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創(chuàng)造了開放式的語文學習氛圍,同時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和生活體驗,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
[關鍵詞]課外閱讀 拓展教學 小學語文
語言文字的積累,其途徑是聽和讀;語言文字的表達,其形式是說和寫。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在會讀一本書的基礎上,走出課堂,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吸收名家名篇的語言精華。開展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學生積累語言,豐富知識的有效方法。
一、激發(fā)興趣
為了貫徹落實《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我十分重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課外閱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盡可能地滿足于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我根據(jù)小學生愛看電視的特點,鼓勵他們看動畫故事、兒童節(jié)目,還經(jīng)常讓學生上臺講故事。那生動的語言、曲折的情節(jié)、聲情并茂的誦讀都對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染力。豐富的閱讀方式也是使學生對閱讀感興趣的關鍵之一。在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時,我不僅采用了指名讀、互讀、分角色讀等多種讀的形式,還采用了游戲、表演等方式,大大增強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推薦材料
1.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書
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fā)起來后,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讓學生有好書可讀。推薦時課外書要考慮以下幾點:
(1)要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 有些文章的內容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文章的語言很容易與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建立聯(lián)系。已有的經(jīng)驗積累能幫助學生找到更準確的表達語言,同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當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活動或不良的思想傾向時,我就找些相關的書籍進行思想教育動員。例如,廣播操比賽快到了,教師可結合集體訓練,選擇《長征故事》這樣的文章讓學生閱讀,學生便全身心投入。
(2)要與學生的心靈世界息息相通。童話故事具有幻想性,但幻想中卻往往寄托了孩子們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們內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對于孩子們來說具有很大的魅力。好奇是孩子們的又一天性。孩子們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總想問個“為什么”。他們喜歡讀一些探險和科幻的書籍,就是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所以像《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等作品都能引起他們的極大興趣,值得推薦。
另外,兒童詩反映了孩子們純潔的童心和天真的童趣,語言精練形象,讀起來音韻和諧、節(jié)奏明快、瑯瑯上口,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也是孩子們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
(3)讀物的語言水平要略高于學生。。“名家名句”、“唐詩宋詞”等經(jīng)典范文,文辭優(yōu)美,能直通學生的精神世界,學生讀這樣的文章,語言和精神的修養(yǎng)都會得到提高。
一些千古傳誦的名句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些詩句與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心靈世界很接近,容易產(chǎn)生共鳴,應多選一些含有這些語言的文章讓學生閱讀。
2.結合語文課本開展拓展閱讀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有著復雜的背景。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資料,要理解課文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開展拓展閱讀,加大學生的閱讀量。
學寫人的文章,可以選擇與這個人相關的其他文章來讀,從而對這個人有更深更廣的了解。也可以選擇與這個人物相似的其他寫人的文章來讀,讓學生在比較閱讀中獲得更多的語言,獲得對人物更深更廣的認識。例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課前,我組織學生查閱和魯迅生平相關的文章。這些拓展性閱讀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理解課文的語句、領悟內容提供了支撐。
3.拓展課外閱讀的渠道
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信息時代,應讓學生明白要通過各種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們的課外閱讀也不能限于書本。除了班級圖書角里的書籍和學生訂閱的雜志以外,還可以學會用各種途徑進行廣泛閱讀。雖然沒有上網(wǎng)閱讀的條件,電視中一些優(yōu)秀的欄目等也是獲取知識的好渠道。
三、指導課外閱讀方法
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因此,我們要利用課堂,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于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如精讀法、略讀法、瀏覽法、做讀書筆記等。這樣學生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加以實踐應用,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開展讀書評比
小學生情趣不穩(wěn)定。為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便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的成果,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教室的一角,設置作品欄,展出學生摘錄的筆記、讀后感和手抄報等作品,使學生對課外閱讀保持持久的興趣。
語文課外閱讀活動很好地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創(chuàng)造了開放式的語文學習氛圍,同時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和生活體驗,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
參考文獻
[1]巢宗祺,雷實,陸志平.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S].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