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以五千年傳統文化為立國之基,中華傳統文化帶有強烈的民族色彩。“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語文教學應該承擔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特別是愛國精神、民族尊嚴、誠信禮讓、心存感恩的傳統美德亟待弘揚。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中華文化代代相傳。
[關鍵詞]傳統文化 傳承弘揚 感恩 誠信禮讓
傳統文化是中華歷史文化的瑰寶,應該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繼續(xù)傳承,使中華文明在新的文明發(fā)展中吸收、融合傳統文化的精髓,進一步得以完善。傳授傳統文化知識的語文教學,理所當然承擔起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下面筆者就中國社會傳統文化的現狀和中學語文教學應向學生傳授哪些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令人擔憂的現狀
中國社會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經濟的需求渴望越來越強烈,外來文化不斷滲透,越來越多的孩子熱衷于外來文化,更為甚者的我們不少青年學生,受西方思想影響,價值觀、人生觀、審美觀、道德觀都嚴重“變形”,如事親無孝,為國無忠,在金錢、美色面前喪失民族氣節(jié),目無師長,缺乏誠信禮讓,對他人、社會沒有關愛之情、感恩之心。語文老師更要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要有相應的傳統文化根基和藝術修養(yǎng),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東西闡釋出來,還能引發(fā)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因此,語文教學對于傳統文化的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語文教學對優(yōu)良傳統的傳承
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我們語文教學就應該指導學生,從傳統文化中“放出眼光、運用腦髓”積極主動地拿。取其精華,剔除糟粕。
1.忠君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盡管它深深地打上了封建時代的烙印,但是忠于祖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關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已代代傳揚。在悠長的歷史長河中,不少忠義之士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乃至生命對此進行了詮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一腔熱血,滿懷赤誠;“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孔明,“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己”;“怒發(fā)沖寇”“壯懷激烈”的愛國將領岳飛,視“功名”如“塵與土”,走過“八千里路”的“云和月”,終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為人生目標,發(fā)生“還我河山”的呼喊;堅信“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的譚嗣同泰然赴死,吟出“我自橫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豪邁;“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一生用犀利的筆鋒向黑暗宣戰(zhàn),發(fā)出“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的吶喊。
2.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有著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抖Y記》云:“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薄睹献印吩唬骸袄衔崂弦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薄吨杏埂氛f:“推己及人,由親而疏,由近及遠?!睅浊陙?,炎黃子孫已將單一的孝演變?yōu)樽鹄蠍塾祝⒊蔀橹腥A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缎⒔洝吩疲骸吧眢w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边@里所講的“孝”,實際上就是對生己養(yǎng)己的父母進行報答,對關心幫助過自己的人產生感恩之情。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民族傳統文化得以弘揚發(fā)展的紐帶。因為獨生子女較多,不少青年學生從小養(yǎng)成了目中無人,驕橫無禮的習慣,養(yǎng)成不思學習,游手好閑的毛病,“讀書無用論”統治著他們的思想,由于厭學,最后就演變成對教師的不尊重,給老師起侮辱性外號、辱罵老師,有的甚至毆打老師。他們的行為嚴重違背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這一傳統美德。古語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薄R虼宋覀兘逃龑W生要學習科學知識,學貴專一,學貴刻苦,學貴有恒,要懂得對無私給我們“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老師感恩,適時回報師恩。
3.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在市場經濟沖擊下的人們慢慢缺失了人最起碼的道德準則——誠信。于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誠信、知禮顯得尤為重要。墨子曰:“言不信者,行不果?!笨鬃釉唬骸懊駸o信不立?!惫磐裉欤\信成就了多少“山無棱,地無角,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愛情,成就了多少“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友情,成就了多少“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忠誠,歷煉了多少“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的品質。因為他們深知,誠信能讓孤寂的靈魂得到安慰,失望的人看到太陽,痛苦的人體會到甜蜜,因為他們深信,誠信乃立人之本。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有虛左以待的信陵君,四歲讓梨的孔融,三顧茅廬的劉備。古人將“禮”列為治國四綱之首。文明禮貌,是社會公德的重要規(guī)范,是社會和諧的潤滑劑。
因此弘揚誠實守信,文明禮讓是我們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一環(huán)。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fā)展,世界的眼球已轉向了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少是精忠報國、誠實守信、和諧禮讓、和衷共濟,他們行孝感恩,具有強烈的民族尊嚴,如各國人民能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就會減少隔閡,增進友誼。但是我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都缺少了解,怎樣去說服別人。中國傳統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成世界文化多元的重要因素。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只有擔當起弘揚傳統文化這一歷史使命,讓中華民族堂堂正正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