制約著捐贈者的捐贈能力。一方面,私人捐贈可以看作個人的精神消費,同其他消費行為一樣,捐贈是收入的增函數(shù),受到收入的約束;另—方面,處于較高層次的精神消費是一種奢侈品,有著較高的收入需求彈性,受到收入因素的深刻影響。而Anderoni(1990)的研究表明,除最富有階層外,其他階層的利他主義系數(shù)隨著收入的增加而下降。本文假設捐贈者收入越高,邊際捐贈傾向就越高,捐贈可能性越大,捐贈額度越大。
2.年齡(X)
一般情況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捐贈的認識會日趨成熟,捐贈的可能性會日趨增大。同時,捐贈者收入與其年齡有著密切關系,捐贈者收入亦符合“生命周期理論”。即青年和老年時期收入較低,中年時期收入較高。根據布朗森的研究,一個人當前的消費量一般不會超過其當前的收入(Branson,1989)。因此,本文認為年齡是一個影響捐贈的重要因素。
3.文化程度(X)
文化程度是指捐贈者當前的學歷(學位)情況。一般認為,受教育程度越高、學習年限越長,捐贈者的綜合素質、社會地位、經濟收人等將會越高,捐贈的可能性就會越大。慈善意識與個人的文化程度、成長經歷息息相關。高學歷慈善家越來越多,他們捐贈更慷慨,更理性,更重視發(fā)展問題。
4.宗教信仰(X)
在國外相關問題的研究中,很多人將宗教信仰怍為影響捐贈的因素進行討論。事實上,宗教對慈善思想的產生和慈善活動的發(fā)展起到過決定性作用。正如亨利·艾倫·莫所說:“宗教乃慈善之母,不淪是從思想上、還是產生過程上,莫不如此”。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宗教都有鼓勵捐贈的傳統(tǒng)。佛教告誡世人為了來世的幸福今生要多施舍、要行善助人;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中記載有信徒“爭先行善”、“信道而施舍財產者將受重大報酬”等文字?;浇逃嘘P慈善與捐贈的戒律、篇言更多。本文假定,如果某個人信仰宗教,則其捐贈的可能性將會增大。
5.對慈善機構(X)和慈善活動的了解程度(X)
該因素反映了慈善機構的宣傳力度和公眾對慈善機構的關注力度,進而體現(xiàn)了被調查者慈善意識的強弱程度。在我國,一是慈善資金分配缺乏應有的透明度,分配不盡合理,甚至存在侵吞善款的個別現(xiàn)象;二是慈善資金缺乏增值能力,來源有限;三是有些剩余善款處置不當,有些社會對個人的捐助在幫助社會弱者解決困難后產生的剩余,沒有及時返回給慈善組織,造成諸多糾紛:由此造成慈善組織信譽不高,不少被調查者不愿向慈善組織捐贈,而更喜歡直接向個人捐款。因此,捐贈者對慈善機構及其活動的了解程度會影響他門的捐贈行為。
6.對大力發(fā)展慈善事業(yè)的認可度(X)
慈善事業(yè)作為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有力補充,承載著國家的歷史責任和社會擔當,衡量著民族的胸襟氣度和文明程度,維系著社會的人間道義和精神認同,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大力發(fā)展慈善事業(yè)十分必要。對大力發(fā)展慈善事業(yè)的認可度,直接反映捐贈者的慈善意識。
7.對以民間力量為主發(fā)展慈善事業(yè)的認可度(X)
現(xiàn)代慈善事業(yè)參與主體日益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在我國,—方面慈善機構和人道主義救援組織是核心力量,其中包括中華慈善總會及地方慈善協(xié)會、其他民間慈善團體和紅十字會。慈善機構和紅十字會在開展慈善事業(yè)中相輔相成、彼此促進、相互補充。另一方面,其他非營利性公益社會團體、某些事業(yè)團體、宗教組織也在不同程度上,或面向所有社會脆弱群體,或針對特定困難群體,參與慈善事業(yè),開展各具特色的慈善活動,成為我國當代慈善事業(yè)的必要和有益補充。慈善事業(yè)不同于政府舉辦的社會保障,其組織基礎和實施主體不是政府,而是民間公益社會團體,是社會中介組織,是獨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門”。民間組織的參與將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廣的范圍內開發(fā)、利用社會慈善資源,推進我國慈
善事業(yè)的發(fā)展。對以民間力量為主發(fā)展慈善事業(yè)的認可度,體現(xiàn)捐贈者對慈善體制的認識及其發(fā)展趨勢的把握程度。
(二)慈善機構因素
慈善機構自身狀況對捐贈成本和捐贈者收益具有顯著影響,慈善機構資金越充足、規(guī)模越大、管理越科學、運作越透明、信譽越好,則降低捐贈交易成本、提升捐贈者收益的作用越明顯。
1.慈善機構的知名度(X)
該因素是指慈善機構被公眾所知曉的程度,知名度的提高既可以是由于正面原因,也可以是由于負面原因,但不管什么原因都會對捐贈者的捐贈行為產生影響。本文假設私人慈善捐贈與慈善機構的知名度呈正相關關系。
2.慈善機構的公信度(X)
慈善機構的公信度是指社會公眾對慈善機構的信任程度?!矫妫捎谖覈壬茩C構大部分是從政府部門衍化而來,習慣于依托政府體制,依賴政府資源,存在行政化、官僚化傾向以及背離公益宗旨的行為;另—方面,數(shù)量較大的草根組織沒有獲得合法登記,有的注冊為商業(yè)企業(yè),有的沒有任何登記,“非法”做好事。由此,我國慈善機構的公信度普遍較低,發(fā)展相對滯后,人們對慈善機構缺乏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公民向慈善機構捐贈的積極性。
3.慈善機構的溝通度(X)
慈善機構與捐贈者的溝通對于促進私人慈善捐贈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慈善機構是慈善需求方與供給方的協(xié)調者和組織者,通過加強溝通,—方面可以有效把握公眾需求,恰到好處地向公眾介紹慈善項目,從而獲得公眾的支持;另—方面可以向捐贈者通報慈善機構的運行情況,以消除他們對慈善機構工作存在的疑慮,從而提高機構自身的公信度。一般來說,慈善機構與民眾的交流溝通越頻繁,越有利于民眾對慈善事業(yè)的了解,從而提升人們參與慈善捐贈的可能性。
4.慈善機構的募款方式(X)
慈善機構的募款方式多種多樣。既有慈善步行、賣期捐款,又有慈善拍賣、慈善演出等活動。選擇什么樣的募款方式,應根據慈善活動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基本原則是募捐成本較低、易于被公眾接受??梢哉f,慈善機構的募款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募款活動的成敗。
(三)政府因素
1.法律法規(guī)(X)
與慈善捐贈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是規(guī)范慈善機構、捐贈人、受贈人行為及其相互關系的根本依據,運用法律法規(guī)能夠對慈善機構實施有效的約束和監(jiān)督,維護受贈人利益,保護捐贈人權利。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將有利于激發(fā)公民參與慈善活動的積極性,對公民的捐贈決策產生積極的影響。
2.財稅政策(X)
財稅政策是指政府出臺的有關慈善捐贈的財政政策和稅收政策。財稅政策不僅對慈善機構自身建設與發(fā)展至關重要,而且對捐贈者行為具有重要影響,良好的財稅政策能夠有效促進慈善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研究表明,低收入人群往往在慈善捐款時不考慮對他們稅款的影響,而高收入納稅人對稅率相當敏感,若允許減稅而不是抵稅,往往使富人捐贈得更多;降低個人所得稅稅率不僅能夠促進慈善捐贈,而且能夠刺激人們致富的積極性。因此,制定一套公平、有效的鼓勵捐贈的稅法系統(tǒng)至關重要。
(四)社會環(huán)境因素
1.社會輿論宣傳(X)
社會輿論宣傳對公民的慈善捐贈行為具有重要影響。通過輿論宣傳,公眾可以了解慈善活動的真正含義,知曉需要救助人員的相關情況,并同時對慈善活動的運作過程實施監(jiān)督。因此,有效的社會輿論宣傳能夠強化公眾的慈善觀念,刺激私人慈善捐贈行為,推動社會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
2.齊魯文化(X)
山東省是我國古代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幾千年來孕育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齊魯文化,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發(fā)祥地。早在2500年前,先賢孟子就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理想?!皩捄袢蔬_、樂善好施”的思想已深深扎根于齊魯人民心中,齊魯文化的長期熏陶勢必影響公民的慈善捐贈行為。本文假定齊魯文化與私人慈善捐贈呈正相關。
3.親朋好友的鼓動(X)
一個人在做出某項決策之前,往往會首先觀察自己周圍特別是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人員的行為,甚至是直接征求他們的意見。因此親朋好友的鼓動對被調查者捐贈決策的影響不可小視。
4.社會名人的影響(X)
社會名人的影響又可稱之為名人效應,名人的出現(xiàn)所達成的引人注意、強化事物、擴大影響的效應,或人們模仿名人的心理現(xiàn)象統(tǒng)稱為名人效應。名人效應已經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產生深遠影響,社會名人積極參與慈善活動能夠發(fā)揮示范和帶動作用,有效促進私人慈善捐贈。
(五)因變量(Q)
本研究中,因變量即指捐贈額度,用個人年均捐贈量表示,它隨各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
二、數(shù)據來源及初步分析
(一)數(shù)據來源
為研究上述因素對山東省私人慈善捐贈的影響,本文設計了山東省公民慈善捐贈調查問卷,擬定了包括公民自身因素(如:年齡、收入、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慈善機構因素(如:公信力或知名度、管理服務水平、募款方式、與捐贈人的溝通情況等)、政府因素(如:法律法規(guī)、財稅政策等)、社會環(huán)境因素(社會輿論宣傳、齊魯文化、親朋好友鼓動、名人示范等)在內的37個問題,涵蓋了影響私人慈善捐贈的方方面面;同時,為每一個問題的答案設計了可供選擇的五個值(-2,-1,O,1,2),以表示各因素與慈善捐贈相關性的強弱。為獲取翔實可靠的信息,本研究采取兩種具體調查方式:一是將問卷交由搜狐網(青島),在互聯(lián)網上面向全省公民征集答案,共收回2065份答卷;二是采用書面方式,借助于大學生回鄉(xiāng)對全省各地的3000個家庭進行調查,收回答卷1929份,回收率為64.3%。兩項合計收回答卷3994份,其中有效答卷3980份,有效率為99.65%。
(二)調查樣本的初步分析
經初步統(tǒng)計,在被調查的3994人中,男性公民為2113人,占53.09%,女性公民為1867人,占46.91%;有宗教信仰者1747人,占43.89%,無宗教信仰者2232人,占56.11%。
被調查者相對較為年輕。有65.2%的人員在30歲以下,由于30歲以下的年輕人比較熱衷于網絡,網上調查恰好反映了他們的意愿。此外,在41到51歲之間的人員比例也較高,這可能與大部分學生將問卷交由家長填寫有關。上述兩個原因造成了被調查人員年齡構成不盡合理的問題(見表2)。
被調查者職業(yè)分布較為廣泛。調查數(shù)據顯示,-被調查者包括了公務員、企業(yè)職工、農民、軍人和學生在內的各方面人員,且分布較為合理。其中,在校學生稍多,占到總數(shù)的近21%(見表3)。
被調查者學歷相對較高。調查數(shù)據表明,被調查者中高中(中專)以上學歷占到78.36%,小學及以下學歷僅占2.06%,基本反映我省公民教育的真實水平。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我省教育發(fā)展取得了顯著成就(見表4)。
被調查者月均收入普遍較低。調查發(fā)現(xiàn)。80.85%的被調查者月工資低于3000元,而月工資收
入在1000元以下的被調查者所占比例高達42.91%?!矫?,這符合我省民眾收入較低的實際狀況;另一方面,被調查者月均收入與其年齡存在較強的相關性,由于此次調查所取樣本年齡較輕,因此月均收入總體偏低(見表5)。
三、影響山東省私人慈善捐贈因素的實證分析
(一)構建分析模型
本文對山東省私人慈善捐贈影響因素的研究,實質上就是基于山東省的調查數(shù)據,分析捐贈人捐贈額度隨各影響因素變化的規(guī)律,對此類問題可以采用多元線性回歸的方法進行研究。
多元線性回歸是根據多個自變量的最優(yōu)組合建立回歸方程來預測因變量的回歸分析方法。其基本模型可表示為:
F=b—btXl+b并舢撂寸…+bOr.
q、
其中,Y為根據所有自變量X計算出的估計值,占D為常數(shù)項,所、62、占,……6。稱為y對應于x,、x:、xas+,…一Ⅸ。的偏回歸系數(shù)。偏回歸系數(shù)表示在其他所有自變量不變的情況下,某一個自變量引起因變量變化的比率。
因此,山東省私人慈善捐贈影響因素模型的一般形式可表示為:
Q:b。+bⅨ一b撂扣并{++b并re
02)
上式中p代表捐贈額度,X小=1,2,3…..n;n=18)代表各影響因素,撫代表偏回歸系數(shù)。
(二)進行實證分析
本文使用SPSS系統(tǒng)的多元線性回歸對調查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分析時采用Stepwise法,即逐步引入一剔除法,得到如下結果:
1.描述性統(tǒng)計量
SPSS系統(tǒng)給出了本研究的描述性統(tǒng)計量(Descriptive Statistics),包括各變量的均數(shù)(Mean)、標準差(Std.Deviation)和例數(shù)(N)(見表6)。
2.引入或剔除變量
引入或剔除的變量(Variables Entered/Removed(a))列出了引入方程中的變量,并給出了變量引人和剔除的標準(見表7)。結果顯示,SPSS通過逐步引入一剔除法(stepwise),最終引入了11個變量,分別為:月均收入(X),對慈善活動的了解程度(X),文化程度(X),年齡(X),親朋好友的鼓動(X),慈善機構的溝通度(X),對以民間力量為主發(fā)展慈善事業(yè)的認可度(X),財稅政策(X),對慈善機構的了解程度(X),慈善機構的知名度(X),法律法規(guī)(X)。被剔除的因素有:宗教信仰(X),社會名人的影響(X),齊魯文化(X),慈善機構的募款方式(X),慈善機構的公信度(X),社會輿論宣傳(X),對大力發(fā)展慈善事業(yè)的認可度(X)等七個因素。
3.回歸系數(shù)估計
表8給出了模型的偏回歸系數(shù)(B)、標準誤(Std.Error)、常數(shù)(Constant)、標準化偏回歸系數(shù)(Beta,消除了單位的影響)、回歸系數(shù)假設檢驗的t值和P值(Sig)。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山東省私人慈善捐贈影響因素模型的具體表達式,即多元線性回歸方程:
Q=0.450+0.115Xj+0.040X2+0.053X3+0.003X5+0.007X6+0.028Xs-0.023X9+0.019X.+0.022XI~-0.024Xu+0.044X1,(3)
經t檢驗,表中所給出的偏回歸系數(shù)的P值均小于0.1,按a=0.10水平,均有顯著性意義。
四、結論
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本文假設的18項因素中只有11項對私人慈善捐贈具有顯著性影響。其中,月均收入(X)、對慈善活動的了解程度(X)、文化程度(X)、年齡(x)、親朋好友的鼓動(x)、慈善機構的溝通度(X)、對以民間力量為主發(fā)展慈善事業(yè)的認可度(X)、對慈善機構的了解程度X)和法律法規(guī)(X)等9項因素,與年均捐贈量存在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當個人月均收入、文化程度和年齡較高,對慈善活動和慈善機構有較深入了解,親朋好友鼓動較強,法律法規(guī)合理完善,慈善機構溝通主動時,私人慈善捐贈的量會隨之增加。而且,這種影響又以月均收入(X)、文化程度(X)和親朋好友的鼓動(X)最為強烈。財稅政策(X)、慈善機構的知名度(X)與年均捐贈量呈負相關,也就是說財稅政策實施力度越大、慈善機構的知名度越高,越不利于私人慈善捐贈。這一結論從反面證明,當前我省的財稅政策不夠合理,慈善機構的知名度可能是由負面原因所形成。因此,制定有利于慈善捐贈的財稅政策、切實加強慈善機構自身建設,是促進山東省慈善捐贈事業(yè)發(fā)展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