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jiān)會 8 月 22 日發(fā)布《關于修改上市公司現(xiàn)金分紅若干規(guī)定的決定征求意見稿》,鼓勵引導上市公司增加現(xiàn)金分紅和股票分紅。這項政策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贊賞。但是,目前的分紅制度還存在一些問題尚未得到解決,投資者依舊難以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
如果將十幾年來,上市公司通過 IPO 、配股,增發(fā)、可轉債等形式從股民手中圈走的資金額和股民實際得到的紅利金額相比,兩者是相差懸殊的。
根據(jù)統(tǒng)計,如果將 A 股市場作為一個整體來計算,按照2005-2007年 三年可實現(xiàn)的凈利潤計算,平均每年需向股東分紅 682.63 億元。截至今年 8 月 22 日 ,所有 A 股上市公司的股本為 18319.41 億股,則折合每股能夠分紅 0.037 元的紅利。而目前所有 A 股的算術平均價格為 9.01 元,如果依靠上市公司分紅,收回目前以股價計的投資成本,需要 243.5 年。顯然,股民如果專門投資股票領取紅利的話,他的收益將遠遠低于存入銀行的收益。
上市公司的利潤已經(jīng)交了企業(yè)所得稅,但是股民,也就是上市公司的股東在領取紅利的時候還要再收 20 %的紅利所得稅,這里就存在著雙重收稅問題。
上市公司的分紅,股民并不能立即獲取。因為流通股東的紅利還必須經(jīng)歷除權,只有未來股價漲上去,并且填權了,才能說明流通股東真正領取了紅利。等于流通股東通過投資獲取的紅利收入,必須依賴市場的投機行為才能獲取,如果恰逢股價下跌,流通股東的紅利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了。
分紅的雙重收稅問題和除權問題還引發(fā)了不公平現(xiàn)象:
假設有一位投資者長期持有某只個股,并參與該股的分紅。假設該投資者是 10 元買進的,每股分配紅利 0.5 元,除權價是 9.5 元。如果除權后股價不漲也不跌的話,投資者還必須承擔 20 %紅利稅的損失 0.1 元,結果參與上市公司分紅的投資者不但沒有得到實際的紅利回報,反而因此遭受損失。
再假設有另一位不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投機者,他不參與上市公司的分紅,只是在除權除息的當天按照除權價買入,他就可以比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并參與分紅的投資者少繳 20 %的稅。也就是說,如果股價填權了,該投機者不僅可以獲取和老股東同樣的紅利差價,還能多賺 20 %的稅費收入,而作為上市公司股東的投資者獲取的收益還不如投機者多。
針對取消上市公司分紅紅利稅問題,中國證監(jiān)會部門負責人在8月27日回應,正在與有關各方溝通研討中。如果紅利稅取消的政策能夠兌現(xiàn),對股民來說無疑是個很大的利好。據(jù)統(tǒng)計,去年投資者總計獲得 2757 億元紅利,繳納紅利稅總額約為 560 億元。若紅利稅被減免,投資者將整體獲得這筆可觀的現(xiàn)金紅利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