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聲樂演唱和教學中,人們往往比較關注歌唱的各種技能,而容易忽視另一個問題——心理素質對歌唱起到的作用和影響。
[關鍵詞]歌唱心理 心理素質 心理障礙 聲樂教學
歌唱是一門智力與情感緊密相連的藝術,是一種極為復雜的心理活動,它是由人的呼吸、發(fā)聲、共鳴、咬字等多種動作的結合。這些動作協(xié)調配合主要是由大腦皮層對演唱器官來控制實現(xiàn)的,演唱過程中發(fā)生的認識活動,如歌唱的動機、想象、應變心理等。有很多都將整個貫穿于歌唱活動中,因此,歌唱時人心理素質的好壞,對聲樂的訓練學習,對教師教學成功的體現(xiàn)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應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實踐證明,只有心理素質好、技術好,才能在歌唱中發(fā)揮自己的水平。所以說,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對學習聲樂的學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歌唱心理產(chǎn)生障礙的原因
1.過度的緊張。在聲樂演唱中,對于緊張要全面認識,要適度。當你獨自站在寬大的舞臺上演唱時,面對著臺下許多的觀眾,心理上難免會產(chǎn)生一絲緊張,不放松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的緊張就要適度,適度的緊張可以讓有的歌唱者把這種狀態(tài)轉變?yōu)橐环N良好的、興奮的歌唱狀態(tài),把全身都調動起來積極投入到作品中去;而一旦過度緊張,你就會感到大腦空白,有的甚至頭昏缺氧,一張嘴唱歌就無法控制自己的聲音,影響歌唱的狀態(tài),有時候會把歌詞忘得一干二凈,出現(xiàn)卡殼現(xiàn)象,不能很好的發(fā)揮。這就會成為藝術表現(xiàn)的阻礙。
2.膽怯。怯場并不是緊張,而是來源于自身的心理作用,有的學生在上課自己一個人唱時挺好的,如果旁邊再多一個人就會喉嚨發(fā)干、發(fā)擠,唱不出來。有的臨上場時候突然感到膽怯,心跳加快平靜不下來,肌肉不放松,以至整個演出都不能達到應有的水平。所以我覺得怯場來源于自我的主觀意識,當然也不能排除周圍人的影響。
3.想太多。自己想太多,而使心理也跟隨你的想法發(fā)生變化,很多人在演出前會想著自己超水平發(fā)揮,這種想法本身是沒有錯誤的。但是演出的水平是建立在平時扎實的基礎上的,在舞臺上發(fā)揮很出色,然而總體水平是不會對平時的最高水準有太大的超越。過分地希望自己在演出中能有超水平的發(fā)揮,往往有時候還適得其反,給自己增加了一定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其實這些都是可以自我調節(jié)和避免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旦發(fā)生錯誤,就一直不能平息下來,繼續(xù)錯,越錯使自己更加緊張,連平時一半的水平都不及。這種怕出錯的心理往往會在演唱進行中出現(xiàn)。老去想可能會唱錯,以至精力不集中,出現(xiàn)更大的意外。音樂在時間的流動中展開,一旦出現(xiàn)錯誤,就無法改變,不能老想著出現(xiàn)問題,相反卻要集中精力把后面的演唱發(fā)揮好。
二、 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歌唱是高級心理活動之一。歌唱的心理在聲樂教學、演出中都很重要。教師一方面要傳授歌唱的技巧,另一方面還要幫助學生克服演唱的心理障礙,分擔學生的演唱壓力,讓他們能夠獨立演唱。教師應調動學生內在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的歌唱激情,鼓勵他們在實踐中不斷的改善自身心理素質,消除“怯場”心理,實現(xiàn)自我調節(jié)。
1.自我肯定。人要不斷的肯定和否定自己才會進步,而否定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向肯定方向發(fā)展,自我肯定,保持堅定的信念,增強自信心。由于一些不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常常使自己已準備好的演唱在舞臺上不能正常發(fā)揮,這些不正常大多來自慌亂的怯場、過高估計自己等。這也是缺乏自信心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我們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演唱技藝,要有扎實的功底,才能在演唱時有充分的自信,才能鎮(zhèn)定自若的發(fā)揮。例如我們在教學學生的過程中,讓學生唱歌降B之類的高音,不知道音高在這里時還可以唱出來,一旦你告訴他音高時,就唱不了了。這個時候就要靠老師給與肯定、鼓勵,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可多鼓勵學生參加演出,多鍛煉增加舞臺經(jīng)驗。
2.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歌唱者所需的心理素質。在訓練之前,要先懂得觀察學生的肢體面部來確定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必須告訴學生一個人的心理不自然、不平靜、精神不集中、不充沛就不能發(fā)出正確的聲音,只有內心充滿了歌唱欲望時,只有對學習聲樂有信心時才能唱到自己滿意的效果。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yǎng)歌唱的情緒,使學生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歌唱精神狀態(tài)。再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在學習中方法正確,練習得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歌唱中肌肉運動的能力,如氣息控制、咬字、吐字靈活并非一下子就能做到,不能操之過急。有的學生不顧自身條件盲目練習,使嗓子過度疲勞,甚至沙啞后還繼續(xù)唱。這不但對學習沒有好處,反倒有害。為了避免挫敗感,最好把學習目標定在學習能力范圍內這樣使頭腦清醒,心情舒暢,促進歌唱欲望,以達到學習心理平衡及歌唱機制的有效調節(jié)。
另外,學生在學校生活學習,多學校環(huán)境過于熟悉,一旦環(huán)境改變可能就出現(xiàn)大問題,所以要去適應不同的演唱環(huán)境,減少陌生感及其他因素的干擾。
身體的好壞其實也影響心理,有的學生喜歡通宵上網(wǎng),不利于身體的休息,要有充分的睡眠,這些都有利于演唱者具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和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
總之,歌唱教育應在提高學生歌唱技巧和藝術表現(xiàn)的同時,注意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從課堂走向舞臺表演時能順利的克服舞臺上緊張的心理障礙。只有把歌唱技巧與心理素質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地完成聲樂的藝術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