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峻搏 董 靜
摘 要:黃金這個古老的硬通貨曾經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后,就漸漸淡出了金融核心的地位。但是隨著中國和印度相繼增加黃金儲備之后,我們開始重新審視黃金儲備所扮演的重要地位。本文通過分析黃金儲備的過去和當前的作用,以及持有的利弊,提出我國應當在權衡儲備結構,以最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國家的發(fā)展為原則,適當的增持黃金儲備。
關鍵詞:黃金儲備 儲備結構 戰(zhàn)略儲備
中圖分類號:F831 文獻標識碼:A
一、我國黃金儲備現狀
歷史上,黃金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扮演了重要的地位,但是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黃金也漸漸退出了金融本位貨幣的舞臺,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fā),美元的萎靡不振,黃金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各國紛紛調整對黃金的戰(zhàn)略儲備以及黃金在各國儲備中的結構比例,以期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
2009年4月24日, 在國家外匯管理局發(fā)布2008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及《2008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之際,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透露,自2003年以來,我國逐步通過國內雜金提純及國內市場交易等方式,增加了454噸黃金儲備,從2003年的600噸至2009年的1054噸,增長幅度高達76%。而中國的黃金儲備總量繼美國(8133.5噸)、德國(3408.3噸)、意大利(2451.8噸) 、法國(2445.1噸)之后,一躍成為世界第五。 而就今年在11月,印度政府緊急購進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了彌補財政不足所出售的403.3噸黃金之中的200噸,隨后,國際金價大漲,日前,國際金價已經突破了1100美元/盎司大關,黃金再度成為了國際市場上的焦點??梢?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貨幣管理局增加對黃金儲備的持有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我國的GDP在2008年就已經突破30萬億人民幣,對于這么大的經濟體來說,黃金儲備的增持是一種必然。
二、 國外有關黃金儲備增減的理論與實踐分析
與當前中國積極地增持黃金態(tài)度相反的是,在2001年以前,許多國家減少了黃金儲備總量,如:荷蘭在1994至1995年期間共拋售總量為324噸的黃金,而在千禧年9月又售出100噸;比利時也在1994至1995年期間拋售了290噸黃金;1999年7月至2002年3月, 英國又出售了全部715噸黃金儲備中的415噸。
各國之所以紛紛選擇拋售黃金儲備,而非囤積黃金儲備,其原因綜合考慮如下:
首先是在黃金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其作為國際貨幣儲備以及國際支付的功能嚴重下降。在1976年召開的牙買加會議確認了黃金非貨幣化原則之后,黃金的地位漸漸下降,之后主要由美元為主的發(fā)達國家貨幣漸漸取代,成為了國際支付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各國對于黃金的國際支付儲備需求大幅下降。
其二,黃金在失去了國際支付的功能之后,其作為儲備資產的收益能力低下的缺點更加明顯的暴露出來。上述國家選擇減持黃金,換取可生息的外匯資產,這種對其儲備資產結構的改變增加了其儲備資產的盈利能力和流動能力;同時,多層次結構的外匯儲備也提高了儲備資產的多樣性,分散了風險。
其三,某種特殊時期的應急支付的需求直接導致了儲備黃金的兌換。如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 韓國政府為了獲得IMF的貸款,廣泛收集了民間藏金約250噸,,并將其兌換成外匯以彌補貿易缺口,緩解金融危機;同樣在2001年,俄羅斯為了應對突發(fā)性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出售了部分的黃金儲備,用于西伯利亞重建。
其四,各國或者經濟體為了各自的目的。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黃金市場萎靡不振,金價在1997年底至1998年初階段跌破300美元/盎司大關,由于歐洲中央銀行持有1/4的黃金儲備,歐洲各國競相拋售黃金的行為會導致金價更加一步大跌,所以為了面對這一局面,1999年9月歐洲中央銀行與14國中央銀行簽訂了《華盛頓協(xié)議》,協(xié)議重申了黃金在貨幣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并承諾在5年之內每年出售黃金總量不得超過400噸。因此黃金價格得以反彈,黃金市場供不應求。
除此之外,還有南非和加拿大等產金大國認為,本國若對黃金有需求,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生產來解決,所以本國不必持有過多的黃金儲備。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2001年以前的各國對待黃金儲備的態(tài)度多是以減少持有為主,但是目前來看,各國對于黃金儲備的態(tài)度又開始有所轉變:其中印度在11月份增持了200噸黃金,歐盟央行在10月早些時候也增持了為數不多的黃金,種種跡象表明,世界各國現在又開始重新審視黃金儲備的價值,重新調整本國總儲備的結構。
三、我國目前情況下增持黃金儲備的必要性分析
由上可以看到,黃金雖然自古以來就是被全世界所認可的交易硬通貨,但是其在現代經濟中作為各國資產儲備的劣勢也愈加明顯。主要是因為黃金雖然可以保值,并且可以在各種危機的情況下進行應急支付,但是交易起來卻極為不便。更重要的是,黃金無法產生任何金融杠桿,創(chuàng)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財富。黃金必須要進行實物交易,因此也制約了經濟發(fā)展的速度。黃金儲備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不但無法帶來外匯儲備所能提供的收益,反而會帶來相應的管理費用。長久來看,黃金儲備僅僅是能夠作為戰(zhàn)略儲備為一個國家的貨幣金融體系提供支持。但是這一傳統(tǒng)理論在危機或經濟出現動蕩的時候并不為主權國家所信奉。
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美元的疲軟使得我國外匯儲備瞬間蒸發(fā)掉千億元的外匯儲備,面對如此困境,我們不得不再次審視黃金儲備的價值:
首先,黃金具有絕對價值。當外匯儲備風險不斷變大的時候,黃金的絕對價值優(yōu)勢就顯得無可比擬。試想,若有一天,美國突然面臨巨大的經濟危機,美元變成廢紙,各種美元賬戶僅僅代表著空頭數據的時候,世界金融將面臨怎樣的混亂,那些持有大量美國國債和美元外匯儲備的國家將面臨怎樣的損失?雖然他們國家本身并未受到任何經濟沖擊,因此,黃金儲備的絕對價值優(yōu)勢,是無可替代的。
其次,黃金儲備對于所有國來說,具有絕對主權。這不同于外匯儲備存放或投資于儲備貨幣發(fā)行國,黃金儲備一般都存放在本國,即在任何情況下,黃金都會作為本國主權的財富存在。
最后,黃金是永恒的財富。1999年5月20日,格林斯潘在對住宅銀行委員會的講話中指出:“黃金仍然代表著世界上的最終支付形式……”雖然IMF已經確認了黃金的非貨幣化,但是黃金作為財富的價值卻沒有改變,黃金依然是全球公認的具有永恒價值的財富,無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化,黃金儲備的增加都意味著國家所擁有的永恒財富的增長。
筆者認為,我國黃金儲備的增加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中國是一個外匯儲備大國,2009年9月份的最新數據中顯示,中國外匯儲備已經增長至22725.95億美元,2009年除了2月以外,外匯儲備都保持著一定速度的增長,并且相對2008年1月至08年9月外匯儲備總量的增幅,09年1月份至09年9月外匯儲備總量的同期增長量多出了約334億,9個月的增幅達到3591億美元。 但是中國目前黃金所占總儲備的百分比僅僅達到1.9%,相對于世界黃金儲備總量前20的其他國家,明顯偏少。而且中國目前持有的外匯儲備主要是以美元的形式存在,自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美元的疲軟導致了大量中國外匯儲備的憑空消失使得中國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儲備結構,以期最小化美元疲軟帶來儲備損失。
其次,目前全球的大救市行動很有可能引發(fā)日后的流動性泛濫,中國政府此舉可能為了應對其預期到的日后可能的流動性泛濫。在2007年時,金價曾經達到1031美元/盎司的高峰,而彼時,正是全球流動性泛濫之時,當今金價已經突破1100美元/盎司大關也預示著全球流動性泛濫可能正在發(fā)生。相對于持有黃金,在歐美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大形勢下持有美元或者美國國債顯然不能帶來理想的收益。
除了加息之外,黃金對于通貨膨脹也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長期的歷史證明:黃金的價格隨通貨膨脹指數同步上漲,并且上漲幅度領先于通貨膨脹指數;而通貨緊縮期間,黃金的價格不一定同步下跌或者下跌的幅度低于通貨膨脹指數。
四、 我國增持黃金儲備的具體對策
中國目前對于黃金儲備的一系列動作很明顯的說明中國正在重視黃金,希望通過購進更多的黃金來改善自己的儲備結構。而與此同時,中國建議IMF一股腦賣掉它所有的3217噸黃金儲備,如果IMF照辦(IMF確實在最近為了彌補財政不足而出售了403.3噸黃金,文章開頭已經提及),那么國際金價理應有所下跌。人們會順理成章的,聯(lián)想到中國希望購進更多的黃金的同時,也希望金價不應過高。而且中國政府此番建議也說明了中國政府并非單單是因為想要在黃金市場有所作為,而是真正的要購進黃金并作為自己的戰(zhàn)略儲備來使用。
但是,中國一方面在增持黃金儲備的同時,一方面也應該注意保持謹慎的態(tài)度適度增持,以防止矯枉過正,出現不可預測的后果。
首先,由于黃金儲備和外匯儲備同屬于中央銀行的資產,因此在貨幣政策上,增加黃金儲備與增加外匯儲備會產生相同的貨幣乘數效應,所以,通過減少外匯儲備來增持黃金才能達到對通貨膨脹的防范效果。而中國在經歷了救市以后,中國雖然還沒有面臨廣泛的物價上漲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但是業(yè)界已經有人提出通貨膨脹已經到來了,其觀點在于:雖然中國目前沒有出現廣泛的物價上漲,但是奧地利學派看來,通貨膨脹對經濟體的真正危害本來就不在價格總水平的上漲,而在整個經濟體的相對價格結構遭到擾亂。多發(fā)的貨幣導致不同行業(yè)、不同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在不同時間、以不同幅度上漲,從而給企業(yè)家們發(fā)出錯誤的價格信號?,F在的資產價格上漲就已經誘導原來實業(yè)領域的企業(yè)家將大量資源投入到股市、房市中,這就是相對價格結構被扭曲的結果,而這對經濟的恢復和繁榮是不利的。
其次,中國政府需要謹慎增持黃金儲備,因為過量的增持行為必然導致市場預期的上升,國際金價必然會上漲,這種政府行為必然會嚴重影響市場的正常供給需求均衡,這種破壞必然導致社會福利下降,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了國民生活質量。
再次,我國應該權衡黃金儲備在總儲備的合適的比例。如黃金儲備總量前5名的其他國家:美國黃金儲備總量8133.5噸,占總儲備比例77.4%、德國黃金儲備總量3408.3噸,占總儲備69.2%、意大利黃金儲備總量2451.8噸,占總儲備68.6%,法國黃金儲備總量2445.1噸,占總儲備70.6%,甚至黃金儲備總量排名第13位的葡萄牙黃金儲備總量占總儲備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90.9%!
我國政府也不應對黃金儲備的持有量矯枉過正,黃金的價值如上文所述,最關鍵的是其保值性與絕對價值性。如果我國政府通過減少外匯儲備的手段增持黃金儲備,必然導致資產收益率下降;而如果我國政府通過貨幣政策增持黃金儲備,則必然導致通貨膨脹,影響人民生活質量。
因此,我國政府應以最有利于本國經濟發(fā)展和最有利于本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為原則,謹慎持有或者增持黃金儲備。
(作者:賈峻搏,南京財經大學 產業(y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 ;董靜,南京財經大學產業(y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
注釋:
數據源于世界黃金協(xié)會09年9月公布的各國黃金儲備.
數據源于國家外匯儲備管理局官方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