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當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效率低下、學生厭學等現(xiàn)狀,提出了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來加以改變,并且從導入環(huán)節(jié)引發(fā)思維、展開環(huán)節(jié)維持思維、延伸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三個方面加以闡述,并分別舉了筆者在教學中的實例加以佐證。
[關鍵詞]思維 思維能力 延伸環(huán)節(jié)
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目前存在學習效率低下、學生厭學的普遍現(xiàn)象,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學習被動、學習主動參與度不夠。若再做深度分析,則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沒有充分運用思維能力。從教師的角度看,是沒有充分重視思維能力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心理學認為,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的超常、正常和低常的層次,主要體現(xiàn)在思維能力水平上。思維的品質,體現(xiàn)了每一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差異。事實上,教育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每一個體的學習質量。因此,在智力的培養(yǎng)上,往往要抓住學生的思維品質這個突破口,才能高效率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英語教學也不例外。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可以培養(yǎng)的。筆者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對此做了粗淺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使敘述簡便,本文舉例均出自蘇州大學出版社1998版五年高職教材《英語》,茲陳述如下,盼方家校正。
一、巧妙規(guī)劃導入環(huán)節(jié),引發(fā)學生思維
1 問題導入,引領學生思維的方向。進入新課學習前,學生的思維沒有著力點,思維的指向性不一,有效問題的設計,可以迅速地把學生的思維納入到通向預定認知目標的軌道上來,使他們及時把注意力轉到要學習的內(nèi)容上來。比如學習TheOlympic Games(UnitlO,Book I)時,可設計這樣的導入問題:What d0 the five interlocking rings symbolize(奧運五環(huán)象征著什么)?學生立刻把思維轉到奧運會這樣一個體育文化主題上來,并激起了探究的興趣。又如,教學Christmas(Unit7,Book I)時,可設計這樣的導入問題:What can you think of when we talk about Christmas(談到圣誕節(jié)你能想起什么?)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Christmas songs,Christmas card,Christmas trees等,而教師則可以順理成章地進入到對圣誕節(jié)的這幾個方面的教學。
2 故事導入,挖掘學生思維的深度。朗讀一段故事,造成學生認知的“迷惘”,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達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最佳求知狀態(tài)。比如教學About“Thank You'’ (Unit9,Book II)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小故事:Lin Ying went to America last week。His American friend,Jim,invited her to。his:birthday party。She sent a gift to him and enjoyed herself there。When she was leaving,he asked, “Could I give you a lift?”Lin Ying wanted to show her politeness and she refused.but she expected his second offer of help。To her disappointment.Jim didn’t make the offer again。通過這個故事,引發(fā)學生認知上的沖突:Lin Ying的做法在東方是可行的,體現(xiàn)東方文化含蓄的一面,為什么最后卻沒有達到目標呢?帶著這樣的認知沖突學習文章之后,學生才會恍然大悟:原來相同的offers of help(提出幫助)在美國只做一次。這樣的故事導入,在引發(fā)學生思維的興趣方面起的作用是其他方式不能比擬的,緣于此,學生的思維深度得到了挖掘。
二、精心布局展開環(huán)節(jié),維持學生思維
導入活動之后的課堂教學,對學生思維活動的訓練同樣不可或缺,而且方式更多,做法更靈活。
1 專題討論,培養(yǎng)學生深刻的思維能力。專題討論一般選擇那些學生熟知、認知程度較高且易于用英語表達的話題。比如學習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Unitl,Book I)時,筆者設計了一個The best way to learn Eng-lish well的討論話題,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分析,在他們進行了“我如何學習英語”的現(xiàn)狀闡述后進行討論,討論可以采用分組討論、個體陳述等方式。由于這種專題討論具有仿真性和實戰(zhàn)性,因此,每位學生在討論時既極大地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又考驗了臨場應變機智。這種討論須認真設計好每個環(huán)節(jié),考慮到可能出現(xiàn)的變數(shù),最好在課前就將討論題目布置下去。
2 光點觸發(fā),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能觸發(fā)學生進行相似相關聯(lián)想的知識點(光點),讓他們進行靈光一現(xiàn)式的思維創(chuàng)造,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比如,在學習英語諺語No one knows the value of health until he loses it時,筆者讓學生用其他單詞替換句子中的health。學生踴躍地回答出了love,friendship,time.freedom等,這種方式不僅進行了知識的拓展,而且是很好的思想教育。又如,學習了What Do Colors Mean后,筆者讓學生思考并嘗試翻譯下面的詞語:green bean(青豆)、green hand(生手)、grey beard(白胡子)、black tea(紅茶),等等,通過這種對比翻譯,學生了解了文化差異,鍛煉了思維能力,興趣也得到了極大地激發(fā)。
3 比較探索,培養(yǎng)學生多向思維能力。對于教材的某些篇章,教師同樣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性探究,培養(yǎng)他們進行相關思維探索。比如,學習了Life in a Big City之后,筆者讓學生總結大城市生活的特點,他們指出的有:busy,noisy,crowded,never sleeps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比思考Life in the Countryside有何特點,使他們的多向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
三、有效設計延伸環(huán)節(jié),拓展學生思維
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在課后延伸時也是要關注的。應該選擇那些課堂上比較難以完成、與所學知識關聯(lián)度比較高且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話題,深化學生對重大問題的思考,從而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學習了Computers(unit6,Book I)科普短文,筆者沒有停留在科普這一層面上,而是設計了思考題:Computers today are playing important roles in our life,but they also have disadvantages。Say something about their disadvantages,讓學生課后完成。在全篇文章談電腦的正面作用的情況下提出這樣的思考題,不啻當頭棒喝,有力地延伸了學生對文章的后續(xù)思考。又如,學習了Britain and Ireland后,筆者問學生:英國曾經(jīng)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并解釋其含義),它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對帝國的形成起何種作用?顯然,這樣有深度的課后思考題對許多學生來講并非易事。但沒有了這類思考題,學生思維便失去了生發(fā)點和著力點,便只會停留在淺層次上,不會對他們產(chǎn)生觸及心靈深處的影響。這類問題可以放松要求,完成作業(yè)的時間跨度可以加長,要鼓勵學生借助于信息手段和社會資源(如圖書館),多采用分組完成,讓每組學生集思廣益,既維持了他們繼續(xù)探究的興趣,又鍛煉了其合作能力,善莫大焉。
總而言之,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貫徹于學習的整個過程,教師應該重視思維能力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思考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都開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