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過,蓓蕾在搖曳中綻放;雨下過,蓓蕾在潤澤中綻放???,一朵淡雅的小花兒正展開羽翼,在風中飛舞,在叢中微笑。她孕育在教育的土壤中,綻放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這就是我眼中的徐巖。
我與徐巖老師可謂“老相識”,在市小學語文論壇上也經(jīng)常研討和交流教學心得。每一次她的發(fā)言,總是見解獨到,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我一直想領略她課堂上的風采。終于有機會聆聽了徐巖老師執(zhí)教的《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一課,當時坐在臺下的我不禁驚嘆于她的教學智慧,更敬慕于她的教學風范。
徐巖老師為我展現(xiàn)的是真實的,未加雕琢的課堂。她用飽滿的激情,柔風細雨般親切的話語,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構(gòu)建了讀書、探究的學習平臺。在課堂上她仿佛成了學生中的一員,成為了學生的大朋友。她就是大象伯伯正帶著一群小動物在探尋: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小燕子飛累了,她會讓小燕子聽聽同伴對它的鼓勵,知道世界上最美的是聲音。小蜜蜂來到了花叢中,她會帶著小蜜蜂在欣賞這五顏六色的花朵時,用朗讀表達自己歡喜的心情。在小鹿看到小刺猬從山崖上滾下來時,她會讓小鹿們?yōu)樾〈题瑩模f出自己見義勇為時的真實感受。課堂上,學生并沒有絞盡腦汁地苦苦思考什么,而是讀在故事中,活躍在情境里,在不知不覺中跟隨著徐巖老師走進課文,走進小動物們的心里。漸漸明白了世界上最美的其實就是一顆充滿友愛的心。
徐巖老師的語文課堂體現(xiàn)了濃濃的語文味,她是以一位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學生站在平等的平臺上進行對話交流,又在交流中扎扎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朗讀訓練。教學中她通過讓學生理解“百花盛開”的意思,讀出小蜜蜂對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通過學生試讀、議讀、教師范讀、引讀等手段,引導學生讀好描寫小鹿救小刺猬的語句,通過想象小鹿的心情,讀出不同的語氣,讀出自己的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與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產(chǎn)生共鳴。使學生讀出神韻,讀出情趣。她還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自己切身的經(jīng)驗去觸摸文字。在讀到小鹿為救小刺猬摔壞一句時,徐老師讓學生抓住“急忙”“奔”“猛地” “摔到”“摔壞了”這些詞語,去體會此時小鹿的心中只有小刺猬。再組織學生對小鹿進行采訪,使學生體會到小鹿為了救小刺猬而無法奪取比賽的勝利,它心存遺憾但并不后悔,使得學生感受到小鹿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靈,最終理解一顆充滿友愛的心就是最美的道理。整堂課學生徜徉在語言文字的密林中,沉浸其中,品味再三,用知識和情感構(gòu)建了一個使心靈震顫飛揚的快樂過程。
可以說,課堂上的徐巖讓我刮目相看。在我的眼中,此時的她才是最有魅力的,此時的她才是最讓學生心怡的。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師范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