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碰撞現(xiàn)象中,相互作用時間很短,相互作用力先急劇增大,然后急劇減小,平均作用力很大。在相互碰撞的系統(tǒng)中,外力通常遠小于碰撞物體之間的內(nèi)力,可以忽略不計,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在相互碰撞的系統(tǒng)中,動能不會增加。
1 碰撞的動量、動能規(guī)律
質(zhì)量分別為m1、m2的兩物體在水平面上發(fā)生碰撞,碰撞前動量分別為p10、p20,碰撞后動量分別為p1、p2。
在兩物體的碰撞前后動量、動能滿足以下關(guān)系p1+p2=p10+p20
p212m21+p222m22≤p2102m21+p2202m22
2 碰撞的分類
①按碰撞前后速度方向與質(zhì)心連線關(guān)系分
正碰,質(zhì)心連線與碰撞前后速度方向在一條直線上。高中物理一般都將物體看作質(zhì)點,碰撞都為正碰。不要認為正碰就是彈性碰撞。
斜碰,碰撞前后速度方向與質(zhì)心連線不在一條直線上。
②按碰撞前后動能變化情況分
彈性碰撞,碰撞前后系統(tǒng)總動能不變;非彈性碰撞,碰撞后系統(tǒng)總動能小于碰撞前系統(tǒng)總動能,碰撞中有動能轉(zhuǎn)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其中完全非彈性碰撞碰撞后兩物體達到共同速度,動能損失最大。
3 典型問題
問題1 質(zhì)量分別為m1、m2的兩物體在水平面上發(fā)生彈性正碰,碰撞前的速度分別為v10、v20,碰撞后的度分別為v1、v2。
有人認為,m1碰撞前后速度和等于m2碰撞前后速度和,你認為對嗎?
分析 兩物體發(fā)生彈性正碰,碰撞前后動量守恒,兩物體總動能碰撞前后不變,可得
m1v1+m2v2=m1v10+m2v20①
12m1v21+12m2v22=12m1v210+12m2v220②
由①式得m1(v1-v10)= m2(v2-v20) ③
由②式得
12m1(v12-v102)=12m1(v22-v202)④
③÷④得 v1+ v10= v2+ v20⑤
即m1碰撞前后速度和等于m2碰撞前后速度和。
上述問題中如果m1= m2可得到什么結(jié)論?
將①、⑤聯(lián)立求解得
v1=(m1-m2)v10+2m2v20m1+m2
v2=(m2-m1)v20+2m1v10m1+m2
由m1= m2得 v1= v20 v2= v10
即質(zhì)量相等兩物體發(fā)生彈性碰撞交換速度。
問題1中兩物體發(fā)生彈性正碰,碰撞前后動量守恒,兩物體總動能碰撞前后不變,而有些碰撞問題中動能是不確定的。
問題2 甲乙兩球在光滑水平軌道上同向運動,已知它們的動量分別為p甲=5kg#8226;m/s,p乙=7kg#8226;m/s,甲從后面追上乙并發(fā)生正碰,碰后乙球的動量變?yōu)閜乙′=10kg#8226;m/s,則兩球質(zhì)量間的關(guān)系可能是( )
A.m甲=m乙 B.2m甲=m乙
C.4m甲=m乙 D.6m甲=m乙
分析 兩球正碰動量守恒
p甲′+p乙′=p甲+p乙 得p甲′=2kg#8226;m/s
碰撞前后動能關(guān)系
p2甲2m甲+p2乙2m乙≥p′2甲2m乙+p′2乙2m乙 ⑥
得m乙≥ 177m甲
碰撞后乙球速度不可能小于甲球速度
p′甲m甲≤p′乙p乙 ⑦ 得m乙≤5m甲
綜合上述得177m甲≤ m乙≤5m甲 故C正確。
問題3 質(zhì)量分別為MA=2m、MB =4m的兩滑塊中間用輕彈簧連接,在光滑水平面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有一質(zhì)量為m、速度為v0的子彈水平向右飛過來擊中滑塊A并留在其中。
⑴子彈擊中滑塊A后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多大?
解 子彈擊中滑塊A后和A一起作減速運動,B作加速運動,達到共同速度v時彈簧壓縮最短,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則 mv0=(m+2m+4m)v動能減少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 EPm= 12mv20- 12(m+2m+4m)v2
解得:EPm=3mv20/7
上述解答對嗎?如不對寫出正確解答。
⑵在以后的運動中B獲得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⑶子彈和A一起速度有可能向左嗎?如果可能求出向左的最大速度。
解析 ⑴上述解答中忽視了子彈擊中滑塊A過程可以看作完全非彈性碰撞,有動能轉(zhuǎn)化為熱量,因而計算結(jié)果大于子彈擊中滑塊A后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正確的解答為:
子彈擊中滑塊A動量守恒
mv0 =(m+2m)vA,得vA=v03
子彈和A一起作減速運動,B作加速運動,達到共同速度v時彈簧壓縮最短,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
(m+2m)vA=(m+2m+4m)v,得v=v07
動能減少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
EPm=12 (m+2m)v2A -12 (m+2m+4m)v2 =221 mv20
(2)彈簧壓縮最短后B作加速運動,A和子彈共同體作減速運動,直到彈簧恢復原長。接著彈簧會被拉伸,B作減速運動,A和子彈共同體加速向右。因而彈簧恢復原長時,B的速度最大,A速度可能已向左。
子彈和A一起作減速運動到彈簧恢復原長時動量守恒
(m+2m)vA =(m+2m)vA′ +4mvBm
上述過程彈簧前后兩狀態(tài)均為原長,動能相等
12 (m+2m)v2A =12(m+2m)v′2A+12 (4m)v2Bm
解得:vA =-121v0 vBm=27v0
(2)在以后的運動中B獲得的最大速度是27v0。
⑶ vA′=-121v0 負號說明 A 后來出現(xiàn)速度向左,最大值為121v0。
拓展 B靜止,A以某初速度通過彈簧與B作用
a、mA>mB 時 A 不可能出現(xiàn)速度反向;
b、mA=mB時 彈簧再次恢復原長B的速度為A的初速度,即為問題1中的交換速度;
c、mA<mB時彈簧再次恢復原長B的速度最大,A出現(xiàn)問題3中的速度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