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知道,北戴河所在的秦皇島,是一個承載歷史厚重的地方,毛澤東的詞《浪淘沙·北戴河》就是有力的印證。去年春天到北京,我抽時間去了這座坐落在海邊和歷史中的城市。
其時,京沈高速兩旁的華北平原上,青青的麥苗在原野上鋪展,一片片防風林帶綠意如煙。一些村莊的房前屋后,蘋果花已開得如火如荼。我們中午到達秦皇島市的南戴河。秦皇島是一個地級市,因秦始皇當年曾巡游到此而得名,轄北戴河和山海關兩個風景區(qū)。南戴河隸屬北戴河區(qū),與真正意義上的北戴河一河之隔。
下午,我們向北戴河走去。汽車在海濱大道上徐徐行進,左邊的西山,古木參天,曲徑通幽,開始有些新綠的樹枝,掩映著一棟棟別墅式的建筑,優(yōu)美而神秘。1954年毛澤東主席兩次到秦皇島市北戴河,就住在這風景優(yōu)美的西山別墅。車在一處海濱浴場停下,我們下車一看,突出于海邊的山崖上,有朱紅的“北戴河”三個大字,便知道這里是北戴河景區(qū)標志性的旅游點。站在這里放眼望去,一片寬闊的海域鋪向迷蒙的天邊,不時有水鳥從海面上匆匆掠過。穿過路邊由低矮松樹組成的綠化帶,便到了月牙似的海濱浴場。平坦的沙灘鋪滿了細碎的沙礫,赤腳踩在上面,柔柔細細的,非常舒服的感覺;海浪動情地親吻著沙灘,發(fā)出一陣陣嘩嘩的輕響??梢韵胂笙奶炖?,游泳的人們在沙灘上休閑、在海浪中嬉戲的情景,可惜我們來得不是時候,在這春寒依舊的時節(jié),誰也不敢投身到海浪中去,只能在冰涼冰涼的水邊淺嘗輒止。浴場一端的海水中,矗立著幾塊高大嶙峋的礁石,在這平緩的海岸自成一處景觀。人們都爭先在礁石周圍照著相,一些女孩子在礁石之間拾著貝殼。海浪一陣一陣從大海深處卷來,在礁石上激起巨大的波浪,濺起潔白的浪花。
毛主席當年在這里休養(yǎng)時,經常在這海邊散步,談得較多的是曹操。公元207年,曹操在打敗袁紹之后,北出奇兵征討烏桓,徹底消滅了袁氏勢力。初秋由遼東南返回,途經秦皇島碣石山時,秦始皇寫下了一首豪情滿懷的抒情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有一天,主席在海里暢游后,邊走邊吟著曹操的《觀滄?!贰_@時,工作人員徐濤問這是誰的詩,主席說這是曹操的詩。徐濤浪很驚訝,說曹操只是個白臉奸臣,會作出那么好的詩?毛主席就耐心地解釋: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位大詩人。他統(tǒng)一了北方,為創(chuàng)建魏國打下了基礎,同時大膽改革,革除東漢弊政,使當時受到很大破壞的生產力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氐阶√帲飨R窗遠眺,懷古思今,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浪淘沙·北戴河》這首著名的詞章:“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詞中讓人們感受到了一種豪邁激情和浪漫情懷。
黃昏的時候,我們回到南戴河,在濱海路外邊的海灘上徜徉。這時的天更加陰沉,一大堆的烏云向大海壓了下來;風也更大了,呼嘯著掠過沙灘,吹起一陣沙粒,直打得臉頰生痛。一會兒過后,我們就睜不開眼睛,只能背朝著風的方向站立。向前望去,無邊的大海一片蒼茫,海浪更高地卷起,如山如峰,轟轟作響,真可謂“白浪滔天”。而海鷗卻也狂風巨浪中成群地飛翔,像高爾基筆下勇敢的海燕,“一會兒用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直沖向烏云”。它們在高高卷起的浪峰之上,放聲地歡叫著,矯健地翩飛著,勇敢地搏擊著。它們是那么無所畏懼,英勇豪邁,似乎在與海浪的搏擊中,海鷗享受到了無限的歡樂。是啊,自古英雄豪杰,包括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包括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更包括“還看今朝”的風流人物,無不面對歷史的驚濤駭浪,或劈波斬浪,或中流砥柱,從而脫穎而出。正所謂“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
一夜大風過后,第二天天氣晴朗,暖暖的陽光照看著我們去秦皇島的旅途。路邊的樹林更多了些綠意,給我們感覺上增添了一絲春天的氣息。汽車穿過秦皇島市區(qū),駛上了在海邊灘涂上修筑的濱海大道,大道兩邊長滿沙棘等耐堿植物。據說秦皇島古代是獨立于渤海中的小島,后來泥沙堆積與陸地相連,逐步發(fā)展成為今天的樣子。秦始皇入海求仙處是路經的第一個景點。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于公元前215年東巡碣石一秦皇島,并在此拜海,先后派盧生、侯公、韓終等方土攜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尋求長生不老藥。但發(fā)現時僅存行宮遺址,現在這里面大多是附會的景觀,什么楚國館、秦國館、韓國館之類,還有題為《千古一帝》的大型群雕、后來修建的祭海高臺和秦始皇祭海塑像。站在高臺上觀海,一片海闊天空,令人心曠神怡。六米高的秦始皇祭海銅像,建在高臺前海邊棧橋的入口處,只見他高舉酒盞,面朝大海,雙目炯炯,虔誠之至。難怪毛澤東要瞧不起他了,“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秦始皇憑借武力統(tǒng)一六國,但有武略而少文韜,即所謂窮兵黷武,濫施暴政,從而導致了秦王朝的短命。
中午時分,我們來到位于海邊的老龍頭。這里萬里長城入海處,站在平闊的沙灘望去,只見長城跋山涉水而來,千里萬里而來。一路上曲折蜿蜒,翻滾騰越,像一條長長的巨龍。此時來到海邊,翹首海岸,雄踞沙灘,在平闊海水映襯下,更顯其昂揚不屈的雄姿。我游過八達嶺修繕齊整的長城,也見過其他荒原上殘破不堪的長城,兩千多年的跋涉兩千多年的風雨,長城都堅守著它的信念和承諾,即使?jié)M身傷痕也不改初衷,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堅定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山海關有孟姜女廟,又名貞女祠。據《林榆縣志》記載,孟姜女廟初建于宋初,重修于明萬歷22年。相傳,孟姜女尋夫千里迢迢,經歷了108難,才到了山海關,所以貞女祠里修建了108級臺階。我們沿長長的臺階拾級而上,體驗著孟姜女千里尋夫的艱辛,也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著秦始皇及其后的歷代帝王修建長城的功過是非。
從老龍頭回到山海關,長長的城墻和莊嚴古樸的關樓,讓我們激動不已。山海關是一座四方關城,每一方城墻正中都有一座城樓。正前的門樓上,王羲之手書的“山海關”三個大字,典雅莊重,為這座巍巍雄關增色不少。但今天的關門之外,再投有了護城河和吊橋,而是水泥路直通城內。關城里,一片凝重古樸的北方古建筑保留完好,街道縱橫,瓦舍依舊,灰色的瓦楞和墻壁之間,點綴著綠色的窗欞,以及一些紅色的剪紙和宮燈。想當年這些街道和建筑,都是鎮(zhèn)守邊關將士們的軍營,他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自成一體的空間里,只是吳三桂放清軍入關后,這里作為軍事防御的功能便逐步消失了,作為居民用房的一些功能逐步完善起來。在龐大蕪雜的王家大院,身著粉紅滿清服裝的導游,引領我們穿行在一個個庭院和回廊。導游告訴我們:當年吳三桂就住在這里。吳三桂受命于危難,離別新婚的一代名媛陳圓圓,來到這里駐守邊關,卻在滿族人大舉進攻中原的時候,沖冠一怒為紅顏,開關放清軍入關,犯下了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滔天大罪。吳三桂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世界上絕沒有牢不可破的關隘,如果沒有強大的實力和頑強的民族精神作屏障,再堅固的關隘都有被攻破的一天。
離別北戴河時,正是華北平原上的黃昏,一輪初春的落日輝映著西天的晚霞,輝映著華北平原上的原野和村莊,非常瑰麗輝煌。我想,在北戴河的兩天,我們更多的是在翻閱一部歷史,從遠古到明清,再到當代。但再輝煌的歷史都會有翻過去的一天,就像這輪冉冉的落日。但在新的一天里,新的太陽又會升起,又將展開更新的歷史,等待今天的人們去書寫新的壯麗與輝煌。
峨眉山居
我住在距峨眉山三十余公里的古嘉州樂山,去峨眉山就是一抬腿的事,去的時間也不算少。但認真回想起來,每次幾乎都是以旅游或接待者的身份,裹在外地游客的陣營里,按照規(guī)定的旅游路線,掐著時間匆匆來去,且感受都大同小異,以至到后來就似乎沒什么感覺了。今年盛夏時節(jié),我們決定到峨眉山的清涼世界里,找一清凈的農家住幾天,學古代隱士那樣歸隱山野,好好享受一番山居的時光。
但出發(fā)那天,還是因一些脫不開身的瑣事耽誤了時間,來到峨眉山已是黃昏。在山麓一鄉(xiāng)村飯店用過晚餐,帶著朋友相聚后的幾分醉意,我們繼續(xù)向山里走去。此時,夕陽已漸漸隱去,天卻不那么晴朗了,山月被隱在了云層后面沒有露臉,路邊的山林只依稀披著淡淡的月光,一片寧靜安謐。山谷里,一路嘩嘩的流水聲,伴隨著我們夜行的腳步。借住的農家是電話聯系好了的,在一個叫五顯崗的地方,那家女主人熱情地將我們接住,在前面打著手電筒為我們帶路。這些年峨眉山景區(qū)發(fā)展很快,腳下的山路又平又直,在黑黝黝的山森灌木和野草藤蔓間發(fā)出依稀的白光,即使不打手電筒也能繼續(xù)趕路。
在清音平湖左岸的半山腰,女主人帶我們跨進一道院門,一個幽靜的農家就出現在大家面前。小院的主體建筑為一樓一底的小樓,背依青山,下臨山谷,粉墻青瓦,整潔素雅;院壩也較寬大,種著一些花草樹木,被幾只明亮的電燈照著,透著暖融融的氣氛。從煩囂的城市一下來到山野農家,大家都很興奮,雖時間已近午夜,但都不愿就此入睡。坐在院子里,圍著主人沏來的一壺清茶,我們或漫天談論,或靜聽天籟,任清涼的山風夜露侵入肌膚。此時,嘩嘩的流水聲仍不絕于耳,應和著遠遠近近的林濤聲;有一兩聲夜蟬的吟唱不時傳來,夾雜著院子邊“紡織娘娘”的不倦歌聲,更增添了山谷之夜的寧靜幽深。
第二天一早,一串鳥啼聲驚醒了我們的睡夢,睜眼看窗外,已是一片曙色。我趕緊起床,急急地向房外走去,這才真正看清這個院子所處的環(huán)境。后面一點是高聳而清峻的山峰,前面有一片青蔥的竹林,四周都是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其間有青石板或水泥板鋪筑的小路相連。院子是一片莊稼地,種著玉米、黃豆、海椒、茄子等夏季作物,大都掛著飽滿的果實,那份新鮮勁兒令人羨慕至極。
站在院子里,透過竹林的縫隙,可以看見山下藍盈盈的一汪湖水,在早晨閃爍著耀眼的波光。于是,我穿過薄霧纏繞的竹林,拾級向那汪湖水走去。
清音平湖在峨眉山的清音閣下,是將山谷中的溪水逐段攔水筑壩形成的。水從山深處流來,幾乎是零污染,望去藍瀅瀅的一片,如一串依大小排列的藍寶石。湖邊上修筑了一些簡易的圍欄和觀景臺,近湖兩邊也有不少農家旅店,規(guī)模都很接近,和兩岸的青山、天上的云影一起,倒影在湖水中,清新迷人,充滿野趣。連接湖岸人家的,不是那些仿原生態(tài)的水壩,而是兩三座晃晃悠悠的吊橋,人在吊橋上,影子在水中,很有山村情調。我沿湖岸的山路漫步向上游而行,一邊是薄煙籠罩的湖水,水邊生長茂密的蘆葦野草,在晨風的吹拂下輕輕飄舞:一邊是峭立的山崖,崖壁上飄拂著少許柔柔的水草,生長著點點綠綠的苔蘚。此情此景,讓我油然想起了金代詩人元好問的《山居》詩所描繪的意境?!笆葜裉傩睊欤幕ú輥y生。林高風有態(tài),苔滑水無聲。”
逾往上游,湖面逾仄,水面由湖變?yōu)槌靥?,湖水也逾清澈,水下的卵石歷歷可數。山谷也更加逼仄,樹木更加茂盛,山上山下長滿了高大的楨楠和柏樹,以及一些其他的高大喬木。走到這里,除了水的藍,就是漫天滿地的綠。我真想盡可能大地敞開心倉,把這漫山遍野幾乎容不下的綠色裝一些回去,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反芻慢慢咀嚼回味。
從這里爬上山腰上的石板路,沿著另一條山路往回走,讓自己融入到這些茂密的楨楠、柏樹之中,去抱抱它們魁梧的腰身,去感受它們的體溫和語言,去閱讀它們的情感和心思。頭上清脆的鳥聲和悠長的蟬鳴,加上露珠滴落的聲音,讓人的心情無比愉悅而陶醉,真不知今夕何昔。
此后幾天的中午都是艷陽當空,一些珍愛生命的人還是爬山鍛煉去了,剩下惰性的我和另幾個在農家留守。我們坐在小院子里喝茶聊天,品嘗著主人煮來的嫩玉米、新花生,海闊天空、信馬由韁地閑談,其間不乏對生活的抱怨和對現實的不滿。我們也談論起金代元好問、唐代王維等古人的山居詩,談到春秋時期楚王接輿避官隱居峨眉山的傳說,談到“竹林七賢”的故事,對文人出世與入世的哲學命題問題很是爭論了一番,對山居詩的現代美學意義也難形成一致意見,好在是閑談而已,談過后就一笑了之。有人在給城里的家人朋友打電話問天氣情況,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熱的受不了。而我們所在的山村,氣溫卻涼爽異常,整個山谷好像一個大空調,以至讓人忘了已是盛夏。也有人在電話里給朋友談論起了股市,交流著看法和消息,臉上的表情像股市一樣不斷變化著。知了在山林中不倦的吟唱,但帶來的不是暑意,而是清涼的幽靜。山谷風不時從臉頰吹過,有如年輕女子溫柔的撫摩。在愜意的消夏中,在茶水一次次變淡中,一天的時光很快就過去了。
晴朗的峨眉山之夜降臨了,一彎峨眉山月如楚楚出浴之山妹子,姍姍出現在東面的山頭上,懸掛在竹林樹梢上。我們相約去月下漫步。走在山腳湖邊的山路上,月亮在湖水中陪著我們往前走,我們相約去月下漫步。走在山腳湖邊的山路上,月亮在湖水中陪著我們往前走,將我們的暗影透在路面上。白天青蔥的山谷,此時變得黑黝黝的,溫馨而神秘;那些高大的樹木,得到月光撫慰似的,靜靜的沒有一絲聲響;蛙鳴聲在水草里此起彼伏,在抓緊夏季的時光顯示它們的存在。螢火蟲在蘆葦雜草叢中飛舞流逸,牽出一道道好看的光亮。有兩位美女見到螢火蟲,久別重逢似的驚喜異常,忙用手中的塑料團扇撲打著、捕捉著,不自覺中演繹了一幅“輕羅小扇撲流螢”現代畫卷。湖兩岸的人家,燈火都亮了起來,疏疏落落的,像天上的星星灑落在山谷,倒影在水面上,如詩如畫。有一絲輕風,貼著湖面吹過,將湖中的燈光和月光搖成碎金似的,閃閃爍爍。
第四天,一早起來還是朝霞滿天,日麗風輕。接近中午,天就變了臉,太陽忽然隱在了云層后面,接著一陣狂風帶來一片雨云,迅速遮蓋了山谷,使山谷的光線頓時陰暗下來。就在女主人叫女兒收晾衣繩上衣服被單的時候,一陣暴雨陡地澆了下來,噼里啪啦一陣亂響,房檐外頓時如傾如注,山谷里一片煙雨迷蒙。坐在農家院子里,我們望著房檐上嘩嘩的雨簾,靜聽著滿山滿谷經久不息的雨聲,興奮于山雨的瀟灑奔放酣暢淋漓。此時的山谷里,雨是主角,雨是主宰,雨的足跡無處不在。雨點敲打著山里的每一片樹葉,雨讓每一片樹葉都發(fā)出動人的歌唱。幾個出去登山的人回來了,渾身上下澆得跟落湯雞一樣,嘴里卻還呵呵地笑著,直叫痛快。
山里的雨,來得快去得也快。一個時辰的工夫,天就云收雨歇,太陽又從云后面鉆了出來。面對這情景,有人吟誦起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爆F在雖不是秋天的夜晚,而是夏天的正午,但山里雨過天晴的景象是一致的。你看,這雨后的山谷,一草一木都被洗禮過,在太陽下發(fā)出耀眼的綠光,分外明媚清新。綠草絲中或亂石之間的溪水,此時也流淌得更歡快了,仿佛受到了什么鼓舞似的。湖面上,有只白鵝從草叢中鉆了出來,在水面上悠閑地游弋。蝴蝶和蜻蜓也活躍起來了,在草絲和野花上上下翩飛。
幾天后,我們計劃的時間也到了,大家收拾著行李。這時,有一朋友忽然接到電話,叫他馬上發(fā)一業(yè)務方面的電子郵件,他頓時像貓抓似的沒了轍。主人知道后,說家里剛買有電腦,到里面來發(fā)吧。那人略一吃驚,許是山里農家的電腦讓他有些意外,隨即喜不自勝,立即奔似的進到屋里,一陣鍵盤響動過后走了出來,長長地舒了口氣。
告別主人也告別別樣而短暫的山居的日子,我們踏上了通向山外的路。我知道,現代社會的山居生活,其實不存在出世與入世的問題,更何況時間這么短暫。如果真要借山居避世的話,多少有些矯情的嫌疑。即使山居有真意,也只是小隱,君不聞“大隱隱于市”?山居不過是變換一種生活狀態(tài),讓自己平日的壓抑得到充分釋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