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濟(jì)哲安徽省肖縣人,高級記者,作家。南開大學(xué)中文系畢業(yè)。長期供職于新華社,現(xiàn)為新華社副社長。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走進(jìn)黑色的世界》、《舊曲新歌》、《清唱》等。
伊瓜蘇因有一大瀑布而聞名世界。在全球大大小小數(shù)不盡的瀑布中排名一直穩(wěn)居前三位——非洲的維多利亞大瀑布、北美洲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南美洲的伊瓜蘇大瀑布。這三大瀑布各有千秋,各有出神入化讓人驚心動魄的地方。有人爭論過誰該排“狀元”、“榜眼”、“探花”,見仁見智,說法不一。我只去過美國和加拿大邊境上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巴西和阿根廷交界處的伊瓜蘇大瀑布,平心而論,就其大小、壯觀、漂亮、攝人魂魄方面實(shí)難分高低。
拿我們的國粹京劇打個比方吧:怎么能拿梅蘭芳唱的《貴妃醉酒》和馬連良唱的《海瑞罷官》相比呢?關(guān)鍵看你愛聽哪口?
一位自喻讀過千卷書,行過萬里路的朋友說他能用三個偏正詞組不到一句話就把世界三大瀑布的“神”請出來。滿座驚詫,以為其口無遮攔,狂言也。這三個偏正詞組是:伊瀑的嘴,尼瀑的腿,維瀑的鬼。尼亞加拉大瀑布我去過,順著他的點(diǎn)撥一想,竟果然如此。尼瀑最著名的瀑布名曰“馬蹄瀑布”,一個腿字畫龍點(diǎn)睛。我到了伊瓜蘇瀑布才真正領(lǐng)略到這位朋友說的“伊瀑的嘴”的奧妙。畫龍點(diǎn)睛,一語中的。
伊瓜蘇因瀑布而名。伊瓜蘇瀑布因伊瓜蘇河而得名。據(jù)查伊瓜蘇河發(fā)源于巴西山區(qū),到伊瓜蘇時已流經(jīng)一千多公里,在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蜿蜒盤繞,九曲十八彎。我問過在巴西見到的所有認(rèn)識和不認(rèn)識的朋友,他們都沒有去過伊瓜蘇河的源頭,但都說那河是天水,水從天上來。我直到伊瓜蘇小鎮(zhèn)才鬧明白,伊瓜蘇的意思就是大水,巴西的印地安人有點(diǎn)意思,因河水大,就取名大水。一位熟悉中國的巴西朋友也笑笑說,中國人有點(diǎn)意思,因河水長就取名長江,因河水黃就取名黃河,那是中國人的智慧。我忙笑著連聲說“大水”也足顯巴西人的聰明。
我見到的伊瓜蘇河果然不凡,果然水大河寬,從茂盛的熱帶雨林中鉆出,伊瓜蘇河直涌眼前。水闊如天,水天相接,水流如涌,水碧澄清??床灰娖俨紥烨按ǎ猜牪灰婏w瀑流底發(fā)出的隆隆轟響。
伊瓜蘇河是條界河,我站的這個地方,恰恰是“雞鳴三國”的咽喉之地。巴拉圭、巴西、阿根廷隔河相望,共飲一河水。有趣的是,三國都在河邊高地上修有一個三角狀的水泥標(biāo)志,都涂成本國國旗的顏色。巴西境內(nèi)臨伊瓜蘇河有一半圓形建筑,名曰議事廳。若三國有事相議,隔河相呼,渡河相議,打著國旗,乘著小船用親昵的呼喊招呼著,別有一番情誼。可惜我沒能去巴拉圭,因為巴國還沒有和我國建交。
伊瓜蘇大瀑布何在?一位在當(dāng)?shù)厣盍耸畮啄甑膰鴥?nèi)朋友說,好酒不怕巷子深,好戲在后頭。我才明白他豎起兩個指頭的意思,是說兩好。在異國他鄉(xiāng)住那么久,還能這么高明的用漢語表達(dá)意思,真讓人由衷地佩服。
當(dāng)晚夜宿巴西伊瓜蘇小鎮(zhèn)附近的一處賓館,那名字也叫得漂亮,“瀑布賓館”。
這是我第一次到巴西,這塊神秘的土地,那條老人河,密西西比河,那快樂的狂歡節(jié),那略帶憂傷低沉的圖匹印地安人的歌聲,那美麗脫俗高傲的巴西鸚鵡,那足以讓中國人咋舌稱絕的巴西國鳥大嘴鳥,不由不讓人為它每時每刻都要舉著那么碩大的嘴而操心勞累。更多的中國年輕人對巴西的了解還僅僅是它的足球,一個個銀色的飛駛的流星……
推窗望月,月明如水。夜風(fēng)輕拂,竟飄飄然似有醉意。忽聽有水聲,側(cè)耳細(xì)聽,水鳴之聲似從遠(yuǎn)處黑黝黝的熱帶雨林中傳來,忽而細(xì)細(xì)潺潺如水濺石聲,忽而低低沉沉如中國的笙簫之樂,忽而又沉悶雄厚如陳年舊鼓自鳴。這該是伊瓜蘇瀑布的傳音。望不透的夜幕,看不盡的月色,真的聽見了伊瓜蘇的瀑布之聲?似乎和我想的不一樣,她似乎不該這么溫文爾雅。那她該是什么樣?這夜幕這森林多像蒙在新娘子頭上的蓋頭?
黎明中被喚醒,走,看伊瓜蘇大瀑布去!
一出門,滿眼青綠,茂盛的熱帶雨林盡在眼前,在這里想找一塊黃土地真難,除了綠還是綠,除了森林還是森林。巴西的熱帶雨林,美!
未見瀑布已聞其聲,那聲音不再細(xì)細(xì)如絲,飄飄如縷,漸漸凝重低沉,開始轟鳴起來。
拐了個小彎,眼前一亮,一道飛瀑就掛在眼前,轟鳴之聲突然大作,像一支龐大的樂隊隨著指揮的揮手各種樂器突然奏響。一陣陣濃濃的水氣撲面而來,瀑布呈白色,在翠綠的環(huán)抱中更顯得潔白透亮,在晨曦中熠熠放光。久盼而見,我們從里約熱內(nèi)盧飛行110分鐘就為一睹伊瓜蘇大瀑布的真容,此時得見,其喜悅之情可想而知。不由得念起李白的望瀑布的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背谝痪潆x伊瓜蘇遠(yuǎn)一點(diǎn),其余三句說形容伊瓜蘇大瀑布更貼切。那位在伊瓜蘇生活了十幾年的國內(nèi)朋友說,未見真佛不拜,不聞?wù)嬷B莫開言。真正的伊瓜蘇大瀑布還遠(yuǎn)呢!
噢,我們的興致更高了。
這條峽谷中聚集著一個瀑布家族。大的小的,寬的窄的,高的低的,有的從巖石中擠出,有的漫出巖石飛流而下,有的看上去薄薄的似乎透明透亮,有的水大如潮,倒掛如流。一路走一路看,一個瀑布一個景,一個瀑布一首詩,一個瀑布一幅畫,看不夠,也聽不夠!初聽轟轟作響,細(xì)聽就能聽出鐘鼓絲竹之樂了,那聲音和諧滋潤,閉上眼會讓人覺得走進(jìn)的是音樂的天堂。
越往前走,瀑布的轟鳴聲愈大,那聚攏起來的水的飛鳴聲,漸漸的鋪天蓋地而來,撼天動地般鳴響,震耳欲聾。瀑布飛揚(yáng)起來的水珠似乎隨著轟鳴的節(jié)奏撲面而來,讓人感到一陣陣暢快。
我們終于揭開了“新娘”的蓋頭,看見了伊瓜蘇大瀑布的壯麗美景。
伊瓜蘇河洶涌澎湃,排山倒海般地奔騰向前,一點(diǎn)思想準(zhǔn)備都沒有,就陡然跌入萬丈深淵。筆直筆直的陡壁,無遮無攔,無依無靠,無坡無道,刀劈斧剁般,那么湍急的水流,那么波瀾壯闊的大水,據(jù)說水流量每秒為12700立方米,猛然一下子從80多米22層樓高的地方直瀉而下,陡然跌入到谷底,瀑布激起的水霧騰空而起,直躍上幾十米的高空,不時有彩虹橫空出世。岸上巨大的熱帶喬木被震撼搖曳得如醉翁登云,讓人感到“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
越往前走,離大瀑布越近,越感到水從天上來,瀑布天上掛。天地間似乎只有這肆無忌憚、咆哮張狂的大飛瀑。手扶著欄桿,小心翼翼地走上專為游人修的小橋,當(dāng)身在伊瓜蘇大瀑布之下,驟然讓人感到風(fēng)不再柔,霧不再細(xì),而是疾風(fēng)勁雨颯颯而來。讓人驚心動魄的不再是那飛流直下的大瀑布,而是那雷鳴般的轟響。此時此地,任何聲音都顯得那么渺小,任何發(fā)音都顯得那么單純,任何轟響都顯得那么短暫,她就是那么執(zhí)著、忠貞、不舍日夜地在告訴全世界,這里是伊瓜蘇大瀑布!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轟鳴,除非你來過伊瓜蘇,親身站在大瀑布下面聆聽。伊瓜蘇河真的不同凡響,它浩浩蕩蕩,排山倒海,甘心情愿地凌空而下摔得粉身碎骨,化為一聲一陣,化為永不停息的天然回響,挾天地之威,融日夜之靈,一種大自然的吶喊歌唱。仿佛千百面牛皮大鼓同時擂響,仿佛千百匹彪悍的野馬跑過干旱的大地,仿佛千百把低音圓號同時吹奏,仿佛千百座古老的銅鐘同時撞擊。氣勢雄偉,氣魄博大。整個峽谷仿佛都伴隨著轟鳴在歌唱,整個森林仿佛都伴隨著轟鳴在舞動,人們的心在顫抖,血在沸騰,感情在激奮,人與大自然徹底融為一體。
站在那飛霧之中,靜聽轟鳴巨響,久久不忍離去,忽然感到原來聽瀑也是一種享受。一種大自然的歌唱。細(xì)聽你會從巨大的聲響中聽出各種細(xì)致精美的樂符,像中國的管弦民樂,像西洋的小號黑管,像一排陜西阿寶原聲唱民歌手,站在大瀑布下放開嗓子高唱西北高亢嘹亮的情歌民謠。這是伊瓜蘇大瀑布的獨(dú)特之處。原來伊瓜蘇河谷是南北走向的玄武巖組成,經(jīng)過12億年的沖擊,大瀑布下巨大的玄武巖被沖擊得千瘡百孔,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玄武巖石在大瀑下星羅棋布,這樣,大瀑布從天而降,水流湍急,從亂石中穿過,從巖石孔縫中穿過,發(fā)出各種奇妙的聲響,成為伊瓜蘇大瀑布的絕唱。我想起了蘇軾的《石鐘山記》,他寫得實(shí)在精彩:“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p>
伊瓜蘇大瀑布藏身在幾十米深的大峽谷中,兩邊峭壁陡坡,巨樹參天,大瀑布發(fā)出的各種聲音仿佛都籠罩在一條長2500米的“大音箱”中,聽起來就讓人感到那么有層次感,節(jié)奏感,音樂感。當(dāng)你乘坐電梯一下子從峽谷的最底下升到峽谷的最上邊,站在伊瓜蘇河畔時,仿佛你剛剛離開音樂的殿堂,這里竟是那么的靜寂平和。神奇的伊瓜蘇大瀑布,她還有一個當(dāng)?shù)赜〉诎踩似鸬囊粋€奇怪的名字,叫“魔鬼的喉嚨”。第一個發(fā)現(xiàn)伊瓜蘇大瀑布的印第安人,大概被這神奇的轟鳴震驚了,他可能覺得這聲音不可能是人間發(fā)出的,一定是“魔鬼”在歌唱,印第安人圖匹語中的“魔鬼”就是神的意思。如果你有機(jī)會在伊瓜蘇聽大瀑布的飛瀑轟鳴,那就是神在歌唱,不是人人都能聽得見的。我記起了那位朋友的話語:伊瀑的嘴,尼瀑的腿,維瀑的鬼。講得真神了,去伊瓜蘇大瀑布就是要聽“魔鬼的喉嚨”。聽聽神是怎樣歌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