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喜愛學習,喜愛老師,喜愛學?!笔菍W校的辦學愿景。一線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應力圖以學生“喜愛語文課堂教學”為突破口,達到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 從課堂教學設計來看,課堂教學應根據(jù)學生發(fā)展來選擇
課堂教學首先應根據(jù)學生原有的語文素養(yǎng)來選擇,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施教。所要克服的障礙應該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照本宣科地采用語文教參和別人過去的經(jīng)驗,不敢選擇;另一方面只講本體性知識,不講背景性知識,或者對背景性知識重視不夠。二是根據(jù)新課程特點選擇。新課程提倡的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它符合解決實際問題需要綜合運用各個學科知識和能力的生活特點,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無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有多方位的知識關注:要有文史哲的知識背景,要全面透視文化的厚度,要瞻前顧后文化的因果。三是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言語實踐,讓學生在課堂中有話可講,有情感可傾訴。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提升語文修養(yǎng),使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在上宗璞《花的話》這篇童話時,教師可把那些平日不大愛發(fā)言的女生扮成各種花兒,在課堂上表演,模仿群花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每位同學都會主動參加到課堂中來,積極思考,認真回答問題。教學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二、 從課堂教學行為來看,課堂教學要和學生的思維同步
一是本著“興趣先行”的原則,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要以引起學生的學習意向為抓手,即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強烈感受,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應在語音的抑揚頓挫、節(jié)奏的輕重緩急上下足工夫,在重復和深入淺出的教學藝術上下足工夫,不可忽視,然后才是用深刻思想、真摯情感和細膩的故事感召學生。教育家斯特金認為:“教學效果基本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基礎上展開的。二是要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nèi)容。勝不延道,求勝乃可貴。學生往往有強烈的求勝心。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么程度以及學什么,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么或?qū)W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當目標達成之后,評價和分享必不可少,這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關注點之一。三是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行為有自己的個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聽興奮。如在教《一千張?zhí)羌垺窌r,因為是借班上課,筆者采用個性化方式,用學生最喜歡的機器貓導入,契合了老師和學生的共同愛好,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個性教學是最有感召力,是融入語文教師對語文的感悟、對生活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是最直接最本真也是最有效果的一種教學行為。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么,即使教師教得辛苦,也不能稱其為真正的教學。
三、從課堂教學過程看,課堂教學要有和諧氛圍
一是學生喜歡與否首先取決于課堂教學的環(huán)境和氛圍。葉圣陶曾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覺親。如果課堂氛圍是僵化而壓抑的、無生命活力的,學生難以喜歡;如果課堂環(huán)境和諧、融洽,充滿語言的智慧,學生的參與和探究是得到關注和鼓勵的,學生更容易喜歡。語文課堂最容易創(chuàng)設情境氛圍。在上《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這篇課文前,我就利用多媒體播放《好漢歌》音樂畫面,學生很容易被精彩的畫面和氣勢磅礴的歌聲所吸引和感染。除此之外,一個故事、一個人物、一句唐詩宋詞,拈來都是一番真情,最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二是學生情緒是否積極:如果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被邊緣化即被忽視,或者不能及時和學生互動,情感的共鳴很難達到,文章的審美愉悅也無從說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喜歡就表現(xiàn)為學生對教學是期待的更是因此而激動,學生希望自己成為課堂的焦點,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三是設置懸念來把握課堂節(jié)奏。通過情感鏈條上突如其來的一段空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增強求知欲。例如《統(tǒng)籌方法》中講田忌的故事,我是這樣設置懸念的:田忌和齊威王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齊威王每個級別的馬都比田忌的強,田忌的馬賽輸了嗎?假如你作為田忌的好友孫臏,你將如何幫助田忌取勝呢?快快開動你們的腦筋!學生炸開了鍋,情感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自然興趣盎然。四是教學需要節(jié)奏變換和興奮調(diào)整。一節(jié)課中,學生不可能長時間處于興奮和激動的當中,教學需要把握一個度,要盡其能力延長興奮和喜歡終究是高質(zhì)量、高效益的保證。
由此看來,在“三喜愛”背景下的教學設計、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是“一切以學生為本”,契合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重視。唯有如此,學生對于老師的語文課堂教學才是喜歡的,進而才能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