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北平
1949年4月下旬,古都北平迎來了和平解放后的第一個春天。
4月底的一天,彭光涵、吳昭夫婦帶著兩歲的兒子隨同大家一起急匆匆地走出北平前門火車站,街上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和道路兩旁“慶祝北平和平解放”、“熱烈歡迎解放軍進城”等大幅標語,都令他們感到非常的親切、振奮。
他們這批南下干部一行約60人,最初被安置在西單二龍路附近原國民黨空軍醫(yī)院住下。后來,由于北平剛剛解放不久,出于安全考慮,接待部門決定讓他們全部搬進中南海,彭光涵一家被安置在中南海西岸的一排平房。
住在這里的干部、家屬們首要的任務就是清理垃圾,打掃庭院,盡管人人累得汗流浹背、灰頭土臉,但勞動情緒仍然十分高漲,大家都以能直接為黨中央機關服務出點力感到自豪和榮幸。
參與籌備新政協(xié)的僑務工作
一天傍晚,彭光涵在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大院見到一位很面熟的人,突然想起他是香港八路軍辦事處的連貫同志,他急忙向前:“連貫同志,還記得我嗎?”連貫停下了步,高興地說:“記得,你是彭海涵,我們在香港見過面,是吧?”彭光涵連忙說:“我現(xiàn)在不叫彭海涵了,叫彭光涵,是我去延安路過重慶時周恩來副主席替我改的?!边B貫高興地說:“好啊,周副主席親自為你改名,真榮幸!”彭光涵扼要地講了自己的經歷。連貫聽得很關注,不時插問,還問到彭光涵的妻子和海外親人的情況。
最后,連貫說:“現(xiàn)在海外工作干部很缺,你到我們統(tǒng)戰(zhàn)部來工作吧,做專職的僑務工作研究員。當前的工作就是為新政協(xié)籌備會做準備,研究邀請哪些僑領參加新政協(xié)會議。怎么樣?”“我服從組織安排?!迸砉夂斓乇硎玖藨B(tài)度。
3天后,彭光涵接到通知被調入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二室,任僑務工作專職研究員。為了盡快熟悉當前國外華僑情況,他跑到圖書館查閱國外華僑報紙,到機要室閱讀黨內電報和華僑發(fā)來的電函,整理研究各地僑領對召開新政協(xié)會議的態(tài)度。同時,他還聽取剛從國外回來的同志介紹各國的華僑現(xiàn)狀以及對國共兩黨、解放戰(zhàn)爭的態(tài)度。
過了一段時間,連貫又帶彭光涵請示周恩來副主席關于出席第一屆政協(xié)大會的華僑民主人士代表名單。周副主席指示:“海外華僑代表是新政協(xié)籌備會議代表的重要組成部分。陳嘉庚先生是南洋各地的著名僑領,有很大的影響力,是愛國華僑的一面旗幟……陳先生熟悉華僑的情況,閱歷豐富,你們要多聽聽他的意見?!敝芏鱽韺S領的尊重給彭光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月4日,陳嘉庚、莊明理、王雨亭等華僑民主人士抵達北平。中共代表林伯渠、李維漢、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北平市長葉劍英、民主人士李濟深、沈鈞懦等均到車站迎接。6月10日,時任北平市長的葉劍英在北京飯店開歡迎會,陳在會上介紹了東南亞地區(qū)的形勢,受到與會代表的熱烈歡迎。作為統(tǒng)戰(zhàn)部的工作人員,彭光涵參加了此次歡迎集會,他對黨中央如此重視華僑工作十分感動。
參與擬定國旗方案的服務工作
1949年6月15日,中國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在中南海勤政殿開幕,參加會議的有23個單位,124人。新政協(xié)籌備會的任務是完成各項必要的準備工作,以迅速召開新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成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迎接新中國的誕生。
籌備會第一次會議決定設立6個小組,分別進行各項準備工作:第一小組擬定參加新政協(xié)的單位及各單位的代表名單;第二小組起草新政協(xié)會議組織條例;第三小組起草共同綱領;第四小組擬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方案;第五小組起草大會宣言;第六小組擬定國旗、國歌、國徽、紀年、國都等方案。
會議還公布了各組組長、組員和秘書的名單。第六小組組長是著名教育家、中國民主促進會主席馬敘倫,副組長是北平軍管會主任、市長葉劍英,作家沈雁冰(茅盾)。彭光涵說:“當他知道自己被委任為第六小組秘書時,心情非常激動。能夠參與擬定新中國的國旗、國歌、國徽的服務工作,自己感到十分榮幸!”
根據(jù)工作安排,彭光涵拿著政協(xié)籌備會的介紹信到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圖書館,當這些單位知道彭光涵是為擬定國旗、國徽找參考資料的,工作人員都十分熱情地接待他,主動幫助找資料。
7月4目下午,第六小組在中南海勤政殿召開第一次會議,經討論后作出兩項決定:
(一)以新政協(xié)籌委會的名義公開向全國人民征集對國旗、國徽、國歌的意見和方案;
(二)設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及國歌、詞譜初選委員會。第六小組成員分別根據(jù)自己愛好和特長報名參加兩委員會之一,并決定聘請一些專家擔任顧問。
7月15日,《人民日報》等七家報紙刊登政協(xié)籌備會關于征集國旗、國徽、國歌等方案的啟事。國內解放區(qū)各報紙、香港及海外部分華文報紙隨即轉載這個啟事。
征集啟事登出后,國內外各階層人士熱情應征,彭光涵和籌委會工作人員每天都加班拆封初閱、登記、統(tǒng)計各地群眾寄來的信函和國旗、國徽圖案稿。
每天上午,彭光涵騎自行車把在中南海辦公室初步分理過的來稿送到北京飯店審閱室。從來稿可以看出,投稿人的文化水平高低是有很大差異的,但稿子有個共同特點就是紙面整潔,書寫工整,說明詳細,在字里行間,在一幅幅圖案中都顯露出人民群眾的愛國激情,這種激情經常使選稿人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在一次會上,著名畫家徐悲鴻談到自己的工作感受時說:“當我在看這些國旗圖稿時,最使我感動的是作者都非常認真嚴肅,使我們感到責任重大。”羅叔章接著說:“是啊,我與你有同感,來稿人非常認真,應當表揚啊!”
在投稿人愛國精神鼓舞下,小組成員深感責任重大,深恐辜負全國人民的重托,工作非常積極認真,除了三四位小組成員因身在外地、或有病在身不能參加平日選稿工作之外,大多數(shù)人天天到位。當時正是八月酷暑,按條件講北京飯店環(huán)境很不錯了,但降溫仍然是用電風扇,可電扇一開,滿桌滿地的稿件就凌空飛起,這樣大家只好搖著紙扇,汗流浹背地苦干了。
第六小組從7月4日成立起,經過兩個月緊張認真的征集和審閱工作,在9月14日小組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就國都、紀元、國徽、國歌和國旗的設計問題有了初步意見:
第一、關于國都。一致意見建都北平,改名北京。
第二、關于紀年。開始有些爭議,后來經過討論,大家一致建議采用公元紀年,因為這是國際通用的,統(tǒng)一方便,而且各解放區(qū)早就用了。
第三、關于國徽。應征圖案雖然不少,但可供選擇者很少。建議另行研究制定。
第四、關于國歌、詞譜。應征者較多,小組選出了部分歌詞、歌譜印發(fā)給大家,還組織樂隊試奏一些曲子,但大家都覺得不理想。
為此,馬敘倫、沈雁冰和彭光涵一起向周恩來當面匯報,提議從現(xiàn)在流行的革命歌曲中挑選一首代國歌。馬敘倫說:“第六小組已經對《義勇軍進行曲》、《延安頌》、《延水謠》、《在太行山上》、《救亡進行曲》、《在松花江上》、《大刀進行曲》等歌曲進行比較研究,大家一致認為《義勇軍進行曲》代國歌最好?!?/p>
周恩來聽后表示:“既然在短時間內創(chuàng)作國歌困難很大,我同意用一首流行革命歌曲代國歌。我也認為在流行的革命歌曲中,最好的還是《義勇軍進行曲》,它是一首鼓舞全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代表中國人民呼聲的雄偉歌曲,它的歷史長,曾起過鼓舞全國人民斗爭的號角作用,又是大多數(shù)人都會唱的歌曲?!?/p>
小組再次討論時,有人提出《義勇軍進行曲》代國歌,它的歌詞有的要改一改,如“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一句已經不適合新中國成立的時代了。但多數(shù)人不同意作任何改動。張奚若說:“用原詞比較有歷史意義。法國的《馬賽曲》原來也是流行的革命歌曲,做國歌時沒有改詞,現(xiàn)在也沒有改?!庇捎诮M內有不同意見,《義勇軍進行曲》是否改詞,待上報籌委會常委研究后再作決定。
第五、關于國旗,這是爭論最多、變數(shù)最大的問題。在征集國旗圖案時,新政協(xié)籌備會曾提出兩點注意事項:(1)有中國特征。(2)有政權特征。圖案以莊嚴簡潔為主。
來稿中絕大部分圖案都有一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再配其他圖案和顏色,象征各種含義。小組把國旗圖案大致分為四類:
(一)鐮錘交叉并加五角星,此類最多。
(二)嘉禾齒輪并加五角星。
(三)兩色或三色橫條或豎條組成旗之本身,而于左上角或中央置鐮錘或五角星或嘉禾齒輪。
(四)旗面2/3為紅色、1/3為白、或藍、或黃色,而加以紅色或黃色的五角星。
經過對上述四類圖案反復研究,小組認為第一類有模仿蘇聯(lián)國旗的感覺,不采用為好。第二類擬用嘉禾齒輪的,形式上很難配合得當,圖面復雜,與“簡潔”之原則不符。第三類一半模仿美國國旗,另一半模仿蘇聯(lián)國旗,構思設計,都不足取。第四類長處是簡潔,形式較其他格式更好一些,可供選擇的多。
第六小組把初選的幾十張國旗圖案先送周恩來審閱。兩天后,周恩來對彭光涵說:“你把這些圖案分類編成冊,給每個圖案編號,但不寫作者姓名,避免審閱人帶有偏見。初選圖案仍由第六小組進行復選,精選出一批圖案,上報大會主席團?!?/p>
參加復選的人都非常認真負責,看完初選圖案冊后都寫上個人意見并簽名。小組成員葉劍英(北平市軍管會主任)和廖承志(新華社社長)工作都很忙,來不了北京飯店審閱室審閱,彭光涵就帶著圖案冊到他們的辦公室個別征求意見。
小組成員陳嘉庚去東北參觀視察了兩個月,沒有參加小組前期活動。他在8月30日回到北平后,彭光涵立即帶著各種資料到陳嘉庚的住房(北京飯店),全面地向他匯報第六小組兩個月的工作情況,以及對國都、紀年、國徽、國歌和國旗方案的選擇意向,請陳老發(fā)表意見。
陳嘉庚表示說:“周恩來副主任提出用《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這個意見好。馬來亞華僑很多人都會唱這首歌,我也會唱。”說到這里,這位74歲的老華僑也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
談到國旗,陳老談得更多。他表示,新中國的國旗要表現(xiàn)出國家是以工農為基礎的特征,旗上要有鐮錘,蘇聯(lián)國旗的鐮錘是外國型的,我們不用,要用我們中國式的鐮錘。他說:“我在東北旅行時構思了一個國旗圖案,是人家?guī)臀耶嫷?。你帶回組里請各位審閱?!迸砉夂p手接過了圖案,深深地敬佩這位愛國僑領。陳嘉庚是他接觸過的人中對國旗最關心、最認真的人。
9月上旬,第六小組根據(jù)周恩來的指示,從幾十幅國旗圖案初選稿中,精選出38幅為復選稿,每幅編號,有簡要說明,不寫作者姓名,編輯成《國旗參考資料》,由新華印刷廠特急印出。在38幅復選圖案中,第六小組按編號挑選出《復字第1號》和《復字第4號》為推薦圖案。
《復字第1號》是:旗面紅色像征革命,左上方有黃五角星,象征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星下一條黃線橫貫旗面,象征中國經濟文化的發(fā)源地黃河。
《復字第4號》是:旗上方為黃色,占旗面的1/3,旗下方為紅色,占旗面3/2,旗上方黃色左側有紅色五角星,黃色代表中國人為黃種人與和平,紅色代表革命,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星的五角代表中國5000年歷史文化。
新政協(xié)籌備會沒有對第六小組從38幅復選圖案中推薦的兩幅圖案作出選擇,而是把全部復選圖案提交給政協(xié)全體會議討論決定。
五星紅旗誕生的見證者
1949年9月21日傍晚7點,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開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前夕一次極為重要的歷史性會議,是全國億萬人民十分關注和舉世矚目的會議。
會議主席臺前為鮮花與松柏圍繞,臺上正中高掛著人民政協(xié)的會徽,會徽兩側是孫中山和毛主席的畫像,畫像外側是四面鮮艷的紅旗。會場燈光明亮,喜氣洋溢。當毛主席以洪亮而純厚的湖南口音莊嚴宣布全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開幕后,軍樂高奏,禮炮齊鳴,雷鳴般的掌聲、歡呼聲,使這座既古老又具新貌的殿堂淹沒在聲浪之中,懷仁堂沸騰了。
在政協(xié)開會的時日里,中南海是一個不夜城,從勤政殿到紫光閣,從豐澤園到迎春堂,無論是東八所或春藕齋,工作人員川流不息地奔忙。在各個小組會場上,各方面的民主人士、政治活動家正在繪制一幅人民自由民主的共和國藍圖。
9月22日,政協(xié)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主席團提議成立的六個分組委員會。其中一個是國旗、國歌、國徽、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由參加大會的4s個單位派代表參加,共55人。召集人馬敘倫,秘書彭光涵。
9月23日上午,政協(xié)全體會議代表分組討論國旗方案。參加討論的628位委員分在11個小組。第六小組成員分插在各組介紹挑選原則和情況。
代表們人手一份馬敘倫、沈雁冰撰寫的《關于擬制國旗、國歌、國徽方案的報告》和彭光涵編印的《國旗參考資料》,以及第六小組推薦的國旗圖案《復字1號》和《復字4號》的說明,各小組討論十分熱烈。
各小組討論后,第六小組馬上開會匯總情況。從統(tǒng)計情況看,各組代表討論得都非常認真,但分歧意見也比較多。彭光涵晚上8點回到中南海,馬上同周恩來的秘書聯(lián)系,要求向周恩來匯報。意想不到的是,周的秘書還未回話,周恩來已來到大會秘書處,對彭光涵說:“討論國旗圖案你從頭到尾都在場,你給我說說第六小組推薦的圖案和各小組的討論情況。”
彭光涵把《國旗參考資料》放在周的面前,從頭一幅一幅給周恩來介紹。當翻到《復字1號》時,彭光涵說:“這是第六小組推薦的,贊成的人數(shù)最多,但仍沒有超過參加討論總人數(shù)的三分之一?!?/p>
彭光涵翻到《復字32號》(紅地五星旗)時,拿出投稿人曾聯(lián)松的原稿對周恩來說:“這幅圖是在截稿前三兩天才收到的。當時馬敘倫、田漢、郭沫若等人認為這個圖案有新意,美麗大方、簡潔,但在五星內有鐮錘不好,建議刪去后可作為復選稿,印出來的圖案是我根據(jù)小組意見重新畫的圖案。四個小星原投稿人的說明詞是‘代表小資產階級、中等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其他民主人士’。第六小組認為這個說明不符合中國國情。毛主席說過‘人民是什么?在中國,在現(xiàn)階段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這些階級在工人階級和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團結起來,組成自己的國家?!诹〗M認為四個小星要根據(jù)毛主席上面說的代表四個階級為好。上午各小組討論時,不少人對《復字32號》紅地五星旗很欣賞,說有中國新政權的特征,表示共產黨領導下的四大階級大團結,我想這面紅地五星旗有可能被大家接受?!?/p>
周恩來聽后很滿意,拍著彭光涵的肩膀說:“好,你按《復字32號》圖案畫一張大一點的圖樣,還要做一面大旗,用綢料做,明天下午交給我?!?/p>
彭光涵接受任務后,立即四處尋找畫筆、顏料、紙張,畫一幅比《國旗參考資料》開本大一倍的圖案,他對著這面自畫的紅地五星旗,遠看近看,自覺還挺滿意。次日天明,他即刻騎上自行車直奔前門,一定要在當天下午把五星紅旗趕制出來。
在前門大柵欄,彭光涵找到了一家制旗社,當旗社的老師傅聽說這面五星紅旗即將成為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時非常興奮,當即表示一定要用最好的綢料,最好的工藝,最快的速度按要求把這面五星紅旗做好。
剎時間,整個制旗社都忙碌起來。彭光涵同工人們一起確定五顆星的大小和擺設位置,一直站在縫紉機旁看工人縫制。下午3時,師傅們把縫制好的五星紅旗掛在墻上,請彭光涵檢查。彭光涵仔細地審度五顆星的形狀和位置,看看紅黃顏色的搭配,高興地說:“這面旗你們做得真好,很好看,很好,謝謝各位師傅,你們辛苦了。你們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甭牭劫潛P,工人們熱烈鼓掌,興奮異常。
下午4時,彭光涵回到中南海,立即把這面五星紅旗親手交給周恩來。周恩來叫秘書們把五星紅旗展開,看了又看,表示滿意。最后對彭光涵說:“今晚8點在豐澤園有個座談會,討論有關國旗方案等問題,你熟悉情況,由你擔任會議記錄?!?/p>
25日晚7點,彭光涵提前到達豐澤園會議廳,在秘書席等候。
晚上8點半,毛澤東、周恩來等進入會議廳,郭沫若、茅盾、黃炎培、陳嘉庚、張奚若、馬敘倫、田漢、徐悲鴻、李立三、洪深、艾青、馬寅初、梁思成、馬思聰、呂驥、賀綠汀等陸續(xù)跟進就座。
這是由毛主席召開的協(xié)商座談會。會上,毛主席首先發(fā)言,他說:“過去我們腦子里老想在國旗上有中國特點,因此畫一條橫線代表黃河。其實許多國家的國旗也不一定有什么該國的特點?!闭f到這里,毛主席拿起五星紅旗的樣稿(彭光涵畫的那一張)向大家展示說:“很多人都說《復字32號》這面旗圖案好,我看也是比較好的。中國革命勝利就是在共產黨領導下,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團結了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共同斗爭取得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歷史事實,今后還要共同努力進行革命和建設。我看這個圖案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實際,表現(xiàn)了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F(xiàn)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xiàn)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p>
毛主席講完這段話,大家熱烈鼓掌表示贊同。陳嘉庚第一個站起來說:“我完全同意毛主席的意見?!彪S后,在座的人都表示贊同以五星紅旗作為國旗的方案。
關于國徽,馬敘倫、洪深、賀綠汀、張奚若、梁思成、郭沫若對現(xiàn)有的圖案都不滿意,修改原則也定不下來。最后毛主席說,國旗決定了,國徽是否可以慢一點決定,原小組仍繼續(xù)設計,等將來交給政府決定。
關于紀年,大家贊成用公元紀年。
關于國歌,馬敘倫首先說:“只有兩個多月時間,一首好的國歌是寫不出來的,是否可以暫用《義勇軍進行曲》代替國歌?!?/p>
大家表示同意這個意見,毛主席說:“大家意見一致了,國歌就這樣定下來吧?!?/p>
關于國歌,毛主席表示:“我國人民經過艱苦斗爭雖然全國快解放了,但是仍受到帝國主義的包圍,不能忘記帝國主義對我們的壓迫,我們要爭取中國完全獨立、解放,還要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所以還是保持原有歌詞好?!瘯h廳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表示贊同。
掌聲過后,周恩來提議大家齊唱新中國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嘹亮、激昂的歌聲隨著周恩來的有力指揮,在古樸寧靜的豐澤園中回響,許多人被這激昂的歌聲激動得熱淚盈眶。
會后,周恩來的秘書通知彭光涵,把會議記錄整理好,次日由彭光涵在政協(xié)大會國旗、國歌、國徽、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會議上作傳達。
9月26日下午3點,國旗、國歌、國徼、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在北京飯店東餐廳召開全體會議。審查委員會召集人馬敘倫首先介紹了25日晚上毛主席在豐澤園召開協(xié)商座談會情況,繼由彭光涵詳細傳達了座談會紀要,然后進行討論。
審查委員會的成員來自參加政協(xié)會議的45個單位(政黨、團體、部隊、地區(qū)等)和特邀人士,他們把毛主席在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和審查委員會提出的審查意見帶回各單位,為爾后召開政協(xié)大會討論國旗等問題取得一致意見奠定了基礎。
9月27日,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當天的最后一項議程是討論審查委員會提出的《國旗、國都、紀年、國歌決議草案》。表決前,由沈雁冰代表審查委員會作審查報告。當大會討論和表決國旗方案時,彭光涵等人將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主席臺向與會代表展示,贏得會場一片熱烈的掌聲。
最后,代表們舉手表決一致通過了四個決議案: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為北京。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采用公元紀年,今年為1949年。
(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擬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暫為國歌。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
國旗方案通過之后,9月29日,《人民日報》等報刊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標準和制作國旗的方法。
9月30日,彭光涵同籌備開國大典的工作人員一起檢查了天安門廣場上國旗旗桿的升旗裝置。開國大典升旗是電動的,按鈕設在天安門城樓上,到時由毛主席按動電鈕升旗。工作人員考慮到當時技術還不很成熟,擔心電動裝置發(fā)生故障而影響大局,故又多裝了手動升旗裝置。彭光涵等人對兩種裝置都做了多次試驗,責任落實到人。檢查結束后,彭光涵通過秘書向周恩來作了匯報。
1949年10月1日,雄偉壯觀的天安門廣場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將在這里舉行。下午3點,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按動電鈕,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隆隆的禮炮和莊嚴、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中冉冉升起。頓時,廣場上數(shù)十萬各族人民代表瞬間展開了手中的國旗奮力揮動,在雷鳴般的歡呼聲中,廣場立時呈現(xiàn)出一片紅彤彤的歡樂海洋。
此時此刻,彭光涵正同中央機關干部一起站在天安門東側觀禮臺上。身臨此境,他心中萬分激動,熱血沸騰。同時,也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因為,他自己不僅親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擬定過程,也是第一面五星紅旗誕生的歷史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