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解決我國上市公司獨特的“一股獨大”和“內部人控制”問題,我國引入了獨立董事制度。該制度對于我國上市公司而言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在運作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進行綜合性的闡述。
[關鍵詞] 獨立董事 功能運作 公司治理
從2001年8月中國證監(jiān)會《指導意見》發(fā)布以來,我國的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已經實施七年了,但是由于制度與環(huán)境的不適應以及諸多深層次的原因,我國獨立董事功能運作仍存在著許多嚴峻的問題。
一、獨立董事難以確保獨立性
獨立董事最重要和本質的理念就是其獨立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經濟地位的獨立、法律地位的獨立、人格的獨立及意見發(fā)表的獨立。
根據《上海證券報》2004獨立董事調查報告顯示,有63%的獨立董事為上市公司董事會提名產生,而超過36%的獨立董事為第一大股東提名,由上市公司監(jiān)事會及其他持有公司已發(fā)行股份1%以上股東提名的獨立董事人選所占比例非常小。結合目前上市公司董事會由控股股東掌握的普遍現狀來看,獨立董事的提名很大程度上還是由公司控股股東操縱,獨立董事的產生難以規(guī)避“一股獨大”問題。這一結果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33.3%的獨立董事在董事會表決時從未投過棄權票或反對票,35%的獨立董事從未發(fā)表過與上市公司大股東或者高管等實際控制人有分歧的獨立意見。事實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大部分難以保持獨立性。另外,不少獨立董事提出意見稱,即便獨立董事自身盡可能地維持獨立性與客觀性,但是這種由大股東提名的“出身”總是令其他人對獨立董事的獨立性產生懷疑。
二、獨立董事功能運作“花瓶”化
伴隨著獨立董事制度在我國的實施,對許多獨立董事是“花瓶”的指責就從沒有停止過。人們認為獨立董事不獨立、不知情、不發(fā)言、不作為。根據《上海證券報》2004獨立董事調查報告,有33.3%的獨立董事表示在董事會表決時從未投過棄權票或反對票;有35%的獨立董事表示從未發(fā)表過與上市公司大股東或者高管等有分歧的獨立意見。另外,有超過70%的獨立董事表示從未行使過或打算在未來行使中國證監(jiān)會賦予獨立董事的向董事會提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提議召開董事會、獨立聘請外部審計機構或咨詢機構就上市公司進行某些方面的審計或調查等權力;將近90%的獨立董事表示自己從未打算向公司董事會提議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有94.4%的獨立董事表示自己從未打算在股東大會召開前公開向股東征集投票權。
三、獨立董事處于信息劣勢
根據《上海證券報》2004獨立董事調查報告顯示:15%的獨立董事表示,所在上市公司存在拒絕、阻礙、隱瞞或者干預自己行權行為的情況;35%的獨立董事表示,并沒能享有與其他董事同等的知情權,不能獲取足夠支持自己發(fā)表獨立意見、做出獨立判斷的信息。在獲取信息的渠道方面,有超過40%的獨立董事是通過公司主動發(fā)放的經營、財務狀況等資料來了解公司運營情況;有38%的獨立董事曾經直接向董事長、總經理及相關人員詢問有關情況;有11.9%的獨立董事表示能夠對公司財務報表、關聯交易、分紅派息等情況獨立地或者委托專業(yè)機構進行審查及分析;有9.5%的獨立董事表示自己曾通過向公司客戶、供應商、職工、中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進行交流或者與公司其他董事進行交流來獲得上市公司有關情況。不管是由于上市公司的刻意為之還是獨立董事的不積極主動,總之,我國的獨立董事是處于明顯的信息劣勢,對其功能運作極為不利。
四、獨立董事與監(jiān)事會功能混淆
目前我國公司采用的是大陸法系的“二元式”權力結構模式,即公司的治理結構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jiān)事會三個機構組成,各司其職,互相制約。從理論上說,中國的公司治理結構中不缺乏對董事會的權力制衡機制。然而在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中國公司的監(jiān)事會往往形同虛設,難以和董事會相制衡,在客觀上無法做到代表全體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的利益,履行監(jiān)督職能。為了強化監(jiān)督功能,我國又引入了獨立董事制度,因此,我國大的公司治理模式就演變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平行式大陸法系“二元制”模式外加“一元制”治理模式。但這就出現了獨立董事和監(jiān)事會功能混淆,權責不清的問題,大大降低了監(jiān)督效果。
五、獨立董事缺乏整體優(yōu)勢
雖然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所占的比例與公司績效的關系,至今在國內外的學術界還沒有一個定論,但是獨立董事若想在董事會中有效發(fā)揮作用則必須占據多數地位(絕對多數或相對多數),因為如果獨立董事人數太少或者比例太低將會影響獨立董事的監(jiān)督功能。而我國上市公司中的獨立董事比例太低,缺乏整體優(yōu)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獨立董事功能運作的有效性。資料顯示,截至2003年9月30日,滬市768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平均值為每家3.06名,獨立董事占董事會成員比例平均為27.79%,在總體上,距離中國證監(jiān)會的要求尚有近6個百分點的差距。有71.74%的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比例未達到三分之一的底線。在大多數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比例沒有達到三分之一的情況下,在我國的“一股獨大”的現實情況下,按照資本多數原則,沒有整體優(yōu)勢的獨立董事在功能運作中很難起到決定性作用。
雖然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功能運作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是伴隨著股權結構改革的進行,相關法律的逐漸修改、完善,越來越多的不甘心做“花瓶”的獨立董事將會發(fā)出正義的聲音,相信隨著制度的逐漸完善,環(huán)境的日趨改良,我國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功能運作將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余杭:關于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思考[J].中國軟科學2002(5)
[2]何孝星:獨立董事制度與監(jiān)事會制度的優(yōu)劣比較及其制度安排[J].經濟學動態(tài),2001(8)
[3]孫曙偉:獨立董事制度的經濟邏輯分析[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4(5)
[4]樓百均:當前獨立董事制度的缺陷分析及其治理對策[J].經濟問題,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