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素養(yǎng)是高校外語教師專業(yè)素質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是衡量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筆者采用問卷及訪談對河北省三所高等院校外語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狀況進行調查,了解到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具體的措施。
[關鍵詞]高校外語教師 信息素養(yǎng) 調查 啟示
一、研究背景
信息化社會帶動了整個高校外語教育體制和教學模式的革新。為了迎接信息化挑戰(zhàn),作為高校外語教育中的關鍵因素,高校外語教師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顯得尤為重要。外語教師必須適應信息化社會所提出的新要求,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適應信息化浪潮。
信息素養(yǎng)一般是指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指獲取、分析、生成、使用和創(chuàng)造信息的綜合素質。高校外語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是指外語教師在基于信息化的外語教學實踐基礎上,根據社會信息環(huán)境的發(fā)展要求,對信息進行檢索、獲取、分析、處理以及利用信息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并且熟練地應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能力。高校外語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一般分為四個方面:第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意識;第二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第三要有較好的信息能力,即有效利用信息設備和信息資源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以及創(chuàng)造新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是教師信息素養(yǎng)結構中最為重要的因素;第四要具備良好的信息道德。信息素養(yǎng)是高校外語教師專業(yè)素質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是衡量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為了解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基本情況,筆者采用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研究設計,綜合交叉使用問卷、訪談等調查工具,調查了解了河北省三所高校(河北醫(yī)科大學、河北經貿大學、河北師范大學)外語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狀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本調查問卷內容設計以信息素養(yǎng)的四個主要方面,即信息意識、信息技術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為基本出發(fā)點。在題型的設計上,主要采用了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兩種類型,通過當面發(fā)放并回收和電子問卷兩種形式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數據分析及結論
(一)高校外語教師對信息、信息社會、教育信息化等問題有一定的認識,普遍具備一定的信息意識,能認識到信息在信息時代的重要作用,認為準確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的教學決策的基礎。多數教師具有迅速、有效地發(fā)現并把握對自己的教學有價值的信息的意識,能迅速有效地發(fā)現并掌握有價值的信息。如在對本學科前沿領域知識的關注程度方面,調查結果表明:64%的教師表示非?;虮容^關注,32%的教師表示不太關注,4%的教師表示根本不關注,73%的教師表示能夠有選擇性地接受并學習新知識,充分說明高校外語教師對信息有積極的內在需求和一定的敏感性。
(二)高校外語教師掌握了基本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多數教師掌握最基本的Office應用技術和簡單的網絡知識,通過Office中的Word和Excel軟件可以進行文字和數據處理工作,通過Office中的Powerpoint進行圖、文、聲、像方面的數字化處理,變成課堂教學課件,通過網絡知識檢索選取自己需要的數字化資源。如在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方面,調查結果表明:72%的教師經常通過因特網、校園網查找教學信息,22%的教師經常通過書刊雜志獲取教學信息,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教師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三)高校外語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能力。其中包括信息判斷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信息生成能力、信息傳遞能力。如在信息的處理方面,52%的教師經常按照一定的方式整理所獲得的信息。在信息生成及傳遞方面,45%的教師表示經常將整理加工過的信息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43%的教師表示經?;蛴袝r使用計算機管理教學,32%的教師表示經?;蛴袝r使用計算機與學生進行交流,56%的教師表示經常使用電腦多媒體教學。這表明教師基本能夠利用信息工具與課程相整合來進行學習工作,并利用信息來解決教學中的各種問題。
(四)高校外語教師普遍具備良好的信息道德。作為信息的傳遞者,高校外語教師能夠遵循在獲取、使用、生成和傳遞信息的過程中的道德要求,選擇那些有積極影響的信息進行加工、合成,以生成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學生的信息,抵制那些有負面影響的信息。
當然,由于每個高校外語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思想不同,尤其對現代教學技術的認識和掌握水平不同,教師獲取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有的教師信息素養(yǎng)較好,綜合能力強,學科知識全面(尤其是計算機知識),掌握了很好的硬件知識和軟件資源。有的教師信息意識缺乏,信息觀念落后,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采取逃避、抵觸的態(tài)度,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因而造成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難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狀況。有的教師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知識有限,組織運用資源程度較低,只能對信息進行簡單的加工。同時這部分教師認為課件的教學設計及開發(fā)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往往原樣照搬全部現成教學資源,難以創(chuàng)造性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這兩部分教師以四十歲以上中老年教師居多。有的教師過度依賴技術,只一味地追求信息技術效果的展示,用設計課件代替了教學方法的研究和選擇,結果運用了現代教育技術,使用的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導致信息技術的利用只是從傳統(tǒng)的“人灌”變成了“機灌”,只強調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因而,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少,大部分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
三、啟示
隨著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外語課堂、電腦網絡進入外語教學以及信息技術在外語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高校外語教師作為外語教學改革的參與者,提高信息意識,認識、掌握并創(chuàng)新地運用信息技術已成必然。
因而,教師應做到:(一)必須轉變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學習觀,自主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二)確立正確的信息觀念,合理科學地應用信息資源。應該認識到,表面上,教學信息化帶來的是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多媒體化,而實際上,它帶來的是深層次的變革,即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所以高校外語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遵循現代教學的基本原則、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學生為中心,在使靜態(tài)的書本式教學轉變?yōu)槁曇簟D像、文本等動態(tài)的、立體的、互動式教學的同時,應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媒體信息資源進行有選擇地加工,并充分認識和了解各教學媒體的特征,本著有利于教學目標實現的原則對其進行合理地選擇。(三)提高信息技術,充分運用信息資源。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利用專業(yè)數據庫、數字圖書館、專題網站、各種搜索引擎等平臺,充實自己的知識能力,并使教育內容豐富化、信息化。廣泛應用教育博客,教育論壇,教育專題的QQ群等平臺,使得教育交流已不僅僅局限于備課組,教研組或者幾所學校之間,而是面向全國。最終實現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全過程、全方位的整合,優(yōu)化整個外語教學系統(tǒng)。
學校應做到:
(一)加強硬件建設,完善校園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建設。(二)要建立和完善教師計算機培訓和進修制度,有計劃、分層次地對高校外語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培訓。對信息技術基礎好的中青年教師應從嚴要求,培訓內容主要是多媒體課件制作、網絡使用和網頁制作及軟件的設計開發(fā);對計算機基礎差的老年教師從寬要求,培訓內容主要是計算機應用能力,使其掌握計算機應用的一般操作,讓計算機真正成為教師教學可使用的工具之一。(三)制定科學可行的考核標準和激勵政策,將信息技術的使用與教師的業(yè)務素質考核結合起來。學校要激發(fā)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組織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整合方面的公開課、展示課和科研課,并與學期評估、考核聘用和評優(yōu)晉升掛鉤。(四)在學校形成提倡使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改革的風氣。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教學內容的研究者和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應適應信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學習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為變革下的外語教學作出自己的貢獻。
本文為2008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河北省高校創(chuàng)新型外語教師素質培養(yǎng)模式研究與實踐”的相關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HB08BJY019。
參考文獻
[1]李蘭.信息化網絡時代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J].繼續(xù)教育,2006(6).
[2]劉建玲.從誤區(qū)入手探索如何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