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韓中翻譯應該注意要考慮單詞一詞多譯,兩國文化差異導致的表達不同,以及漢字詞在韓語中的特殊性。
[關鍵詞]韓中翻譯 一詞多譯 漢字詞
一、單詞的一詞多“譯”
翻譯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時代的變化,結合上下文,不能局限于單詞字面上的意思,或者單詞某一單一的意思。漢語中的“肥”這個詞,在不同的情況下就有好幾種意思,比如:
1.我們挑這只又肥又大的羊吧。在這句“肥”就應解釋為韓語的.整句話的意思為:
2.黑龍江的土地很肥。
3.你們家的菜地還缺肥啊。.
4.這次你的差事很肥吧。
5.棉襖的袖子太肥。
以此類推,韓語中一個單詞也同樣能對應漢語中的好幾個意思。舉個例子來說,這一詞根據詞性的不同,可以有十幾種解釋。作為他動詞講時,它可以有坐、乘(),爬,怕(熱、冷、羞)等意()。作為自動詞,它的意思有:
1.燃,燒。
2.因陽光而曬黑。
3.表示吸收熱量變得發(fā)黃或發(fā)黑,相當于漢語中的焦、糊的意思。
4.表示非常干燥、干巴、干渴。
5.表示心里非常焦急的意思。
這也提示我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不能單純記它的某一個意思,還應該記住單詞的另外一些比較常用的意思。這樣在以后的翻譯中才能準確地把握單詞的意思,而不至于云里霧里,翻譯不到位。
二、 韓語中漢字詞的特殊翻譯
中韓兩國一衣帶水,兩國的交流歷史淵源,并且同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點。韓語受中國的影響,漢字詞至今仍占很大的比重。在翻譯這些漢字詞的時候,我們應該意識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變遷,很多詞的意思已經發(fā)生了變化,需要結合語境,找到適合的與之相對應的詞語來翻譯。比如韓語中購物的地方(),這一詞來源于漢語,非常接近漢語中的百貨店,或者說是百貨大樓,但是現在百貨店或者百貨大樓都是九十年代以前的叫法,現在大型的購物中心,一般都是商場、購物中心。這也就是說,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教科書上的內容永遠都是落后于時代變化的,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便利的網絡這一資源,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只要堅持“充電”,在翻譯的時候,我們就能游刃有余,跟上時代的步伐,能翻譯出一些比較新穎的東西。
三、注意兩國表達方式的差異
1.表達的引申意義。不光是一些詞,中國和韓國在很多表達方式上也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有一部分可以歸因為風俗習慣上的不同,也有一部分是因為,韓語和漢語中的詞,都不只有其字面意思,還有其引申的意思,所以一定要結合語境,具體情況具體翻譯。
比如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韓語中的“”,它就有兩個意思,其中之一就是只喝海帶湯,但是它還引申出另一個與之沒有多大干系的意思,即考試不及格、落榜。在翻譯的時候,只有結合文章的內容我們才能推斷出它到底是在吃飯,還是考試不及格。
2.風俗習慣的影響。在理解與翻譯的時候,有時候單純依靠上下文是不夠的,還應該根據中韓兩國的習慣風俗。
比如韓語中的“”,在韓語中的解釋是:.也就是說,此單詞一般來講不是指的字面上的意思,即請吃面條,一般都是指詢問對方結婚的計劃。這就源于韓國和中國結婚習俗的不同,韓國結婚后招待客人用面條,而在中國過生日的時候吃長壽面,結婚的時候沒有給客人吃面條的習俗。所以在翻譯表達這樣由于兩國習俗不同而產生差異的句子時,首先應結合韓國的文化,知道這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結合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按照中國的習慣來翻譯成中國人都普遍接受與理解的句子。所以“”這樣的句子,應翻譯成漢語的“什么時候吃你喜糖?”或者“什么時候喝你喜酒”等等。這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因為中國的習俗就是結婚的時候用糖來招待客人,以后也就代指什么時候結婚的意思了。
綜上所述,為了達到翻譯的要求,即信、達、雅,翻譯需要譯者具有淵博的知識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風俗人情,歷史典故等等。在中韓翻譯的理解與表達上,我們一定要結合時代的變化,結合上下文,不能局限于單詞字面上的意思,或者單詞某一單一的意思。
參考文獻
[1]延世大學韓國語學堂.韓國語教程4[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