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提出問題驅(qū)動模式教學概念,并給出問題設計的原則,接著以定時器控件為例具體分析了問題驅(qū)動式模式在VB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VB程序設計;問題驅(qū)動模式;問題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B
問題驅(qū)動模式教學是教師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問題為核心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也稱為問題導向模式。它的突出特征是以提出問題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這種教學模式將問題作為教學的開端、教學的主線和教學的歸宿,因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問題無疑是該教學模式的關鍵。
1問題驅(qū)動模式問題設計原則
不同課程的問題設計思路和方法應該是有所不同的。根據(jù)VB程序設計這門課的特點,問題的設計要考慮到以下四點:首先要把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究問題的熱情;其次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fā),提出問題,引起學生對結論的迫切追求的愿望,將學生置于一種主動參與的位置;第三要注意變式訓練,變式要體現(xiàn)由易到難,要體現(xiàn)一定的梯度,前后問題應有一定的聯(lián)系,讓學生有“跳一跳”或“架設階梯”能摘到“桃”的感覺;最后是問題要有趣味性,趣味性的問題最能吸引學生,最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問題驅(qū)動模式教學過程一般有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確定問題),驅(qū)動問題,變式訓練發(fā)散思維,在問題中結束、引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總結和體會。
2問題驅(qū)動模式應用實例分析
定時器控件在VB程序設計課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它可以完成很多有意義的任務,如制作動畫、模擬電子時鐘等。下面以該控件為例具體分析如何運用上面提出的一些原則、問題驅(qū)動式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問題。
2.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為了引入定時器控件,首先設計如下問題:窗體上有一個標簽和兩個命令按鈕,左邊的按鈕可以使標簽往左移動一定的距離,而右邊的按鈕恰好相反,見圖1所示。
學生根據(jù)以前學過的知識,很快可以作出如下回答: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Label1.left=label1.left-100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Label1.left=label1.left+100
End Sub
這時可以提出一個新的問題:這樣太機械化,能不能不需要人的干預而讓標簽自行移動呢?這就需要用到新的知識點定時器控件,它每隔一個時間段自動觸發(fā)Timer事件,而間隔由Interval屬性設定。
通過新知識的講解,學生很快就會做出正確的答案: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Label1.Left = Label1.Left + 100
End Sub
這時細心的學生會發(fā)現(xiàn)由于標簽的橫坐標一直是增加的,當標簽移動到窗體右邊界后就會消失。在此可以設計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讓它從窗體的左邊界重新出現(xiàn)?學生通過IF語句進行簡單的判斷,可以得到如下的答案: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Label1.Left = Label1.Left + 100
If Label1.Left > =Form1.Width Then
Label1.Left = -Label1.Width
End If
End Sub
2.2變式訓練發(fā)散思維
在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引入新的知識點并簡單加以應用,這就營造了必要的氛圍。為了使學生靈活、準確地運用新知識,引入趣味性的問題,并采用循序漸進的變式訓練,從而達到吸引學生和增強他們的發(fā)散思維。例如對上面的定時器控件可以提出如下兩個變式訓練問題。
變式一:把標簽換成小球,使小球從左到右來回擺動,到達窗體邊界后,再換一個方向不間斷地移動。通過把標簽控件換成是shape控件作為小球。先考慮到達右邊界,彈回。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Shape1.Left = Shape1.Left + 100
If Shape1.Left >= Form1.Width - Shape1.Width Then
Shape1.Left = Shape1.Left - 100
End If
End Sub
但是這樣的結果是小球到達右邊界后不動了。通過分析,問題出在下面兩條語句的同時出現(xiàn),使小球左移和右移的距離相等。
Shape1.Left = Shape1.Left + 100
Shape1.Left = Shape1.Left – 100
于是可以提示學生引入一個變量,通過條件語句控制這兩條語句根據(jù)需要分別起作用。這樣學生可以很快給出答案:
Dim x as Integer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Shape1.Left = Shape1.Left + x
If Shape1.Left >= Form1.Width - Shape1.Width Then
x = -x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x = 100
End Sub
變式二:上面的問題只考慮了左右邊界的情況,如果同時考慮上下邊界怎么辦呢。
通過上面的兩個變式問題訓練,可以啟發(fā)學生對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加以引伸、變化,尋找簡捷的解題方法,促進思維的發(fā)展。通過變式訓練,讓學生養(yǎng)成聯(lián)想模擬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
2.3在問題中結束,引發(fā)進一步思考
經(jīng)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掌握了新的知識點,通過變式訓練問題,靈活使用知識點。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熱情很高,這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進一步提出的問題供他們思考、討論。例如針對定時器控件,我們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1) 能不能讓小球按照指定的路線來運動呢。
2) 對小球碰撞程序,如何使小球能夠從上次程序結束時的位置開始運動。
學生們經(jīng)過激烈的討論后認為,對于第一個問題,他們覺得好解決,只要讓小球的坐標按照指定的運動軌跡方程變化即可;對于第二個問題,憑已有的知識無法解決,因為程序運行結束后,變量的值都消失了,無法保留小球上次位置。
通過設置第一問題,可以鞏固所學的新知識,增加新知識運用的技巧,而第二個問題則是為了文件知識點埋下伏筆。采用這種在問題中結束的方式,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從而他們主動去學習和探究。
3總結
我們多年在非計算機專業(yè)的VB程序設計這門課上運用問題驅(qū)動模式教學,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而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聯(lián)想,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認識到學習這門課的意義,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在問題驅(qū)動模式教學中,需要實現(xiàn)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始終把學生的發(fā)展放在首位,我們主要任務是發(fā)展學生的問題解決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用已有知識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集中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戴亞軍. “問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與設問[J]. 數(shù)學教學研究,2004,(02).
[2] 張丙香,畢華林. 問題解決學習及其教學策略研究[J]. 教育探索,2004,(11).
[3] 徐杰英,劉恩山. 運用問題解決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的初探[J]. 教育學報,2005,(01).
[4] 吳昊. 以項目形式開展VB課程互動式教學研究[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