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本包羅萬象,有的課文篇幅又很長,我們在閱讀中不可能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所以,我們在閱讀時,必須做一只飛舞在萬花叢中的蜜蜂,善于發(fā)現(xiàn)語文課文中的可采之點,大膽取舍,以點帶面,讀出妙處,讀出精彩,讀出感悟,讀出情趣。
那么如何進行采點,才能使語文課文常品常新,趣味無窮呢?
一、于點到處求深入
有許多課文的精彩之點、動情之處是被作者蜻蜓點水似的點到為止、一筆帶過的,因此它需要讀者借助于自己的閱歷體驗去進行個性化參悟。在閱讀時,我們要敏感地發(fā)現(xiàn)這樣的精彩之點、動情之處,順著作者的思路,結(jié)合自己的體驗去補充感悟。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中有這樣一段:
“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設(shè)想。當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
這里,作者沒有具體去描寫母親是如何“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如何“兼著痛苦、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只是寫道:
“現(xiàn)在我可以斷定,以她的聰慧和堅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來想去最后準是對自己說:‘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園子里出了什么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
這里,史鐵生給了我們一個多么好的機會啊!我們中的許多人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注意換位思考,往往忽略了家人的內(nèi)心感受,那么不妨把這一段空白補充一下吧!想一想自己“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呢?試著把母親的動作、神情、心理等表現(xiàn)出來,讓我們重溫一下被忽略的母愛,理解一下母親的艱難。這樣沿著作者的思路去引申放大,具體化解讀,不僅更好地理解了文本本身,也讓我們更懂得了感恩,懂得了換位思考,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
二、于無意中品有意
高明的作者總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璣。有時候看似不經(jīng)意的閑筆一抹,卻蘊含無窮深意,似平地驚雷,撼人心魄。語文閱瀆就是要善于從閑筆人手,閑中見意,平中見奇,由一閑而悟全篇,見一閑而知為文之道。如楊絳的《老王》里有這樣一段,寫老王最后一次到作者家去送香油和雞蛋:
“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嫒缢阑?,兩只眼上都結(jié)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p>
我們都知道老王將不久于人世了:
“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zhuǎn)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乙糙s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苍S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
這一處中的“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便貌似一處閑筆,似乎是作者順手寫出來的,哪里有什么深意啊!無非就是老王拗不過作者,等著拿錢就是,收了東西,付錢也是應(yīng)該的嘛!如果真的像這樣解讀,那楊絳就不是楊絳,老王也不是老王了。楊絳先生這一筆可不是閑筆,實是大有深意,仍是在表現(xiàn)老王的可貴品質(zhì)啊!一個行將就木的人仍在為他人著想:錢自己是用不著了,可是要是不接,連累別人托人捎去,那可真就罪討大了,那不就連累幾個人要操心嗎?楊絳先生似乎是不動聲色地寫著,可我們似乎也看到了楊先生閃爍在眼眶里的淚水。還有什么比“閑筆”處表現(xiàn)的偉大更震撼人心的呢?
三、于無聲處聽驚雷
有許多時候,作家在作品中會有意無意地留下一些空白點,有時候你可能會覺得是不是作家忽略了,忘記交代了,其實這正是作家的高明之處。于無聲處聽驚雷,此時無聲勝有聲,正是此類精彩之點的妙處。《葛朗臺》中的葛朗臺是一個眼里只有金子的守財奴,當他發(fā)現(xiàn)女兒的梳妝匣之后,老家伙眼里便沒有其他東西了。葛朗臺拔出刀子就預(yù)備撬了。
“‘父親,不能動呀,你教我見不得人啦!父親,聽見沒有?’‘老爺,求你!’母親跟著說?!赣H!’歐也妮大叫一聲,嚇得拿儂也趕到了樓上?!?/p>
在這段文字當中,歐也妮母女連續(xù)多次地請求葛朗臺不要撬梳妝匣,可我們注意到葛朗臺都沒有任何反應(yīng),一句話也沒有回答。是作家忘記寫了嗎?顯然不是。我們可以想象,葛朗臺眼睛盯著梳妝匣上的金子,正考慮從哪里下手呢,任你呼天搶地他也聽不到啊!正是這樣的不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吝嗇鬼形象,可以說是一切盡在不言中了。類似的還有《林黛玉進賈府》中王熙鳳初見黛玉的那段文字:
“又忙攜黛玉之手,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xué)?現(xiàn)吃什么藥?在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幻嬗謫柶抛觽儯骸止媚锏男欣顤|西可搬進來了?帶了幾個人來?你們趕早打掃兩間下房。讓他們?nèi)バ?。”?/p>
這一段固然表現(xiàn)了王熙鳳的地位和性格,但整個過程中林黛玉的無聲不也正好說明她寄人籬下的身份和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心情嗎?可見,空白處實在是作者的高明處。
生命的支點
張 月
一個有智障的孩子,每個人見了他都會煩。他整天哭鬧,身體不停地扭動。父母必須24小時照顧他,否則他會破壞家里的一切。孩子6歲的時候,還說不好一句話,而且他開始不愿見生人。醫(yī)生診斷后告訴他的父母:“可憐的孩子,他得了自閉癥。”
父母只得求助于康復(fù)中心??墒钱斔粠У揭患覂和甜B(yǎng)中心時,那里的老師也無法管教他,因為他不停地在課堂上尖叫,讓其他兒童驚嚇不已。
老師說這樣的孩子沒救了,讓他自生自滅吧。有一天,孩子發(fā)現(xiàn)了地上有一支水筆,就用它在地上畫了一道線。然后,他不停地玩著這支水筆,不斷在地上畫著線條,沒有人阻止他這么干。
第二天,他繼續(xù)畫。細心的老師發(fā)現(xiàn)了他畫的這些線條,驚呼:“天哪,他竟然會畫畫!”其實,這些線條并不是畫,只是一個智障兒童能畫出圓形、方形的線條,但這足以讓人驚訝。老師沒有像往常一樣奪走他手中的東西,而是在地上鋪上白紙,又給他不同顏色的水筆,讓他嘗試著用它們畫。
這個孩子就一直抓著他的水筆,除了睡覺之外的時間都在作畫。十年后,他的畫被人拿到了拍賣會上,被許多資深畫家看好。他的名字叫理查’范輔樂,他的作品在歐洲和北美展出一百多次,已賣出一千多幅,每幅的售價是2000美元。
現(xiàn)在許多人在感嘆一個有智障的孩子竟然可以成為畫家,但準都忽略了這樣的一個細節(jié):他眼里沒有其他的誘惑和干擾,只有他的水筆,即使在吃飯的時候還握著它。
單純、專注、智慧,這就是生命的三個支點吧!
(九月九摘自《商界》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