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樞鈞
從目前技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的語文底子較薄,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普通不高,所以很多教師都覺得日常教學難以有效完成。結(jié)合實際教學的一些經(jīng)驗,筆者認為,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一、激勵為主,建立信心
有人說過,教師要有一把扇子,善于把學生的求知欲“扇”起來。那技校的語文教師該用一把怎樣的扇子,才能“扇”起這些基礎(chǔ)差的學生的求知欲呢?筆者認為,首先應是“激勵”。因為技校的學生在初中的時候大都是不受老師歡迎的對象,即所謂的后進生,平時受到的批評多于表揚,久而久之,如同“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對教師的批評也就無動于衷了,甚至會激起其逆反的心理,一聽到語文課就煩,一看到語文教師就逃,從此放棄了語文學科。其實,教師只要換一種方式,用激勵的語言替代批評,就會取得更為滿意的效果。因為激勵是開發(fā)學生潛能的“催化劑”,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心態(tài),建立強烈的自信心,從而開掘出其自身的語文潛能,獲取不斷的進步。因此,作為技校的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切不可吝嗇自己的贊美和激勵。例如,筆者班上有個學生,語文底子很薄,一直以來都很怕上語文課,上課時從來不發(fā)言,注意力不集中。在一次私下的談話中,我對他說:“你的腦瓜很聰明,不會比班里的xxx(一個優(yōu)生)笨,但是他比你認真、積極,上課會積極思考發(fā)言。如果你也認真去學,我相信你能夠?qū)W得很好,希望你能夠積極學習?!甭?這個學生上課時便有了明顯的變化,開始認真聽講、積極動腦??梢?這就是激勵所發(fā)揮的效力。當然,在激勵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告訴學生,希望不等于成功,關(guān)鍵是要腳踏實地地努力。
二、感悟為主,增強興趣
在素質(zhì)教育的前提下,語文教學的首要目標是加強學生敏捷的、準確的“感悟”能力。葉圣陶先生曾說,“文學文字語言訓練,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即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感悟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達到移情啟智的目的。結(jié)合技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技校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要適當減少語法內(nèi)容的分析,降低閱讀教學中的分析要求,對于文章的教學應重在整體上的感知、感悟和熏陶。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強化“語感”,只要“語感”訓練到位,學生自然能在學習中感知語言的優(yōu)美,領(lǐng)略文章的韻味,得到語意的正誤,在形象、情感等諸方面感受種種妙不可言的意味,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激發(fā)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形成語文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呢?主要手段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朗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朗讀多了,才會有理解力的質(zhì)的飛躍,語感也才能得到培養(yǎng)。其次,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shè)情境。只有設(shè)置新穎獨創(chuàng)的情境,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親歷親受,自感自悟,融情于境,于樂學中認知、感悟以至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
三、閱讀為主,增長樂趣
教育學家的研究表明,閱讀是學習之母,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訓練思維、提高能力、開展審美教育的最重要途徑。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多閱讀,增加課內(nèi)外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廣泛涉獵、博覽群書,在閱讀中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塑造人格,訓練思維。以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為例。筆者曾經(jīng)對同時教學的兩個班級的學生作過調(diào)查,大部分學生害怕寫作文,學生作文每次在三申五令后交上來,也總是干巴巴的。多次寫作指導訓練后,效果也不明顯,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仍然是“有了骨架卻缺了血肉”。究其原因,是學生的平時閱讀量太少了。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管教師在課堂上的訓練如何到位,無奈學生“腦空如洗”,又如何能寫出好文章呢?俗話又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如果能多閱讀,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那么又何愁文章不會寫呢?所以,筆者認為,技校的語文寫作教學中要讓學生會寫作,首先要讓學生多閱讀。閱讀積累達到一定的量,寫作的質(zhì)量也就會隨之提升。實際上,不僅在寫作教學中要強調(diào)多閱讀、少訓練,在語文其他方面的教學中也應如此。
總而言之,如果在語文教學中能做到以上這些內(nèi)容,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技校學生的語文水平一定會在老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氛圍中不斷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