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0后”踏入校園,具有新時期特色的大學生開始了大學生活。他們生理、心理處在一個迅速的變化期,離開了父母的身邊,很容易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群體逐漸形成了思維意識趨于獨立化、價值趨向現(xiàn)實化、個體需求日益多樣化、行為方式凸現(xiàn)個性化等特點。學業(yè)不精、情感脆弱、前途渺茫、社交恐懼、經濟困窘等種種壓力逐漸成為大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作為學生的領路人,班主任應重視和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引導大學生排解心理障礙,用正確的方式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一、 班主任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
高校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也就是說,班主任應根據大學生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心理特點,有效地開展不同內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1.加強有效溝通,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班主任在班集體中為特殊角色——“亦師亦友”,所以應力求營造平等和諧的氛圍。班主任應迅速融入集體、尊重學生,與學生溝通交流時多從學生的切身實際出發(fā),把握大學生階段的心理特征,與學生深入交流,挖掘其所作所為所想背后深刻的根源,和學生共同分析利弊,找出解決的辦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
2.設立多種形式的主題班會。班主任應充分借助主題班會的陣地,將實踐、競賽、文藝表演等形式引入其中,例如可以通過組織班級小分隊走入社區(qū),調動班級學生在為災區(qū)人民獻愛心的基礎上倡議居民獻愛心;可以利用小品、歌舞等文藝形式感染學生,讓學生通過耳聞目睹,感受“勇敢、自信、團結、向上”,感受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從中受益;當然,也可以通過座談會,針對“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如何與人交往”等問題,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與家長之間相互訴說和傾聽,開展交流式主題班會,通過共同參與討論消除錯誤觀念,讓同學們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拉近同學間、師生間以及家庭關系,使有困惑的同學們找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并努力解決它。
3.開展個別咨詢與輔導,引導學生提高自我心理調試能力。班主任面對目前班級學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應加以高度重視,及時了解大學生心理動態(tài),及時預防和排解,引導學生提高自我心理調試能力,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在個別咨詢和輔導工作中,班主任要注意溝通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應認同學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識地加以引導,教育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應學會信任、尊重、寬容,以誠相待,用真誠去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尤其是對于那些性格特別內向、不善交際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團隊活動,最終走出自我,融入集體這個大家庭中。此外,大學生大多滿懷激情,愿意為理想而奮斗不止,但由于感情強烈而脆弱,知識經驗積累不足而容易受到現(xiàn)實的打擊。班主任要因勢利導,促使大學生在關注自我和關注社會發(fā)展之間達成一種平衡,逐步擺脫在認識上放入主觀性和片面性,同時引導學生緩解由于不滿現(xiàn)實引起的過度的焦慮、無助等不良情緒反應,以及因此產生的不良行為。
二、班主任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具備的素質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廣泛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學校多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從班主任工作抓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保持高校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所以說,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配合高校完善此項工作。
1.保持一顆年輕且愿意傾聽的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十分重要,這就要求班主任能夠從學生切身實際出發(fā),為其著想,愿意傾聽。班主任要注意保持與學生關系的緊密性,隨時傾聽學生的所思所想。傾聽就意味著一種接納,所以班主任必須以一種真誠的心態(tài)來傾聽學生的聲音,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誠意,是在真正地傾聽自己的心聲。同時班主任應加強道德修養(yǎng),以一種平等的姿態(tài)對待學生,用言行舉止給學生以示范,做學生為人的楷模。
傾聽不意味著到處揭露、傳播學生隱私,相反地,班主任是以朋友、師長的身份傾聽,也就應該像朋友、師長那樣保守學生的秘密,通過引導學生思考,令其逐步放下心理負擔。
2.具有果斷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班主任了解學生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觀察、判斷能力。班主任應該通過敏銳的觀察,隨時掌握學生的樂觀、興奮、驚奇、疑惑、恐懼、害窘和其他內心活動的最細微的表現(xiàn)。具有敏銳觀察力的同時,要求班主任能從學生的細微表現(xiàn)中,捕捉學生思想信息,果斷地做出分析判斷。班主任應變能力強,引導得法,處理得當,就可以對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突然出現(xiàn)的情況,迅速地做出明確判斷,果斷采取措施,這不僅可以“化險為夷”,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之中,甚至可以“錦上添花”,增加師生間的情意,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3.沉著冷靜處理危險的方法。學生情緒激動、思維過于偏激,很容易發(fā)生危險狀況。這時,如果班主任手忙腳亂、沒有頭緒或者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采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和態(tài)度,往往不利于事件的妥善解決,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班主任應該時刻保持沉著、冷靜,穩(wěn)定學生的情緒,避免采用沖動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所以,愿意傾聽學生的心聲,能夠通過有效地溝通及時地了解他們的需求,在遇到學生心理問題的時候要沉著、冷靜,果斷地分析判斷以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是大學班主任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該具備的良好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