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對青年馬克思的思想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以至于有人認為青年馬克思的人本思想就是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翻版。通過解讀馬克思“受費爾巴哈影響最多的”的著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我們發(fā)現(xiàn),馬克思的人本思想與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存在著質的區(qū)別,馬克思在繼承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同時,更多的是對他的揚棄和超越。
關鍵詞:費爾巴哈;人本主義;馬克思
中圖分類號:B0-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11-0203-02
在馬克思早年著作研究中,青年馬克思與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關系,是一個最受人關注的問題,也是頗有爭議的一個問題。而迄今為止,學界對他們的關系爭論頗多。通過解讀馬克思“受費爾巴哈影響最多的”的著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青年馬克思沒有完全擺脫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影響,但馬克思在繼承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同時,更多的是對他的揚棄和超越。我們從以下幾個問題來探討他們的關系,以進一步了解真正的馬克思主義。
一、異化理論
關于“異化”的概念, 費爾巴哈和馬克思都是從黑格爾那里繼承而來的。在黑格爾那里,異化概念被解釋為“一種實體(不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在其自身發(fā)展過程中,派生出、或者轉化出另一種實體,后者凌駕于前者之上、同前者處于分裂的、異己的狀態(tài)中” [1]。馬克思和費爾巴哈都是從這個意義上來使用“異化”一詞的。費爾巴哈主要用異化概念來分析宗教現(xiàn)象,他認為“人跟自己的分裂”是宗教的起點,得出“神是人的本質的異化”的結論。馬克思的異化觀是在吸取黑格爾勞動是人的本質的思想下產生的,同時也受到了費爾巴哈異化概念的影響。在《手稿》中,馬克思的異化觀處處帶有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色彩。如他運用了費爾巴哈異化分析的方法來分析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人是如何同自己的勞動產品、勞動、自己的類本質以及同他人相異化的,也大量使用諸如“類本質”、“類生活”、“類意識”等費爾巴哈式的概念。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活動”,而在資本主義生產中,人的勞動則處于異化的狀態(tài)。
但是馬克思的異化觀與費爾巴哈的異化理論有著根本的區(qū)別:(1)異化概念引發(fā)的前提不同。馬克思是從研究社會生活特別是生產資料私有制決定的生活條件這個前提出發(fā)引申出異化概念,而費爾巴哈是從研究人的自然屬性這個前提出發(fā)引申出異化概念,因而馬克思的異化觀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的,而費爾巴哈的異化觀是建立在歷史唯心主義的基礎上的。(2)異化的領域不同。費爾巴哈的異化學說是片面的,在費爾巴哈哲學中,異化是指人的自然本質異化為宗教,神是人的本質的異化,因而異化的范圍只局限于宗教活動領域。馬克思運用異化范疇分析了眾多的社會現(xiàn)象。他認為在私有制條件下,在政治、經濟、思想等各種社會領域都存在著異化,而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異化主要是勞動的異化??梢姡R克思的勞動異化理論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全面性,幾乎囊括了整個人類生活。(3)異化的主體不同。費爾巴哈的異化主體是脫離社會歷史的人,馬克思的異化主體則是生活于一定社會形式中的人,在資本主義社會里,主要是指無產階級。(4)人的本質異化的根源不同。費爾巴哈把人的本質異化根源歸結于人的心理特點及其認識能力。馬克思則認為,費爾巴哈所謂的人的本質異化為宗教,固然與人的心理活動和認識能力有關,但絕不能僅僅歸結為這點,而只能用這個世俗基礎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來說明。(5)克服異化的途徑不同。費爾巴哈認為只要揭露了宗教的欺騙性和虛偽性,建立愛的宗教,就能克服宗教,實現(xiàn)人的本性的復歸。因此,在費爾巴哈那里,“愛隨時隨地都是一個創(chuàng)造奇跡的愛,可以幫助他克服實際生活中的一切困難?!痹隈R克思看來,“這個‘愛’只會把人弄得委靡不振”[2],要克服異化,必須消滅私有制。正如馬克思指出:“私有財產的積極的揚棄……是一切異化的積極的揚棄”。[3]而要消滅現(xiàn)實的私有財產,就必須依靠無產階級對現(xiàn)存制度進行“武器的批判”,“使現(xiàn)存世界革命化”。馬克思異化觀的提出表明馬克思已經在人本主義的立場上最深刻的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生活本質,遠遠的超越了費爾巴哈。
二、人的本質的理論
在人的本質上,費爾巴哈的人本論啟發(fā)了馬克思。他們都關注人,認為人是自然和社會的交接點和統(tǒng)一點。費爾巴哈的哲學的出發(fā)點和基本對象是人,是真正的、現(xiàn)實的、肉體的人。馬克思也認為:“男人對婦女的關系是人對人最自然的關系。因此,這種關系表明人的自然的行為在何種程度上成為人的行為……他作為個人的存在在何種程度上同時又是社會存在物?!盵3]可見,費爾巴哈的自然人概念奠定了馬克思思考的基礎。費爾巴哈認為動物都是單個的存在物,人卻是類的存在物,具有類的意識。他們在自然界中能以整體的協(xié)調一致來生活。費爾巴哈用類的意識來解釋人與動物的不同本質。在《手稿》中,馬克思也接受和運用了“類”這一術語。這說明馬克思在一定范圍是接受了費爾巴哈的這一觀點的。但費爾巴哈認為思維、意志和愛是人的絕對本質。馬克思在《手稿》中則認為“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恰恰就是人的類特性”。由此可知,馬克思雖然使用了費爾巴哈人本論的術語,贊同了他關于類的觀點,卻沒有停留在費爾巴哈的基礎之上,而是把類的觀點深化了,類在馬克思那里具有完全不同的含義。馬克思是從人的現(xiàn)實的活動中來理解類的。他認為人之所以能作為類來生活,就在于他那不同于動物活動的生產活動本身的性質。首先,人的活動不能歸結為本能和生理特征。馬克思指出:“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機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這些機能脫離人的其他活動領域并成為最后的和唯一的終極目的,那它們就是動物的機能?!盵3]其次,人的活動是自覺的有意識的活動,其中最主要的基本的活動是生產活動。正是人類生產把人和動物從根本上區(qū)別開來。馬克思分析了人的生產和動物的生產的區(qū)別:“動物的生產是片面的,而人的生產則是全面的。”[3]最后,人的有意識的生產活動產生了動物所沒有的類意識?!坝幸庾R的生命活動把人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qū)別開來。正是由于這一點,人才是類存在物?;蛘哒f,正是因為人是類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識的存在物,也就是說,他自己的生活對他是對象……?!盵3]正是人的類存在和類意識源于有意識的自覺的生產活動,這也是馬克思超越費爾巴哈的地方,這是馬克思在哲學上的一個決定意義的發(fā)現(xiàn)。
三、共產主義理論
馬克思最早接觸共產主義是在《萊茵報》時期,而真正對共產主義發(fā)表意見是在《手稿》中。在《手稿》中,馬克思對共產主義進行了哲學和經濟學的探討。他已經發(fā)現(xiàn)了階級和階級對立的經濟根源,馬克思提到“但是,無產和有產的對立,只要還沒有把它理解為勞動和資本的對立,它還是一種無關緊要的對立”,分析了私有制的運動,并斷言“整個革命運動必然在私有財產的運動中,即在經濟中,為自己既找到經驗的基礎,也找到理論的基礎”。
馬克思首先考察和比較了各種空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流派,然后提出了自己對共產主義的見解。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想家們雖然都主張揚棄私有財產,但是他們對私有財產的本質的認識卻同資本主義經濟學家走了同一條道路。馬克思所闡述的共產主義的基本特征是“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而,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自覺的和在以往發(fā)展的全部財富的范圍內生成的。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3]。
但是,在《手稿》中,馬克思所闡述的共產主義同樣保留著費爾巴哈的痕跡,表現(xiàn)在他的共產主義理論方面的有限性上。他說:“但是,社會主義作為社會主義已經不再需要這樣的中介;它是從把人和自然界看做本質這種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感性意識開始的。社會主義是人的不再以宗教的揚棄為中介的積極的自我意識,正像現(xiàn)實生活是人的不再以私有財產的揚棄即共產主義為中介的積極的現(xiàn)實一樣。……共產主義是最近將來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原則。但是,共產主義本身并不是人的發(fā)展的目標,并不是人的社會的形式?!盵3]在這里,他把共產主義的實現(xiàn)理解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以私有財產的初步揚棄作為中介;第二步是揚棄這個中介,在自身基礎上積極發(fā)展,達到人的解放和復歸。在《手稿》中,共產主義只是一個環(huán)節(jié),而社會主義則是最高理想。由此可見,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論還不成熟。
總之,我們通過比較馬克思和費爾巴哈在異化問題、關于人的本質的問題以及共產主義理論等《手稿》中的主要問題,我們看到《手稿》有著明顯的人本主義傾向,但是馬克思已經大大的超越了費爾巴哈。盡管馬克思當時還沒有完全意識到自己同費爾巴哈的重大分歧,但是《手稿》在內容上卻力求向歷史唯物主義接近,處處閃爍著新世界觀思想的光芒。
參考文獻:
[1] 邢賁思.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95.
[2] 馬克思恩格斯論宗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94-95.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1-311.
[責任編輯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