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對人民幣不斷升值,國際游資的大規(guī)模進入,中國是否會卷入新一輪的金融危機成為學者和專家爭論和擔憂的焦點問題,本文分析了中國金融危機爆發(fā)的潛在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 金融危機 國際游資 金融體系
一、引言
從2007年開始,人民幣不斷加速升值,人民幣兌美元的收益差不斷擴大。中國股市樓市寬幅震蕩,越來越多的國際游資投機中國,外匯儲備加速增長驚人,通貨膨脹也因此進入了加速通道。面對當前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中國是否會卷入新一輪的金融危機,這是學者和專家爭論和擔憂的焦點問題。有學者認為熱錢影響中短期金融,三年內可能爆發(fā)危機,也有專家認為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體,少量異常資本流動不會嚴重影響貨幣政策,可以使用利率來進一步控制通脹,避免危機的爆發(fā)。本文對中國爆發(fā)金融危機的潛在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金融危機的對策。
二、中國爆發(fā)金融危機的潛在因素
1.直接觸發(fā)因素。近年來,國際游資源源不斷進入我國,樓市、股市雙雙暴漲,就短期而言,樓市、股市價格上漲吸引了外資的流入;長期來說,外資的流入推動了我國樓市、股市價格上漲。國際游資的進入,導致了資產泡沫、房地產泡沫、股市泡沫的形成。以投機為目的國際游資,相對于國內投資資金,具有靈活和高超的投資技巧,其對市場走勢的分析也相對敏感,因此,它們進出樓市、股市的速度相對比國內資金要快。一旦它們認為樓市、股市已經到頂,便會擇機出逃,并引發(fā)大批資金跟風退出市,引起連鎖反應。
國際游資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外匯、股票及其衍生產品市場等,發(fā)動金融襲擊的工具就是金融衍生工具——做多黃金市場和炒外匯期貨。一方面,通過做多黃金市場進一步擴大通貨膨脹,迫使國家進一步提高銀行利率,從而形成股市、樓市與人民幣外匯同時做空而黃金市場做多的格局,國家出現嚴重的金融動蕩。然后,在極低位同時做多股市、樓市與人民幣外匯。如此反復幾次,我國經濟近幾十年增長所帶來的財富將被國際游資席卷一空。另一方面,利用銀行加息大量賣出股票,引發(fā)股指暴跌,造成股市震蕩,繼而在外匯期貨中大量拋出人民幣,以此引發(fā)外國投資者拋出中國資產,換回美元,形成人民幣迅速貶值和大量外國投資撤離的危險局面,繼而釀成金融危機。
2.內在基礎性因素。國際游資并不是關鍵,最終決定危機是否發(fā)生的還是內在基礎性因素。內在基礎性因素主要指自身金融體系。包括市場體制發(fā)育不成熟和不良資產的膨脹。當年巴菲特在美國股市新經濟泡沫時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知道誰一直在游泳。”這句話同樣適用于目前的金融市場。
在我國的經濟發(fā)展中,市場體制不完善,金融體系缺乏金融風險控制能力和正確及時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從表面上看,現在中國銀行體制比以前大為改善。但壞賬比率減少的部分原因是整體放款的速度激增,且統計數字不包含瀕臨壞賬邊緣的所謂“關注類貸款”。如果計入這類貸款和已注銷的壞賬,實際的問題貸款可能遠大于這個數字。
在我國,大企業(yè)從銀行獲得資金相對容易,如果企業(yè)狀況不佳,不良資產就會立即膨脹。一旦泡沫破滅,銀行和金融機構會存在支付危機和擠兌危機。同時, 金融系統對企業(yè)債權的“軟資產”與對居民儲蓄的“硬負債”不對稱的趨勢,使我國金融系統對內支付鏈條隨時可能斷裂。這種狀況如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則不能排除商業(yè)信用和銀行信用突然崩潰導致社會動蕩和經濟嚴重衰退的可能性。
3.世界經濟因素。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我國加入WTO后,昔日封閉的經濟格局已經瓦解,與世界接軌使我國在危機來臨時不能置身事外,1997年成功躲避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狀況很難再次上演。近期越南發(fā)生了熱錢危機,我國央行在越南經濟危機發(fā)生后猛然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可見越南危機已讓我國提高警惕。有跡象表明,近期將有或已有大量熱錢從越南、泰國、印度流出,流向之一就是中國,近期我國外匯儲備大量增長可能與此有關。雖然從經濟實力、宏觀調控能力等方面看,越南無法同中國相比,但是中國開發(fā)程度較高,周邊國家的金融風暴很可能波及到中國。我們應從中吸取教訓,提高警惕。
三、我國防范金融危機的對策
1.加強宏觀調控,抑制泡沫經濟。首先,通過政策性手段與貨幣手段相結合,穩(wěn)定匯市、樓市與股市。中國現狀與當年的日本有相似之處,如果當年日本不拼命維持低利率水平,日本的銀行業(yè)不拼命放款,日本或許還能夠承受利率提高帶來的沖擊,中國應從日本的教訓中得到借鑒。其次,鼓勵長期投資和居民消費,盡量化短為長,把資金引入實體經濟中,并積極引導國內產業(yè)結構的調整,改變過度依賴對外貿易拉動經濟的情況。
2.完善金融體系,杜絕金融危機。通過改革降低銀行不良貸款率,使金融系統對企業(yè)債權的“軟資產”與對居民儲蓄的“硬負債”相協調,同時,將風險審查部門與信貸業(yè)務部門在行政上的管理主線區(qū)別開來,提高貸款質量。
3.加強國際合作,打擊國際游資。目前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國際游資數量約達數十萬億美元,具有相當大的破壞力。這些國際游資時刻都在注視著世界各國的經濟金融發(fā)展。越南的熱錢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應該加強國際合作,與其他國家、國際組織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互相交換有關國際游資活動的情報信息,同時建立完善的國際游資監(jiān)測預警機制,加強分析研究,防患未然。
參考文獻:
[1]劉兵權彭亞菲:國際游資與資產泡沫[J].寧波經濟,2007,(12):18~19
[2]黎友煥:論境外熱錢流入我國的三大熱點問題[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07,(12):15~17
[3]鄭義彬:國際游資醞釀中國金融危機[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7,(5):115~118
[4]張巍柏:危機不在國際游資而在自身金融體系[J].黨政干部文摘,2007,(8):35
[5]趙珍華:匯率風險與管理手冊[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
[6]王東杰高峰崔文遷:國際游資問題研究[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6,(12):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