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性毋庸贅言。但學生朗讀時,教師該如何評價,如何將朗讀指導落到實處?這是朗讀教學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在聽課中,當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時,我們聽到的常常是這樣的評價語言:“朗讀的聲音很響亮”;“朗讀得很流利”;“朗讀得很有感情”;“朗讀得還可以”;“朗讀得不怎么好”……這樣的評價語言讓聽課者有隔靴搔癢之感。那么怎樣的朗讀評價語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呢?筆者作了以下的研究:
一、賞識評價,激發(fā)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朗讀評價應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崩首x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要切實針對孩子朗讀的情況,正視孩子們水平的差異,采取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多一些欣賞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責。在低年級,新教材識字量大,課文篇幅、語句都顯長,加上一些孩子認字慢、遺忘快,或者學前教育不充分,家里沒有相應的學習環(huán)境。于是,一些孩子一開始朗讀就出現(xiàn)困難,甚至部分孩子懼怕朗讀,連最起碼的單獨起立面對大家大聲朗讀的勇氣都沒有。從這些孩子的發(fā)展出發(fā),我們教師需要用發(fā)展與欣賞的眼光來肯定與激勵學生,適時、適當?shù)募钣欣诩ぐl(fā)孩子們的朗讀興趣,樹立自信。比如課上可以運用這樣一些激勵性的評價語:
1.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同學那充滿感情的朗讀吧!
2.這段話并不好讀,可××同學竟能讀出激昂、自豪的語氣,不愧是我們班的朗讀能手!
3.讀得真好!準確、流利,還很有感情!
4.這個自然段挺難讀,你卻出錯少,真不簡單!
5.果然不出所料,比老師讀得還好呢!
6.瞧,××同學讀得多好呀!聲音又響又脆,并充滿感情。誰愿意再來試一試?
7.你那富有感染力的朗讀,把我們帶進了一個美妙的世界!
8.好,你讀得比以前好多了。要保持下去。
9.如果在朗讀時不緊張,你的朗讀是非常精彩的。
10.你讀得很流利,聲音也很響亮,如果能帶著××的語氣來讀,肯定很精彩。試著再讀一遍,好嗎?
二、鮮活生動,細致入微
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語,使學生如遇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很多評價語非常富有表現(xiàn)力和感召力?!袄蠋?、同學又沒追你,你干嘛讀得那么快?慢一點就好了?!薄奥犇阕x得這么好,小露珠的眼睛變得更亮了。”……如此生動、親切、明朗的語言,學生聽后怎么會不被深深感染呢?怎么會不大受感動呢?學生們躍躍欲試,一個個教學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說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有位特級教師上《夏夜多美》時,一位學生的表現(xiàn)非常出色,但其他學生的評價總是那幾句“讀得很好”、“讀得很有感情”等。老師換個角度問:“你們猜老師心里怎么想?”一位孩子大膽地說:“老師心想也許自己也沒她讀得好?!崩蠋煿室夥磫柕溃骸霸趺匆姷??”這時孩子們才細細道來,如“飛呀飛”讀得輕輕的緩緩的,像是小蜻蜓背著小螞蟻小心地飛過很多很多地方……你一言我一語改用描述性的語言從神情、動作等方面作了細致、具體、形象的評價,道出自己在別人的引發(fā)下的感受。此時,再來模仿他人朗讀,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體會。
三、幽默風趣,一語道破
幽默式的言語評價,就是指教師運用風趣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例如特級教師于永正在執(zhí)教《小稻秧脫險記》一課時,文中寫到雜草被大夫用除草劑噴灑過后有這樣一句話:“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有一個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聲音非常響亮。老師笑了笑說:“要么你的抗藥性強,要么這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品。來,我再給你噴灑一點?!蓖瑢W們和聽課老師都笑了,該同學會心地耷拉腦袋有氣無力地又讀了一遍,這次讀出了效果。
再如《海底世界》中有一段寫海底動物的“竊竊私語”。一位學生讀得過于響亮,教師聽后說:“你這么讀,小動物都被你嚇跑了?!睂W生們在愉悅的氛圍中,領悟到朗讀此段的處理方式。
這樣的幽默評價,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又調節(jié)了課堂氣氛,啟迪了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得到了發(fā)展。
四、因人而異,準確得體
對學生的評價語言準確而得體,因人而異,具有針對性地作不同的評價,而這些評價又恰恰能給學生以提醒或糾正?!白x得真好聽,老師要感謝你的爸爸媽媽給了你一副好嗓子,不過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傳情達意了,不信,你試一試!”“讀課文應大大方方,別縮頭縮腦呀!”“你讀得很認真,如果能加上一些動作就更好了,愿不愿意這樣再讀讀?”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及時反饋信息,這些貼切的評價語客觀地指出了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缺點,讓學生一步步做到朗讀的基本要求:快慢適度、富有節(jié)奏、態(tài)度大方、語言流暢,也正是這些準確得體的評價語,使學生的朗讀一次比一次好,從而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
五、漸入情境,評而無痕
全國第五屆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一等獎獲得者浙江的王自文老師執(zhí)教《古詩兩首》過程中,在指導學生朗讀“西湖歌舞幾時休”一句時,隨著課件展示《清明上河圖》,感慨地說:“多么繁榮的景象,但從金兵跨入城門的那天起,都不存在了,他們葬送了一個汴州,難道他們不會再葬送一個風景如畫的杭州嗎?看到、想到這一切,你急嗎?讓我們問一問那些權貴?!庇谑?,學生情不自禁地齊聲朗讀:“西湖歌舞幾時休? ”聲音中充滿了心急如焚的焦慮。王老師聲音提高又說:“你們擔憂嗎?再問?!庇谑牵瑢W生帶著深深的憂慮再讀課文。緊接著,王老師聲音提高,激動地說:“你們憤怒嗎?指著那些權貴的鼻子再問。”這一次,孩子們的聲音里充滿了激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愛國的詩人,傾訴著無盡的憤慨。
再比如指導朗讀《豐碑》第一自然段:“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云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笨梢赃\用這樣的評價語:“你能讀出刺骨的寒冷嗎?/我感覺天氣越來越冷了。/我感到了似乎連呼出的氣都結冰了。/我感到自己也快凍僵了?!?/p>
不采用直接的評價詞句,而運用這樣引導性的情景評價語,生動形象,使學生始終處于課文傳達的氛圍中。
理想的朗讀評價就是要通過巧妙的鋪墊、點撥、引導,讓朗讀真正入情。學生的朗讀千變萬化,評價的目的和方式不一樣。評價的語言又怎一個“好”字了得?對學生朗讀課文的評價,沒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項日趨完善的過程。這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實踐,使之更有效地服務于語文教學,讓我們的朗讀評價語更鮮活、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