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廣西新聞出版局的傾心厚愛與支持,從本期起,《中學文科,哲理》正式更名為《哲理》。相信,現(xiàn)在來到您手上的這本《哲理》,無論對于您還是編輯來說,都有著極不平凡的意義!因為,這份雜志是讀者的,也是編輯的,我們都因為懷著生命的律動和愛的期待而在這里相聚。這種迷人的戀愛還會繼續(xù)下去。
雖然此刻正值寒冬,雖然春天在北方還被皚皚大雪擋在季節(jié)之外,在南方則被干裂的泥土所掩藏,但在我們四周,卻蕩漾著融融的暖意——它們,來自四面八方的讀者。
一位來自湖北丹江口名叫鄭振的讀者說:“《哲理》給予我的很多,看后總能回味無窮,而其他雜志給我的只是一時感動?!痹u價甚高,讓所有耕耘者都受之有愧,但我們還是感受到了一種情有獨鐘的溫暖,
來自安徽桐城的王有方說:“我經(jīng)常去書店,看到雜志琳瑯滿目,可是長久以來都沒有找到心儀的。前幾天,不經(jīng)意間翻開了躺在角落里的《哲理》,當看到2009年第1期上刊登的《中國。還會在大海中節(jié)節(jié)敗退嗎?》一文時,我被震撼了!而同學們在傳閱的時候,也會為《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幽默》而歡悅,為《自然,顏色的交響》那些美麗的圖片而驚喜……于是,我從那時到現(xiàn)在都在想,為什么我以前沒發(fā)現(xiàn)《哲理》呢?”這是一種知己間惺惺相惜的溫暖。
陜西鳳縣雙石鋪鎮(zhèn)是大西北一個偏僻之鄉(xiāng),在那里的一所中學,有個名為黃璞的同學的來信讓我們久久不能放下。他說,他寫這封信時屋外正被黑夜籠罩,凜冽的寒風刮著窗欞發(fā)出魔鬼般的呼嘯聲,但是他的內(nèi)心卻感到從未有過的明亮和安靜,因為他手上有《哲理》;同時,他對雜志也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末了還不忘加上一句:“這是我的一點小小建議,若說得不好,請莫怪!”這種質(zhì)樸和真誠,恒久地感染著我們,溫暖著我們,凈化著我們……
類似這樣的信,我們每天都收到很多。編輯們在工作間歇,均以閱讀讀者來信為最快樂的事情,同時又把這種快樂通過辛勤的勞動,轉(zhuǎn)化成更大的溫暖和快樂,傳遞給全天下更多的人。當然,快樂過后,我們感受最多的是來自內(nèi)心的某種責任?!稗k一本有責任感的人文文摘雜志”是我們的初衷,如今這種初衷由于讀者的不斷增多而愈加神圣起來。
著名的媒體人秦朔曾經(jīng)說過:“每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都會意識到自己的成長、作為,時時刻刻接受著世界的塑形,同時反作用于整個世界。于是,他為自己負責,就是為周圍負責:他為周圍負責,也就是為自己負責。他涓滴地改善自己的努力,就是涓滴地改善世界的努力:他涓滴地改善世界的努力,就是涓滴地改善自己的努力?!睘榱诉@種忠誠于內(nèi)心的神圣,我們從來不遺余力。自身、讀者、世界,我們總是把這三者,鄭重地放在一起。
我們的起點不高,我們對未知始終充滿謙卑,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巔峰的仰望。相信由此出發(fā),我們的心靈定能在更高的境界相聚,我們的理想會在更遠的地方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