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和“兩”雖然都是數(shù)詞,但在用法上是有區(qū)別的,在多種情況下是不能隨意換用的。我們在書面表述或板書時,一定要注意它們之間的細微區(qū)別,否則,讀起來不僅拗口,不合語言表達習慣,還容易產(chǎn)生歧義。
但是,不能不指出,一些平面媒體在新聞報道中不太注意“二”與“兩”的細微區(qū)別,經(jīng)常出現(xiàn)混用和亂用現(xiàn)象。如某大報在一篇報道中,副題里講得是“兩個月”,而在文中就寫成了“二個月”。前者用得是對的,后者則用錯了。還有,一些教師在板書中,也不注意“二”與“兩”的區(qū)別,一會兒寫成“二”,一會兒又寫成“兩”。類似這種不規(guī)范、混用、亂用“二”和“兩”的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較普遍,應該引起重視。作為傳媒特別是平面媒體的編輯記者,對于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使用,肩負著重大責任,要起好把關作用,引導受眾正確使用“二”與“兩”。
筆者在這里對“二”與“兩”的區(qū)別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數(shù)詞“二”連用或者與別的詞組合,可以表示序數(shù)、分數(shù)、倍數(shù)、概數(shù)等等,如第二、百分之二、二三十個、二十歲上下,等等。
讀數(shù)目字時,只用“二”,不用“兩”,如一、二、三、四;在小數(shù)和分數(shù)中,也只用“二”,不用“兩”,如五分之二,百分之零點二(0.2%)等等。
在序數(shù)中,也只用“二”不用“兩”,如第二名、二哥、二姐、二月等等。
在多位數(shù)中,“百、十、個”應用“二”不用“兩”;但在“千、萬、億”的前面,一般情況下“二”和“兩”都可以用。但如“兩億二千萬”、“六萬二千”,“千”在“萬、億”之后,以用“二”為常。
數(shù)詞“兩”字一般用于量詞和“半、千、萬、億”之前,如:兩扇門,兩本書,兩只羊,兩頭牛,兩個半月,兩半,兩千元等等。
在一般量詞前,用“兩”不用“二”。
在傳統(tǒng)的度量衡單位前,“兩”和“二”一般都可以用,但一般用“二”為多,但“二兩”不能寫成“兩兩”。
在新的度量衡前一般用“兩”,如“兩噸”、“兩公里”、“兩米”等等。
至于一些有特定意義的詞組,如“二把刀”、“二百五”、“二人臺”、“二地主”等等,不能用“兩”來替代;而“兩廣”、“兩儀”、“兩司馬”、“兩面三刀”、“兩條腿走路方針”等等,也不能以“二”來換用。
而“倆”字,在使用上則比較好把握,在一般情況下,它主要表示“兩個”或不多的意思。如“咱們倆”、“你們倆”、“就咱倆”等等。需要說明的是,用了“倆”字,后面就不再加“個”字或其它量詞了。
筆者發(fā)現(xiàn),在書面表達時,容易混用、換用“二”與“兩”,如果換成口頭語言表述時,就會自動糾正過來,筆者想,其中的原因大概在于人們發(fā)音時,有一種習慣傾向。例如,學生請假,口頭表述時,一定會說“我請兩天事假”,絕不會說“我請二天事假”。由此可見,我們在采寫或編輯稿件時,拿不準究竟該用“二”或“兩”的時候,不妨在心里默讀幾遍,反復推敲推敲,就可以大大提高使用的準確率。
(作者單位:包頭財經(jīng)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