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比利時的啤酒公司將目光鎖定在美國人最鐘愛的啤酒上!
還有什么能比其最鐘愛的啤酒落入外國人手中更能清楚地說明美國經濟優(yōu)勢地位的喪失呢?至今,百威啤酒(Budweiser)一直是世界上最具美國特色的龍頭產品,但常常令傳統(tǒng)的外國品嘗者失望,他們認為一杯百威只是一杯變質的水。
不請自來的收購
百威最近可能要步入新的外國市場越南進行銷售的消息宣布兩天后,一個外國的酒商不請自來,主動提出收購。在6月11日周三,一個比利時的酒商英博(InBev)對百威所屬的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給出了價值460億美元的收購價。
英博即將進行收購的傳言已經出現有一陣子了,使得安海斯-布希公司的股價不斷上升,盡管這還并不接近于英博曾提出的每股65美元的收購價。雖然安海斯-布希公司還未表明其是否有出售的興趣,但這場買賣對于雙方公司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公司建立者布希家族現擁有此公司的4%的股份,另據報道就出售問題上還存在些許分歧。沃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擁有此啤酒公司5%股份,可能單獨決定收購價格。
如果收購成功,將會給英博的啤酒如貝克和時代啤酒在美國帶來更好的分銷網絡,盡管英博是世界第二大啤酒廠商,但在美國所占市場份額卻極低。大眾市場的啤酒銷售最近比較疲軟,銷售很少能得到提升,并且這里的增長一直來自小型酒廠銷售的高價啤酒,這對英博歐洲的貯藏啤酒是個好兆頭。
并購加劇競爭
同時,國內的競爭者地位的鞏固加重了安海斯-布希這個世界第三大啤酒商的壓力。在6月6日,反托拉斯的許可審查通過后,美國的SAB米勒(SABMiller)和莫爾森-庫爾斯(Molson Coors)合并組成一個合資企業(yè),兩者合并后占到了美國啤酒市場30%的份額。安海斯-布希在美國占到了將近50%的市場份額。
其他地區(qū)的并購仍在繼續(xù)。像SAB米勒和莫爾森-庫爾斯聯姻一樣,荷蘭的喜力和丹麥的嘉士伯也走上了并購之路。在今年的3月雙方共同分擔了收購蘇格蘭-紐卡斯爾公司(Scottish Newcastle)這個英國啤酒廠商的費用,這次交易總價值為78億英鎊(約155億美元),象征著這兩個戰(zhàn)略性的啤酒廠商現在也走上了追逐增長之路。
喜力獲得了蘇格蘭-紐卡斯爾公司的英國酒業(yè)資產及其他成熟市場的業(yè)務,有希望借此降低成本且提高慢增長地區(qū)的利潤。嘉士伯贏得了俄羅斯酒廠BBH的完全控制權,還有其他的一些釀酒事業(yè)。如同其他的發(fā)展中市場一樣,這里的啤酒銷售一直發(fā)展迅猛。
但是轉移到高速增長的發(fā)展中市場的戰(zhàn)略現在看上去并不牢靠。不斷上漲的食品價格增加了成本——小麥是釀酒流程中的一個重要原料。同時,更高的食品價格正在吞食著可用于一或兩杯冰啤酒的可支配收入。
所以英博此時收購安海斯-布希公司要比有更多競爭者的發(fā)達市場時風險可能要小一些。
準備好了嗎?
鑒于美國近期保護主義情緒的上漲,公眾對外國進攻本國的啤酒之王的迅速呼吁并不稀奇,盡管比利時較之中國對美國大眾的威脅要少一些??墒?,一項網絡調查中發(fā)現80%的網民回應希望安海斯-布希仍然被美國所擁有。
事實上,英博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國外的網點布局很可能導致覬覦百威的外國廠商的急劇增長。所以,正如一個流行的百威廣告中那些明星所問的那樣,“準備好了嗎?”
出處:《經濟學人》2008年7月12日
編譯:高雅