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弊髡咄ㄟ^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利用直觀教學,利用課外實驗、生物小講演等課外活動,利用教師與學生心理相容四個方面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關鍵詞]興趣 培養(yǎng) 趣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學生力求接觸和認識某種事物的意識傾向,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利用一切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的興趣,使學生學習生物變得積極、主動。
在教學中,教師應力求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生物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一、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中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很強。他們由于聽到或看到?jīng)]有見過的事物,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熱情,對事物的發(fā)展和結果都較重視。
在上“根”的這一節(jié)時,我不用土壤只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番茄,然后問學生:“這株不長在土里的苗能否繼續(xù)長大?”一下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對此非常感興趣。我趁機告訴他們:這是1940年,美國一個科學家做了無土栽培的經(jīng)典試驗,他用這樣的方法,培養(yǎng)出的番茄高達7.5米多,結的番茄最重過14公斤。這就是因為根具有在土壤里吸收水份和無機鹽的功能。學生議論紛紛。好奇心的誘發(fā)使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對根的功能的認識,就從抽象變?yōu)榫唧w。
二、利用直觀教學,培養(yǎng)學生興趣
直觀教學是指在教學中,以親身實踐或以具體事物、現(xiàn)象以及事物、現(xiàn)象的逼真描繪來激起學生的感性認識,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促進對知識比較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學過程。
1.對直觀教具的應用。在講“蝗蟲的呼吸”時,我先做了一個實驗:取兩只蝗蟲放在兩個燒杯里,一只將它的頭部浸入水中,一只將它的胸和腹部浸入水中,然后問學生:“這兩只蝗蟲,哪只先死?”同學大都說:“頭部浸水的那只一定先死。”我就給他們講述,蝗蟲的呼吸與其它常見動物的呼吸是不一樣的,并出示蝗蟲模型具體講述蝗蟲胸部的2對氣門,腹部8對氣門及呼吸過程。并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興趣不斷變換直觀手段。
如講“恐龍”時可用掛圖,恐龍生活在中生時代,現(xiàn)已絕跡,恐龍化石少,并不是人人都見過。那么對恐龍生活環(huán)境和形態(tài)的描述只能借助于掛圖。掛圖中的恐龍生活空間各異,植食性恐龍身軀龐大,行動慢,肉食性恐龍身軀小,行動快捷,性情兇猛。學生對不能復原的、絕跡的恐龍有了感知,對其生活環(huán)境有了直觀印象。
2.運用語言藝術,培養(yǎng)學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是最重要的因素,它是構成教學法的基礎,教學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有生動形象、簡潔準確、富有情趣的語言,才能吸引學生,引起他們的興趣。
巴甫洛夫曾指出:“言語與進入大腦兩半球的一切外來的和內(nèi)在的刺激都是互相結合的,所以語言能把這些一切刺激都信號化,并且能夠代替這些刺激?!边@說明語言直觀是通過教師的語言來恢復學生大腦皮層中已建立的暫時通路,它在教學中是有很大作用的。
在教學中還可以采適當?shù)谋扔?。比喻就是用生動的、熟悉的或者淺顯的事物去說明那些抽象、生疏的和深奧的事物或原理,使抽象事物形象化。
三、利用課外實驗、生物小講演等課外活動,提高學生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能加強學生的感知,引起學生的興趣,加強實驗教學,對學生進行生物科學的基本技能的訓練。它有助于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
生物新教材中,有很多實驗和演示實驗。除了千方百計做好實驗外,我還把一些實驗變?yōu)閷W生課外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如:“細胞的吸水失水原理”中,我讓學生把一個洋芋切成兩半,一邊挖一個洞,一個放清水,一個放鹽水,過一天后,讓他們自己觀察,并說明其中的變化。由于自己動手,學生相信細胞吸水失水的理論,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
生物小講演是我為活躍課堂氣氛開展的一次活動。我讓學生收集動、植物的故事,每天上課前十分鐘講演。學生在講演中間接接受了生物知識。
我感觸最深的是一次課上,一個學生講了非洲食人蟻,介紹食人蟻在十多分鐘內(nèi),可把一個人的包括衣服、頭發(fā)等在內(nèi)的東西吃得精光,正好為我下一節(jié)課講白蟻的社群行為打下基礎。
四、利用師生的心理相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生的心理相容,關系和諧,可清除學生逆反心理,在課堂教學中,可使氣氛活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功能和學生主體功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應適當表揚和鼓勵學生。表揚和鼓勵是推動學生進步動力,也是學生不斷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當學生正確回答時,要及時給以表揚和鼓勵;一時不能作答,要加以啟示與引導;如果答錯,不能指責,而應鼓勵的口吻,要求同學分析原因,找出合乎情理的答案。
在教學中教師應主動與學生交談,允許學生提問自己。教師可提問學生,學生可提問教師,在相互質(zhì)疑中相互學習,從而激發(fā)和發(fā)殿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在一種輕松、愉快、自然的氣氛中進行教學。
人們常說:“學生的興趣之火是老師用自己的興趣去點燃的?!比の缎越虒W寓教于樂,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積累逐日增長,主動地采集和制作動、植物標本,關心和了解生物圈變化,對環(huán)境、生物都有一定的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