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鵲,是家鄉(xiāng)一種很古典的鳥。它的模樣并不俊俏,羽毛并不艷麗,叫聲并不絕美,但這卻并不影響古往今來它在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我想像許多動物一樣,它的名字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單純的符號,而有其豐富的表意內(nèi)涵,那一個“喜”字誰知凝結(jié)了多少人甚至是多少代人的縝密觀察和思索,承載著多么豐厚而樸素的文化內(nèi)涵。想象著我們的祖先,在俯仰宇宙觀照自我生存繁衍的過程中,每有所得,這種灰不溜秋的極其普通的鳥便總是適時的叫起,直至天長日久,以致它一叫便使人想到會有喜事來臨。這樣一來便使人的愿望和自然的物象合二為一,不光慰藉了人求美崇喜的心態(tài),也賦予了這種鳥以喜慶而詩意的名字。這一點和我們?nèi)祟惖男彰兄嗝吹貌煌覀兊男彰鷣碛蔀橐环N失義的符號,即使有也頂多寄予了上輩人的愿望,與本人實在無關。而喜鵲,卻從不辜負它的名字,年年月月地為人們傳遞著喜報。小時候,一有喜鵲在院中的果樹上“喳喳”地叫,母親總會說:今兒個有戚人要來。而往往的,半前晌的時候,便真的來了戚人。有時候是二舅,有時候可能是大姨。鄉(xiāng)村里的人們和外界交往少,因而家中的客人一般情況下總是親戚,而且大多又是近親,所以在鄉(xiāng)下稱客人不叫客人,而叫戚人。而來戚人,對大人來講,或許沒什么,但對于我們孩子來說,卻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喜事,因為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來了戚人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吃上酥香的白面餅或香脆的油炸糕了。
小時候,喜鵲的數(shù)量要比現(xiàn)在多得多。喜鵲總是在村邊或者田野的小樹林中結(jié)巢。尤其在冬天,你抬頭注目那些光禿禿的直立的樹木,總會發(fā)現(xiàn)夾在樹杈上的一個一個用樹枝精心編織的圓形的喜鵲的巢。這些工藝品一樣長在樹上掛在天空的巢,在嚴寒的冬季,除了給喜鵲切實的庇護之外,帶給我的卻是濃濃的暖意和濃重的詩意。鄉(xiāng)村的孩子冬季也一樣常到戶外,放野火,捉迷藏,滑冰船,趕尖牛。有雪的日子,常常跑到雪野上,堆雪人,打雪仗,或者尋找野兔的腳印趕兔子。有時候跑累了,我會獨自依在那些落完葉子的光禿的樹干上,迷起眼睛看著那些懸掛在樹上的喜鵲巢,心中便會生發(fā)出一種說不出來的情緒,似乎體內(nèi)有什么東西在蠢蠢欲動,極需要流泄出來,但往往是嘴動了動,卻什么也沒說出來。我只是后來“啊啊”地大喊了幾聲。的確,在曠野中,似乎還只有這大聲的叫喊才能表白一些什么。好多年后,當我已經(jīng)在筆記本中信筆涂鴉了不少分行的文字后,當我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許多人事及情事,已經(jīng)讀了許多詩歌并認為自己已經(jīng)明白了詩歌,當我逐漸懂得了那一種情緒,我想再拿起筆用分行的形式把它寫出來時,我才發(fā)現(xiàn)我似乎已經(jīng)永遠地失去了那一種激情。
如今,在城市久居的我,總要隔三差五地到鄉(xiāng)下去,一來是去探望年邁的父母,二來便是去親近那塊生我養(yǎng)我的黃土地,在記憶與現(xiàn)實交叉的故鄉(xiāng),放飛自己疲憊的心靈。今年的春節(jié),按家鄉(xiāng)的風俗,我?guī)湍赣H在白麻紙的窗格上貼上五顏六色的窗花。在那些濃郁喜慶的窗花中,我竟然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實中少見的喜鵲。那是一副喜鵲登梅圖。虬道勁的枝,艷麗而高潔的怒放著的梅花,棲息在枝頭報喜的花喜鵲。是的,的確是花喜鵲,在窗花上,喜鵲不再是黑白的單色調(diào),而被賦予了極其濃郁的彩色。這種大膽的夸張的技法,更加直接地渲染出一種喜慶的氣氛。整幅喜鵲登梅圖,色彩濃郁,構(gòu)圖和諧,將農(nóng)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憧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知道,在家鄉(xiāng)不光窗花,而且在許多古民居的磚雕木刻中以及古家具的雕飾上甚至像枕頭頂之類的生活用品上,喜鵲登梅都是做作為一種定的意象長期存在著。好長一段時間中,我都一直不明白為什么要將喜鵲與梅花做作為意象組合起來。我的經(jīng)驗中,梅花好像大都生長在南方,北方是極其少見的,反正我沒有在我的家鄉(xiāng)發(fā)現(xiàn)過梅花。但為什么相距這樣遠的兩種物象卻那樣融洽地出現(xiàn)在家鄉(xiāng)的窗花中呢?
在我的印象中,喜鵲的巢總是結(jié)在村外,我一直弄不清這是為什么,是嫌村中嘈雜,還是喜歡獨居?現(xiàn)在看來,喜鵲明顯不同于麻雀,也不同于燕子,它與人類關系雖然密切,但卻又不那么依附于人類,似乎始終在堅守著自己的一份孤高,與人類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它有著自己的一份尊嚴。在這一點上,或許倒是與梅花有著某些相通之處。它們似乎都有著一種孤傲高潔的品性。在我國的文學史上,有多少吟詠梅花的詩詞呢?梅花真可謂一枝獨秀!它凌風傲雪,卓然不群。處驛站而孤高自賞,傍春水而疏影橫斜,立墻角而暗香浮動,居深山則花茂枝閑。自然的格高俊賞的梅花與士人們孤高自傲的精神融為一體,花人合一,共同鑄就了一種孤傲高潔的品格。我想,能將文人眼中孤高自傲的梅花與村夫俚婦心中的喜慶而高傲的喜鵲作為一種整體意象那樣和諧地融入到一幅藝術作品中,這是一種極富想象力極富詩意也極其大膽的藝術創(chuàng)造。它寄托了普通百姓向往幸福喜慶生活崇尚高尚人格的美好愿望,同時也說明了封建社會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的社會理想與人格追求和普通百姓有著某種相通之處。
如今看來,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雖然豐富了人們的物質(zhì)及精神生活,但也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不小的破壞。這些年來,喜鵲是少多了,偶偶爾在中見到一個喜鵲巢,竟令人相當欣喜,所以更不用說能常聽到喜鵲的報喜聲了。而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似乎變得極其現(xiàn)實了,追求財富不光冠冕堂皇地掛在人們的嘴上,而且更付諸在行動上。無度的物欲追尋不光肆虐地破壞著詩意的自然,而且它所帶來的感官刺激也長期地蒙蒙蔽人們真正的精神需求。因此我更加歡喜并珍視家鄉(xiāng)窗花中的這喜鵲登梅圖了。在現(xiàn)實的喜鵲正越來越遠離我們甚至要淡出我們的視野的時候,在我們的詩情正因愈來愈失去自然對應的物象而日益枯竭的時候,正是那些平凡卻心靈手巧的村夫村婦們用他們的雙手和夢想將喜鵲放飛在了那塊民間藝術的豐厚土壤上,使這喜慶的鳥兒千百年來能夠一直保持著生機勃勃的活力,使我們的心靈得以有一個詩意的寄托。
有人說物欲橫流的社會不需要詩情畫意,我對此卻一直持懷疑態(tài)度。我總以為那一顆顆在商海人潮中縱橫馳騁游刃有余的靈魂總會有疲乏的一面,它們其實也需要一個駐足休憩的詩意港灣。事實上,物資的富有或許更能激起人們對精神生活的渴求。近些年來,當富裕起來的人們在繁花簇錦的生活長河中驀然回首,卻發(fā)現(xiàn)周圍是一片冷漠和虛偽,人與人之間雖然近在咫尺,但心靈卻相距遙遠。而造成這一切的卻正是我們自己。當我們將自身的物質(zh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時,當我們用物質(zhì)的尺度去丈量精神時,我們不光破壞了許多自然的東西,舍棄了許多代代傳承下來的優(yōu)秀的精神遺產(chǎn),其實也正在失去一種精神,一種宗教的精神,一種人文的精神,一種藝術的精神。而這些卻恰恰是我們的生命所必需的。正像我們的生命需要水、食物、陽光和空氣一樣,我們也同樣需要五彩的云霞、涓涓的流水、綠色的原野、雄偉的大山、詩意的喜鵲,以及反映我們心理映映像的種優(yōu)秀的藝術。而且一定意義上,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目前,環(huán)保問題已引起各方面的廣泛關注,雖然這種關注是在自然對人類的屢屢懲誡之后才有的,但卻畢竟給人以希望。其實,與自然和諧相處本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法則,它不光關系到我們生命所必需的一些物質(zhì),如飲用水、空氣、食品,更重要的是它關系著我們?nèi)祟惖木裆?。不可想像,如果我們的身邊沒有了清清的流水沒有了綠色的原野森林沒有了種類繁多的野獸飛禽,那么我們的生活還有什么生趣?
因此,我懷念喜鵲那詩意的巢居,我更懷念那個物質(zhì)匱乏卻精神充盈滿含詩意的生活的年代!當然,這不僅僅只是一種簡單的懷舊式懷念,而是一種充滿熱切憧憬的懷念。
責任編輯:楊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